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72年 UWB脉冲检测器申请了美国专利;同年出现了第一个UWB的应用——用于汽车气囊上的撞击预警传感器; *1978年 关于UWB的研究方向转向了通信方面。出现了最初的UWB通信系统,语音信号无须同步即可以传输到数百英尺的距离。 *1984年 UWB系统成功地进行了10公里的试验; *1989 年美国国防部(DARPA)首次使用超宽带这个术语,并规定若一个信号在20dB处的绝对带宽大于1.5GHz或分数带宽大于25%,则这个信号就是超宽带信号。 *1990年 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局(DARPA)首先定义了“超宽带(UWB, Ultra Wide Band)”概念,并开始对UWB技术进行验证。 *2002年 联邦通讯委员会FCC颁布了UWB的频谱规划,批准了UWB技术用于民用,超宽带信号不再局限于脉冲发射。 |
![]() |
![]() |
![]() |
||
![]() |
*2003年3月SG3a如期收到23个提案,最终融合成了两大方案,即传统的脉冲无线电方案和多频带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案。两种方案的竞争异常激烈,相持不下。 *2003年7月 以Intel和TI为首的多频带OFDM联盟(MBOA)正式成立,多频带-OFDM联盟与DS-CDMA阵营之间爆发激烈争论,并使IEEE 802.15.3a工作小组的会议陷入僵局; *2006年1月 IEEE802.15 TG3a工作小组正式放弃标准制定工作。始于2002年初的UWB标准制定工作,经过大约4年的争论后无果而终; *2006年2月 国际电信联盟第一研究组(ITU Study Group 1)给予超宽带全球性监管标准(Global Regulatory Standard)的地位。 *2007年 蓝牙SIG与WiMedia联盟开始着手UWB无线电认证,第一步是针对UWB物理层技术的认证,下一步是基于MAC层的认证。 *2009年3月 UWB标准组织WiMedia联盟宣布解散。该组织将原有技术分拆给蓝牙SIG和USB执行论坛。WiMedia联盟随即官方表示“业务运营”。 |
![]() |
![]() |
![]() |
超宽带无线电UWB无线技术频谱管理及应用 超宽带高速通信系统射频发射机的设计与实现 UWB通信系统中TH_PPM调制的硬件仿真实现
对超宽带通信中最常用的TH_PPM调制从信号产生到方案设计实现进行分析,将所设计的VHDL程序用Modelsim硬件仿真软件进行了功能仿真。最后将程序下载到芯片上用示波器进行了波形实测,结果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超宽带探地雷达目标回波信号特征提取与材质识别
超宽带探地雷达由于回波信号信息丰富的特点,特征向量的选取成为了目标识别的关键。利用子波变换在宽相关处理中的应用,对回波信号进行滤波和典型数据提取。 |
![]() |
![]() |
||
|
编辑:王伟 贾志梅 制作:陈颖莹
Copyright ? 2005-2025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71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