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微波|射频 > 设计应用 > RFID系统防碰撞协议的研究
RFID系统防碰撞协议的研究
来源:电子技术应用2010年第12期
张刚建, 邹传云
西南科技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10
摘要: 碰撞问题是影响RFID系统读取效率的关键问题。分析了RFID系统中二进制树和查询树的防碰撞原理,并针对这些协议在对碰撞连续的标签进行识别时操作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协议。该协议是在二者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对三种防碰撞协议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新协议能更好地解决射频识别系统中多个标签识别的问题。
关键词: RFIDNFC RFID 防碰撞 协议
中图分类号: TN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8-7998(2010)12-0117-03
Research on anti-collision protocols in RFID system
ZHANG Gang Jian, ZOU Chuan Yu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 621010,China
Abstract: Collision issue is a significant one which limits the reading efficiency of RFID systems. This paper analyzes binary-tree protocol and query -tree protocol in RFID system.But these protocols are too inefficient to identify tags of continuous collision. This paper gives a new protocol which is an improvement on two protocols. By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among three anti-collision protocols, the efficiency of multiple tags identification is improved by the new anti-collision protocol.
Key words : RFID;anti-collision;protocol

    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 title="RFID" target="_blank">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并对目标加以识别和获取相关数据的技术。它由一个附在天线上的微芯片构成,芯片中存储唯一的电子产品代码,用于标识单个商品。它由于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可实现非接触目标识别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交通、医疗、物流、资产管理等众多领域。射频识别主要由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组成。通过读写器发射无线电波,读取电子标签内存储的信息,实现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
    在许多应用领域,单个标签已经能够满足要求。但是在许多新的应用领域像图书馆藏书、机场包裹管理、零售业等等,这些应用场合标签数量较多,阅读器读取范围内可能会存在多个标签,这样在读取标签时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因此防碰撞协议的研究是必须的。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防碰撞协议,新协议结合了两种基本的防碰撞协议,与现有的RFID防碰撞协议相比新协议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读取效率,协议设计更加灵活实用。
1 RFID系统中防碰撞协议
    为了解决碰撞问题,产生了很多的防碰撞算法,目的就是把众多的标签按照某种方式分隔开进行逐个读取,主要有频分多路法(FDMA)、空分多路法(SDMA)、时分多路法(TDMA)和码分多路法(CDMA)四种方法。防碰撞算法结构图如图1所示。

    空分多路法由于其复杂的天线系统的高费用使得应用不是很广泛,频分多路法由于其阅读器的费用比较高,应用也受到了限制。码分多路法的多路方式软件设计困难,读写器每一路都需要相应的硬件或软件支持,非常复杂,所以不适合RFID系统。因此,TDMA成为反碰撞算法最广泛的选择,该方法又分为标签驱动法和阅读器驱动法,标签驱动法中具有代表性的算法是Aloha算法。阅读器驱动法需要准确的同步进而无错误的检测出碰撞位,它再划分为“轮询法”和“分裂法”。由于Aloha算法不能有效地解决标签饿死的问题,所以本文的研究主要在分裂法的基础上进行。
1.1 二进制防碰撞协议
    二进制防碰撞协议中,阅读器应用二进制搜索算法能够成功地读取它范围内的所有标签。标签含有唯一的ID序列号(由一些二进制码构成),阅读器在每次查询过程中只发送一位0或1,标签中与接收的位相同的才会发生应答,并发送自己的下一位直至所有ID序列号传完。标签中与接收到的位不相同的就会转到待机状态,直到某个标签被识别剩余的标签重置。在一个识别过程中,如果阅读器发现冲突就会发0,否则发送从标签接收的那一位作为下一个查询位。状态转换图如图2所示。

1.2 查询树防碰撞协议
    查询树算法是一种无记忆标签防碰撞算法。读写器发送一个前缀查询信息,与这个前缀相匹配的标签做出响应。读写器发出的前缀决定了碰撞的标签如何分裂。标签除了其自身的ID号以外无需记忆其他额外的信息。一旦一个标签被成功识别,读写器就开始新一轮的读取操作。协议原理:读写器发送长度为k的前缀;ID中前k bit和前缀匹配的标签反馈第(k+1)bit至最后1 bit。如果阅读器收到的ID碰撞,再先后将前缀加“0”或 “1”,作为新的前缀发送出去。如果没有发生碰撞,就表明有一个标签被识别了。状态转换图如图3所示。

2 改进型防碰撞协议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防碰撞协议,它是结合了二进制防碰撞协议和查询树防碰撞协议而构成的,它能够在最坏的情况下,减少状态转换数和时钟循环数,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冲突的发生,增加了标签的读取速度。状态转换图如图4所示。

    在改进型协议中,如果标签在状态S2下检测到碰撞的发生,它会转移到状态S3来接收阅读器发送的屏蔽位,而不是直接跳到S0。状态S3的加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标签识别过程中状态转换数和时钟循环数。这个效果是很明显的,如果两个标签的第一位相同而接下来的位都不相同,运用二进制和查询树协议时,阅读器必须发送两个不同的位来识别两个标签,标签经历两次从S0到S1再到S2的转换,而在改进型协议中由于S3的加入,一个标签在识别的同时其他标签只需向阅读器发送一个前缀位。这样既减少了识别过程中能量的消耗,又增加了识别速度。例如对#28(11100)和#30(11110)两个标签的识别,运用二进制防碰撞协议需要21次时钟转换和19次状态转换,查询树防碰撞协议需要21次时钟转换和8次状态转换,而改进型协议只需要15次时钟转换和7次状态转换(Ps为现在的状态;Ns为下一个状态),表1是在新协议下对两个标签的识别过程。


    运用这个协议,需要增加一个硬件用来在S3状态下减少它的ID指针,标签在S3收到的屏蔽位需要与先前发送的那位相比较,来确定标签的下个状态。
3 性能分析
    一个RFID系统性能的好坏,主要是衡量它的能量消耗和读取速度。本文主要从状态转换次数和时钟循环次数两个方面考虑。标签的识别过程各种情况的标签的分布都有可能发生,要衡量RFID防碰撞协议的性能,就要从最坏的情况[1]考虑。
3.1 数学分析
    在不计命令时间、前后缀开销及校验冗余等情况下对各算法进行数学分析,若在阅读器范围内有n个标签,标签的ID位数为N,则在满足2≤n≤2N-2情况下,以上三种协议的状态转换次数和时钟循环数如下:

3.2 仿真结果
    仿真时笔者认为三种协议识别一个特定的标签时间是相等的。仿真环境:标签ID长度为2的整数倍,冲突标签数为4,30次仿真取均值。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

    由仿真结果可见,改进型协议在识别效率上明显优于二进制协议和查询树协议,在标签ID位比较长的情况下尤为明显。
    在研究了RFID系统中现有的防碰撞协议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防碰撞协议。通过算法分析及仿真表明,该协议较大幅度减少了每条命令的信息量,使系统的传输数据量和传输时间大大减少,有效节省了传输信道,能更准确、更高效、更好地解决射频识别系统中多个标签之间的数据冲突问题,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ZHOU F, CHEN C. Evaluating and optimiz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nti-collision protocols for applications in RFID systems. in Proc. of 2004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w Power Electronics and Design, 2004:357-362.
[2]  谭民,刘禹,曾隽芳,等.RFID技术系统工程及应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61-297.
[3]  LIANG Biao, HU Ai Qun, QIN Zhong Yuan. Trends and  brief comments on anti-collision techniques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C]//Proc.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TS Telecommunications. [S.l.]:  IEEE Press,2006:241-245.
[4]  HYUN K S.Park PooGyeon an efficient tree-based taganticollision protocol for RFID systems,2007(5).
[5]  杨健,王永华,詹宜巨,等.密集标签环境下RFID标签防冲突算法的分析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48(6):147-150.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