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业界动态 > 本土半导体业增速大幅回落 企业盼政策救市

本土半导体业增速大幅回落 企业盼政策救市

2008-12-31
作者: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产业低潮,危机又来了,大家日子不好过,这个时候对政府诉诉苦也好。”前晚,上海一家半导体制造" title="半导体制造">半导体制造企业高层有些无奈地对《第一财经日报" title="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日报》说。

  他所谓的“诉诉苦”,是指几日前,上海市经济信息委员会相关人士到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调研,由于多家半导体企业参与,结果成了“诉苦”会。

  本报获悉,与会企业大约10家。包括中芯" title="中芯">中芯、华虹NEC、宏力三大半导体代工企业,华虹集成、展讯等设计企业以及安靠等封测企业,涉及芯片整个产业链上下游。

  赛迪顾问半导体分析师李珂表示,这一“诉苦”会的背景是本土半导体产业增速大幅回落,“去年增幅大约20%,今年增幅可能只有不到5%。”

  18号替代文件仍未出

  “大家观点都差不多,不是直接要钱,主要是要政策支持。”上述人士说。大家想要的政策,则希望是18号文件替代政策、增值税税收政策以及融资难题等多项问题。

  截至目前,尽管有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宏观纲等政策支撑,但更为具体的产业政策一直处于搁置状态。

  最尴尬的当然是原18号文(《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title="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在2004年中美贸易谈判后,中国废止了这一文件中所涉的增值税“即征即退”规定,之后相关方面推出132号文(专项基金)以作缓冲,但因基金额较小(不足10亿美元),平摊给企业,根本无法形成真正帮助。

  随后3年,产业界一直呼吁18号文件替代政策出台,但至今未闻声音。

  税收压力

  消息人士表示,政策处于真空状态,而税收压力却已令制造企业着急。

  记者获悉,半导体制造项目原来适用的“5免5减半”税收优惠,目前并非不收,而是缓收。

  中芯代表表示,希望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能真正落实。此外,明年1月1日全国将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其中规定,企业新购专项设备所含进项税额,不再采用退税办法,而是规范抵扣办法。由于目前半导体产业设备主要靠进口,这意味着,未来新的制造项目,投资成本将大增。

  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蒋守雷举例说,新建一个12英寸项目,此前总投入约15亿~30亿美元,但现在投入则要高出4亿美元左右。

   设计企业则呼吁创新融资渠道。本土AVS标准企业龙晶半导体CEO梁春林对本报表示,设计企业由于固定资产少,缺少抵押条件,在获得银行贷款方面相对艰难。

  “国内银行要实物抵押,就像钱庄,应适当引进欧洲、日本银行业经验,提供融资贷款。”中芯一位高管说。

  本土采购很重要

  “许多企业也呼吁,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整机企业采购芯片时,优先考虑国产方案。” 蒋守雷说,在许多产品线上,国产芯片方案不逊国外同行,而许多领域,并非是技术最先进的方案更适用。

  早在2007年年初,原信产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副主任邱善勤曾对《第一财经日报》强调过这点。作为全程参与了18号文替代方案的起草者,当时他说,新文件有望体现这一要求。

  目前,国内市场上,除了MP3、MP4、摄像头等少数产品线芯片外,PC、手机领域的芯片几乎全由境外企业控制。蒋守雷援引数据说,2007年,中国大约进口了1200亿美元芯片,大于石油进口额。

  而美国等国家却一直焦虑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比如,上述18号文件中的增值税退税部分,同样适用软件产业,而美国却未对软件实施打压,仅拿半导体开刀,绝非偶然。

  最难过的当属设计企业了。梁春林表示,尽管公司目前急需资金,但从长远看,更需要下游终端企业的采购支持。

  尽管如此,部分企业仍表示“还没到最惨”。蒋守雷表示,前三季度,除部分设计企业外,本土半导体产业表现还算不错,只是第四季度压力明显增加,许多企业营收大幅缩减,于是无奈缩减投入,部分企业甚至发生了裁员。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