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渐起剑落
2011-04-26
作者:孙慧 赵宇新
来源:CCTIME飞象网
4月26日,一年一度的“世界知识产权日”,这一天,通信业的专利纷争一如往常,有落幕,也有刚刚开始。
但追寻这些“纷争”的发展曲线可发现,一种常态模式正在成型:一方高调起诉,另一方发起反诉讼,最后和解收场。发展三部曲的背后,一场围绕知识产权的“渐起”与“剑落”也在不断轮回。
渐起
企业专利策略浮出水面
华为起诉摩托罗拉、爱立信与中兴的专利大战、苹果对三星外观设计专利的诉讼,层出不穷的专利大战清楚表明:通过专利“大棒”压制对手已成为企业竞争新策略。
对此,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续俊旗在接受飞象网采访时认为,知识产权诉讼是一种运用和保护的手段,被企业作为竞争策略的一种也是正确的选择。
在他看来,知识产权之于企业有三层意义,第一种是最低级的,即申请了专利放在那里不用;第二种就是把专利作为一种资产来交易,获得收益;第三种就是通过专利诉讼改变公司的竞争环境,达成格局上的平衡或获取高额利益。
而对这些专利诉讼稍做观察更可发现,以往多是国外巨头间的专利纠纷正在越来越多发生在中国企业身上。以往国内企业更多通过政府出面谈判解决与国外厂商专利纠纷的心态,也正在被主动、积极的专利积累和自我防御所替代。
针对此种变化,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张平在接受飞象网采访时表示,早前中国在设计专利法的时候就安排了一个专利诉讼管理机关,即专利执法机关,可以就专利纠纷进行调解。
“这样一个制度的设立是基于中国原来计划经济的体制,其他国家在专利法里面没有这样一个制度。”张平解释道。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机关和企业有了专利纠纷不太会通过法院起诉的方式解决,而更愿意去执法部门说理或是求助,这也造成了企业的依赖心理。
“而实际上专利权是一种私权,这种私权的保护应当由当事人自己去争取调解,并通过法院来解决。到了和外商有纠纷的时候就更不可能再用行政干预。”
对于目前企业间专利诉讼增加的现状,张平坦言中国实行专利诉讼法的时间较短,之前企业还处于了解和准备阶段,随着市场法规的完善和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机会的增多,专利授权和专利纠纷的增加都是正常的市场现象。
随着近期《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的正式出台,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有效引导,更多企业有望打响专利自卫战。
通信业专利地位特殊化
对于近年来通信业专利纷争愈演愈烈之势,爱立信(中国)常务副总裁赵钧陶认为,通信业与其他行业不太一样,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业内的互操作性和规模效应,只有保持这个市场的开放,让所有人都能获得这些技术,才能取得规模效应,实现共赢。
而企业在开发技术标准的同时,还必须通过专利授权来实现对研发投资的保护,因为没有合理的专利授权收入,就没有人有动力去投资从事研发。所以各企业间的专利交叉和专利纷争也在所难免。
据飞象网了解,目前全球公认的知识产权政策制定和活动所遵循的核心原则为FRAND,即Fair(公平),Reasonable(合理),andNon-Discriminatory(非歧视),其目的是在专利持有者的利益与需要使用这些专利的企业的需求之间维持一个适当的平衡。
赵钧陶表示,遵循FRAND原则并不意味着阻止他人使用专利,它所鼓励的是向所有市场新进入者开放专利,同时保障专利持有人获得公平的回报,从而进一步开展新技术的研发。
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几年前也曾公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认为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更需保护知识产权,“如果没有一种世人公认的激励措施,就不会有前仆后继的人去探索创造发明。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知识产权,无论是自己的,别人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任正非还预测,由于技术标准的开放与透明,未来再难有一家公司、一个国家持有绝对优势的基础专利,这种关键专利的分散化,为交叉许可专利奠定了基础,相互授权使用对方的专利将更加普遍化。
今天看来,这一预测已经成为现实。
剑落
专利地位三大衡量标准
衡量一个企业专利地位的高低,业界基本形成共识,即一个强大的专利持有者应当拥有一个庞大的专利组合,而这其中的专利应当是获得批准的、真正核心的专利。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家企业的专利实力。
一是技术承继,既往技术标准中的专利往往是现今技术标准的基础,譬如LTE就建筑在GSM技术的基础上,这反映了技术和专利实力不可避免的承继性。
二是对标准化的贡献,在一项标准发展的早期阶段,不同的组织都会开展相应的研究。在此阶段,通过考察谁作出的贡献被各方采纳的力度最大,就可以看出谁将在该技术标准中持有最多的核心专利。
三是商业化的能力,能否成功地将专利转化为生产力,是评判一家企业专利实力的重要标准。而一家企业所签署的专利授权协议的数量就是其专利组合实力的证明。
“专利地位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专利诉讼的结果。目前专利纠纷中和解的企业,专利竞争力大多也是不相上下。”张平认为。
作为国内专利拥有数最多的企业,截至今年3月,华为已累计在全球申请专利达到40148件,其中中国专利累计申请31869件,已获得授权14705件;国外申请累计8279件,已获得授权3060件,85%的外国授权专利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获得的。在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LTE领域,华为拥有的基本专利份额达到15%以上。
在被问及备受关注的LTE专利时,赵钧陶表示,虽然LTE专利的分布图景尚未尘埃落定,但爱立信预计其将在所有LTE核心专利中占有25%的比例,这是业界最强大的专利组合。此外,爱立信已经签署了超过90项专利授权协议,而新签署的协议、以及续签的协议都将包括LTE。
专利之剑“和解”落地
谈及近期华为和摩托罗拉诉讼案最终以摩托罗拉支付专利费用而和解的结局,张平表示,专利和解对于两个企业来说一定是损失最小,但达成这一结果的前提是两个企业势均力敌。
“华为能和摩托罗拉达成和解,并让对方支付专利费用,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企业的不断强大。”
对此,续俊旗认为华为有效地利用了专利诉讼对自身利益进行了保护,双方也是一个共赢的结局。
“通过这种方式互相谈判,达到利益平衡,这说明双方的实力相当。如果双方差距太大,那强势的一方就会用这种方式将弱势一方挤出市场。知识产权的诉讼总体来说还是一种技巧,没有实力你玩不了,所以提升研发水平是根本。”
采访期间,续俊旗特别告诫国内企业要提高知识产权的质量,特别是专利方面,真正保护值得的、有效的专利。
目前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续俊旗此前曾坦言,通信行业像华为、中兴、大唐90%都是发明专利,但也有很多企业申请了太多没有多大价值的非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