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要电视还是不要电视?
2011-05-11
作者:EDWARD BORDER
荷兰电子产业巨头飞利浦将剥离电视业务,将其注入与香港冠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资企业。冠捷是PC电视监视器制造商。飞利浦在合资企业中占70%,冠捷占30%。该合资企业得到授权,在最初五年内可以使用现有的飞利浦品牌名称,到期后有权选择是否再延长五年,届时要看它能否满足某些具体的业绩目标。
根据协议条款,合资企业将负责在全球范围内设计、生产和分销飞利浦电视机,但不包括中国大陆、印度和北美,因为飞利浦在这些地区原来已有授权安排。飞利浦与冠捷之间的合作,计划至少持续六年,到期后飞利浦可以选择按预定价格把30%股份出售给冠捷。冠捷2005年9月收购了飞利浦的部分监视器与入门级平板电视业务。
电视制造业竞争激烈,利润率较低。硬件基本没什么差别,这有利于拥有巨大产能的企业,他们可以把单机成本降到最低。对于飞利浦来说,最近几年这些条件非常不利。
飞利浦的电视部门2011年第一季度净亏损8700万欧元,2010年第四季度亏损6700万欧元。另外,飞利浦的市场份额过去三年大幅下滑。2008年,飞利浦在全球电视销量中占7.3%,在西欧占14.3%,而2010年则分别降到2.8%和9.8%。
在许多方面,飞利浦与冠捷的合资企业都相当于授权安排。在此之前,飞利浦与冠捷在中国大陆,与Videocon在印度,与Funai在北美,都有类似的安排。由于飞利浦市场份额与利润不断下滑,与冠捷的最新合作很有意义:把飞利浦的品牌与冠捷的低成本、大规模生产能力相结合,将提高飞利浦电视的产量,从而可以更好地在价格方面与三星和LG等亚太对手抗衡。成立合资企业,也使得这家传统欧美品牌可能提高在东南亚和拉美等新兴市场中的份额。
这不是飞利浦第一次在面对强大竞争时出售一些消费电子业务。2007年12月,飞利浦把机顶盒与连接解决方案部门出售给了Pace Micro Technology。在出售之前,这两个部门2006年合计亏损3900万欧元。实际上,这些交易反映出消费电子产业与时俱进的特点。生产规模与成本方面的优势,帮助亚太厂商控制了电视制造业,而机顶盒产业也开始出现这种苗头。2009-2010年,中国与韩国机顶盒厂商在全球10大机顶盒企业中占据了五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