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市场分析 > 网络智能化是承载三网融合重任的基石

网络智能化是承载三网融合重任的基石

2011-05-12
作者:CCTIME
来源:CCTIME

    “EverythingoverIPand IP over Everything ——什么(应用)都可以用IP来承载,IP也可以跑在任何网络上。”这句10多年前的预言,实际在网络技术上真正促成了今天中国的三网融合。三网融合已渐渐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但大家谈论最多的词语还是“带宽”,似乎是有了带宽就有了三网融合。然而,由于把全部带宽都拿去“包月”卖了,运营商自己就可能没有足够的预留带宽来发展自身的IPTV高清视频业务,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因此被管道化了,宽带大跃进下的电信运营商仍将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困境。

    高清电视网络传送的

    三种方式对比

    现在的压缩标准是每套高清电视节目需要8Mbps的网络传输带宽,加上互联网的上网带宽,每户至少要10Mbps,如果每户有多个机顶盒,每户20Mbps差不多是刚刚好。因此,没有足够的接入带宽就无法传送(高清)视频节目,更谈不上什么三网融合了。高质量的高清线性电视(Linear-TV)的网络传送方式可以分为三大类:广播方式、组播方式、点播方式。这三种方式对网络端到端的带宽要求各不相同。

    广播方式传送高清电视节目所需的端到端网络带宽是依据节目栏目数定的,且端到端恒定,比如100个高清频道×8Mbps=800Mbps。由于800Mbps是指端到端的带宽,这就要求用户的接入(最后一公里)带宽也要大于800Mbps,这在电信网络(含FTTx)上目前还是无法实现的。所以,目前只有有线同轴电缆可以采纳广播方式来进行高清电视传送。但广播方式只能单向传送视频,所以在当今强调个性化的时代,这种方式当然是力不从心了。

    组播方式也是单向和定时播放,类似于一种可选择的广播方式,所需的传送带宽由所选节目数而定,在极端情况下,500个高清频道需用带宽为4Gbps,这个在今天骨干网带宽普遍能达到10Gbps的条件下是完全没问题的。更重要的是,组播方式在用户接入网仅仅传送用户当时选择的那个高清频道内容,这在今天宽带改造后每户可达20Mbps或以上的接入带宽条件下,高清视频的组播传送方式是完全可行的,也是电信运营商不二的选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IPTV高清视频传送方式。

    点播方式是最灵活、完全个性化的终极视频传送方式。点播方式对带宽的需求是端到端的,即从节目源到用户机顶盒,每套节目都需要独自的端到端带宽。相对于接入网而言,所需最大带宽等于同一户中机顶盒的个数×每频道带宽,这与组播方式一样,所以也不成问题。但对于骨干网而言,点播方式所需的骨干网或者城域网带宽是巨大的,给点播方式的应用推广带来了障碍。从技术方面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有P2P/P4P方式、内容缓存方式、分布式CDN方式等,且只有结合这几项技术之一并经过精心设计的大容量城域网/骨干网网络架构,才有可能实现全体网民的高清视频点播。

    如何精细化运营

    接入网带宽

    在了解了高清视频的三种不同传送方式后,我们对现阶段大带宽网络建设和有线网络改造在带宽方面的应用与管理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首先,在接入网达到20Mbps入户的情况下,每户可以也只能投放2到3套高清视频节目,很自然运营商应该会想到要把这部分带宽预留下来,这2到3套高清视频节目应该由运营商自己来投放。相反,一旦把这部分带宽或者是说把20Mbps的带宽全部放给互联网用于互联网的上网带宽,那么在互联网上的那些流媒体视频,包括高清视频等就会立刻充满整个带宽,甚至可以实现高清视频的在线播放。那时,运营商将被完全管道化、边缘化了,围绕视频业务的视频内容点播、广告插入等互联网价值链上的上下游附加产值也与运营商告别了。

    可见,有了20Mbps的接入带宽,也必须避免接入网络的“粗犷式经营”。正确的发展模式应该是把接入网的20Mbps带宽管起来,要走精细化经营的道路。20Mbps的带宽要进行分段使用:按用户、按业务、按应用,实现精细化管理使用,这种模式也称为“彩色管道模式”。要做到这一点,其前提是运营商的网络必须具备很高的网络智能,必须能够做到用户感知、业务感知、应用和内容感知,而网络智能化来自于网络架构中的业务控制层。因此运营商必须在网络建设或网络改造的初期就要对网络作充分细致的规划,选用先进的智能化的网关设备,配置以成套的完整的相关设备和网络管理、运营支撑系统。在业务控制层中宽带网络网关是大宽带网络智能化的关键设备。宽带网络网关BNG在国际上已经标准化定义好了,属于业务路由器中的一个重要功能。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