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导航产业链加快部署
2007-11-12
作者:吴 悦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不确定,手机导航" title="手机导航">手机导航业务愈发显露出无限商机,成为各方企业竞相争夺的大市场。与一般增值业务相比,整合了运营商、电子地图厂商、GPS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终端厂商的手机导航产业链,无疑是庞大的。因而,如何加速这条产业链的融合,以谋求多方共赢,成为手机导航业务释放其市场潜力的重要一步。
移动运营商" title="移动运营商">移动运营商积极部署
与一般增值业务不同,移动运营商在手机导航业务中的地位并非无可替代——通过物理GPS接收器设备直接从GPS卫星获取位置信息,可以绕过运营商,从而免除运营成本,使用者也无需负担额外的服务成本。对于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移动市场的两大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两家运营商都利用各自的优势,联合产业链上各环厂商,推出了基于手机网络和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导航服务。
以中国联通2003年刚涉及移动定位领域时推出的导航业务“定位之星”为例,链条上的各厂商就包括了电子地图提供者北京四维图新、软件及SP北京协进科技、芯片技术支持者高通和GPS、网络运营商中国联通,以及终端设备商三星。而在本届通信展上大放异彩的“导航犬”业务,也通过与北京腾瑞万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以其产品的卓越表现,代表了目前中国联通手机导航业务的最高水平。“该项业务的包月服务费仅为8.8元。”中国联通有关人士表示,低廉的费用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将有助于中国联通抢占国内庞大的GPS导航市场。
中国移动也在GPS领域作出了积极部署。今年上半年推出的多普达带GPS功能的智能手机P800便是中国移动定制手机,全球通用户只要通过预存话费等形式,最低能以1040元的价格得到一部P800,而这款手机的市场价为6980元。同时,在今年通信展上,中国移动展出的“交通信息化”方案可以为用户提供短信、WAP、GPS导航三类产品。其中GPS导航产品,借助GPRS,用户可以下载实时的交通路况信息,或者在手机上实时查看。在该业务中,中国移动还和一家名为“听网”的SP合作,推出了语音导航服务。
据悉,国内移动运营商目前开展的GPS服务均按照包月制来收取费用,并按一定比例与内容提供商进行分成。业务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网络流量费归移动运营商所有,信息服务费则由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按一定比例利益分成,例如之前便传闻中国联通与协进科技在“定位之星”业务上按“二八分成”。
可以看到,移动运营商凭借其网络优势、雄厚的资本和巨大的客户群,在手机导航业务上仍处于一个不可撼动的强势地位,是整合多方力量、加速产业链融合的核心力量。
电子地图厂商走向前台
导航手机" title="导航手机">导航手机的问世,对于电子地图厂商而言绝对是一个发展壮大的绝佳契机。
导航电子地图" title="导航电子地图">导航电子地图是GPS产业的立根之本。随着民用GPS的发展和普及,我国导航电子地图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目前,全国共有包括深圳市凯立德计算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灵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长地万方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9家企业具有导航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质。
随着产业融合加速,目前的电子地图厂商都已开始向上下游产业链扩张,特别向GPS软件和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进行了努力转变。据了解,凯立德现阶段正在主推其自主开发的移动导航系统;瑞图万方同时具有导航硬件方案设计能力和导航软件设计能力,是导航整体方案的提供商;城际高科从地图生产到导航引擎的开发,再到硬件OEM的组织,最后到渠道的建立和消费者的售后服务都自己完成;灵图也已勾勒出未来产品的三个发展方向:推出专业化更强的PND产品、在智能手机上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融合,以及大力推广特色手机。
在积极扩张下,电子地图厂商已经完全从最初的后台内容提供商,一跃成为导航业务前台上耀眼的焦点。在电子地图上添加相关酒店、餐厅、商店和其他一些用户感兴趣的商业设施,也成为电子地图厂商与GPS软件和服务提供商、运营商展开更高利润合作的新增长点。
但目前电子地图厂家在发展上也面临难题。灵图公司总经理唐宁浙说,盗版和恶性竞争是威胁产业良性增长的两大因素。而四维图新公司总经理孙玉国也表示:“电子地图这个行业能不能发展起来,知识产权保护是最重要的。”现在业内著名地图厂商主要通过与上下游厂商和渠道商的结盟来试图解决这些问题。近期,随着合并的出现和裁员的发生,可以预计,导航电子地图产业未来的集中度也将越来越高。
芯片商热捧导航手机
A-GPS" title="A-GPS">A-GPS(辅助全球定位系统)芯片目前在国内外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至2011年,大多数手机都将装上A-GPS芯片。它不但拥有GPS的高精度定位和网络投资少的优点,又借助GSM或CDMA网络的帮助,减少了终端的数据处理,提高了定位速度和信号质量。
iSuppli高级分析师王阳说,现在市场上A-GPS芯片供应商超过20多家,主要供应商都来自美国和西欧。在CDMA手机上,高通独自领导A-GPS芯片市场。然而在GSM手机市场上,德州仪器、SiRF、NemeriX和Global
Locate处于领先位置。未来,伴随着出货量的增长,A-GPS芯片市场的竞争将逐步加剧。而我国台湾和韩国IC设计公司的加入将使A-GPS芯片的价格呈加速下滑的趋势。
A-GPS功能在全球众多地区已成为3G移动电话的必备功能。为促进A-GPS在移动电话领域的推广,生产厂家必须满足较低的成本、小尺寸、低功耗以及高性能等基本要求。为了保证该技术的可用性,它还必须能够与GSM/3G无线通信紧密配合使用,降低卫星信号的捕获时间,并且在所有环境中(甚至在室内环境中)都能够进行定位。最后,A-GPS手机厂商还需要付每台2美元的IP授权费。此外,与之息息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也是促进A-GPS手机不断前行的主要动力。
全球最大的GPS芯片制造商SiRF公司中国区代表暨技术业务经理赵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功耗、成本、体积是影响GPS手机普及的因素,但相对于用户希望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实现快速导航的目的,完善整个产业链(包括地图、引擎以及服务提供等方面)才是GPS普及的关键。
据了解,GPS芯片其实是一个非常有“钱”景的行业,因为一个手机GPS芯片的成本才8美元,但可以卖到20美元。高利润的前提自然是高风险,芯片开发的前期投入非常巨大,如果做不好,就可能血本无归。目前,国内芯片商东方联星和华为、中兴谈好了合作,一场与国外进口芯片的硬仗即将上演。
高通解决方案一马当先
在定位系统方案提供上,安德鲁、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上贝、中兴等国内外知名厂商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但目前在全球市场上,美国高通公司的GpsOne解决方案是部署最为广泛的定位技术。GpsOne解决方案为全世界50多个主要网络运营商的位置服务提供了定位技术。2006年底,高通公司就宣布称已经有累计2亿部手机配置了其GpsOne芯片,高通公司的GpsOne技术即采用A-GPS方案。GpsOne解决方案很好地满足了全球用户利用移动设备使用精确、便捷的定位服务的需求。
在国内,中国联通于2003年面向国内CDMA用户推出了基于GpsOne解决方案的“定位之星”增值服务业务。GpsOne解决方案也成为国内目前比较主流的GPS解决方案。相关数据显示,联通的各种定位服务用户目前已经超过120万,应用种类也超过100种,用户的平均ARPU值是中国联通其他用户的1.5倍。
目前手机导航产业链各环节已有了长足发展,几乎所有主流手机厂商都已经或正在开发具备GpsOne功能的手机,上百家SP已经或正在开发各具特色的导航应用,众多的地图服务商正在不断完善地图和城市信息服务质量。
此外,2005年4月,中兴通讯与高通公司签订了GpsOne定位技术全球转让协议。根据协议,中兴通讯可以在全球市场推广基于CDMA2000、WCDMA及GSM网络的GpsOne定位系统,中兴通讯由此成为唯一一家获得高通此项授权的中国通信制造企业。这不仅象征着导航业务产业链已经初步发挥出整体拉动的作用,而且标志着中国企业即将在全球高端定位领域投身竞争,并为全球产业格局带来新的变数。
终端厂商鏖战正酣
中国市场目前支持GPS功能的终端厂商主要有三种:一类是传统的大厂商(NOKIA/MOTO/LG等);第二类是由PC转型的手机厂商(华硕、联想、神达);还有一类是家电厂商(国虹、新科等)。
几年前,GPS导航终端产品受生产成本限制,一度以奢侈品身份登陆市场,其近万元的价格让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随着民用导航技术的发展,GPS导航终端的成本大幅下降。在此形势下,各个著名品牌的GPS终端产品针对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除了走中高档路线以外,还陆续推出了各有特色的贴近大众且方便实用的入门级GPS导航产品。今年5月诺基亚的首款内置GPS手机N95惊艳上市,表明诺基亚已经跟进GPS手机市场。此前,包括多普达、夏新在内的国内手机厂商都已在手机GPS应用领域小试牛刀。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用户认知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加入GPS大战中。在上月落幕的中国国际信息展上,宇龙、中兴、夏兴等多个手机厂商均携自己的GPS手机参加了展出。夏新总裁李晓忠还表示:“夏新多款带有GPS导航等实用功能的手机,是现在公司产品里市场反馈最好的。”从市场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国产手机厂商都已经推出或者即将推出GPS手机。GPS功能成为了手机继内置摄像和媒体播放功能之后的又一个整合目标。
目前导航手机市场热情高涨,大小厂商都期待在此领域分得一杯羹,尤其国产终端厂商更是把导航手机视为其收复前几年被国外终端厂商夺去的失地的一大契机。但我们必须看到,其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并不能一蹴而就,GPS在手机上还没有实现大规模商用,而且消费者对于导航手机的认知还处于较低水平,产业和技术的成熟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导航手机能否大面积推广。
因此,如何降低导航手机的成本、如何加速培育市场需求、运营商如何在移动导航基础上移植更加丰富的信息服务,以及如何完善能够促进导航手机发展的相配套产业环境,都是导航终端走向真正繁荣必须解答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