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

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

2009-02-27
作者:全球IP通信联盟

    3G网络的部署加速,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全球主流运营商逐步向全IP时代过渡。作为一直专注于IP的瞻博也做好了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准备。

封闭到开放

    固网和移动网正在逐步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也朝融合的方向发展。而之前,互联网和电信网的核心网、业务网都是一个封闭的网络,两者各自为战。因此,导致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享受的服务在电信网中无法使用。如今,VoIP,IPTV等丰富的多元化业务已经让用户充分感受到网络开放带来的好处。

   “对最终用户来说,网络的开放性也促使服务模型的转变,开放的服务模型将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丰富的内容,许多服务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步被打破。比如,现在用手机进行支付已经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而之前,人们为了某项服务付费,可能需要经过繁琐的过程。”瞻博网络公司新业务部门副总裁JanStip向记者表示。

    然而,网络的开放性却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不容忽视。

    在JanStip看来,一个网络从闭合的网络到开放,将为市场引入更多的竞争,特别是OTT服务的竞争。“Google和微软可以提供的服务之间的竞争便是很好的例证。”他强调。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竞争对手亦可以结成伙伴关系,在这个开放的市场中塑造更强的竞争力。JanStip表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移动互联网产业来说,合作是一个新兴的事物。而且,目前在移动运营商和SP/CP之间,并没有互信关系。”

    对此,JanStip建议,“一方面,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说,他们应该重视和SP/CP之间互信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从设备提供商角度来说,他们提供的设备应该支持开放标准。同时,把焦点放在最终用户的体验上。”

    “未来要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使用任何终端都能获得一致和无缝的用户体验。这就需要建设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移动网络,而全IP网络则是未来网络架构的基石。”JanStip向《通信产业报》记者表示。

逐步向IP演进

    网络在向全IP演进的进程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JanStip认为,“首先,网络的全IP演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在经济上划算的情况下,这个网络才有可能逐渐向IP网络过渡。”

    目前,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大部分还是以有ATM为主的,而且可以支撑运营商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在这种情景下,瞻博可以向电信运营商提供CTP设备(“线路到数据包”设备),可以把ATM网络的相关信息打包成数据包,从而在IP网络上传播。”JanStip表示。

    此外网络向全IP过渡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重要原因是网络安全问题。JanStip表示,“由原来专属网络支持一种应用,已经发展为全IP网络,可以支持各种应用。所以,对任何运营商来说,他们要开始IP网络的运营,就需要建立各个层级的安全。不仅要确保个人设备的安全,像笔记本电脑、个人智能电话等,同时,还要保护网络的相关设备,比如像路由器和交换机。同时还要保护数据中心和其他的提供服务的设施。”

    为此,瞻博曾在2004年收购Netscreen公司,一家专注于网络安全的公司,并把两者的技术进行整合,以产品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助力运营商向全IP过渡

    作为一家从成立公司之初就专注于IP的网络公司来说,助力运营商向全IP网络过渡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JanStip对此也表示了赞同。“瞻博在把高速的服务提供商接入IP网络方面,有着第一手的经验。”

    MPLS技术已经成为固网最基础的技术,它也将成为未来移动网络的基础技术。而瞻博所有系列产品都配备的JUNOS操作系统,第一个版本就已经实现IP与MPLS的结合。

    目前,瞻博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JanStip向记者介绍了瞻博产品的优势,“瞻博的产品可以实现对基于Internet的界面来进行管理。当中包括可以实现对网络带宽的管理,用户玩游戏需要把带宽速率提高一倍,我们的产品可以向Internet提出申请要求增加传播的速率。”

    据JanStip介绍,全球主流的100家电信运营商全部都采用了瞻博的产品。在《财富》100大公司中,也已经有96家采用了瞻博的产品。

    所以,有理由相信,这家专注于IP的公司,瞻博,将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有更大作为。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