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设计应用 > 医疗输注液概念验证RFID技术
医疗输注液概念验证RFID技术
摘要: 此次医疗输注液概念验证在卫生署署立台中医院的积极配合下,与九家业者共同完成了RFID硬体的性能测试及输注液RFID系统的雏形。署立台中医院前身为台湾省立台中医院,拥有560张病床,年平均住院人次达14300,是卫生署所属28家医院之一。于2006年开始为癌症患者提供化疗输注液调配的服务项目(原为外包作业),并成立台湾第一座中央实验室系统,当年亦荣获国家品质奖机关团体奖。
Abstract:
Key words :
 此次医疗输注液概念验证在卫生署署立台中医院的积极配合下,与九家业者共同完成了RFID硬体的性能测试及输注液RFID系统的雏形。署立台中医院前身为台湾省立台中医院,拥有560张病床,年平均住院人次达14300,是卫生署所属28家医院之一。于2006年开始为癌症患者提供化疗输注液调配的服务项目(原为外包作业),并成立台湾第一座中央实验室系统,当年亦荣获国家品质奖机关团体奖。

  现况说明与议题分析

  目前注射药物的准备过程,都由药剂科人员列印出配药表,根据其中所列药剂,加以溶解混和或稀释,人工一一勾选,并纪录已配药品的剂量,填写贴纸标签,手动填写药物调配签收本及药品入出库存卡片,针对化疗药物还需纪录备药流程时间,所需步骤繁琐,容易出错。

  因此,每支化疗针剂调制过程的纪录,如:药品品名、剂量、调剂完成时间、调配药师、病患及施用时间等资讯,无法有效地从施打的输注液容器标示连结系统及时的取得,降低了药师及护理人员的核对作业时效。

  执行作法

  确认验证个案

  1、应用范围界定

  一开始医疗输注液应用的验证范围,涵盖TPN(全静脉注射营养剂)与化疗针剂的调制作业。而当进一步与负责药师沟通后,则锁定化疗针剂。因为TPN出厂时已多为调配好的溶液,药师仅需针对特殊营养配方再加入药剂,其危害性亦远不及化疗用药。而化疗用药则具备了高危险性(因其对人体皮肤将产生腐蚀作用),高价,调制过程需要高度专业技术的特性。针对化疗药品从药剂科库房辨识核对拿取,药剂师于化疗无菌调配室调剂,通知病房传送人员领取,最后到护士于病房施打流程,在最重要的核对领用签收关卡,运用RFID自动撷取标签资料,进行比对与签署,并完整纪录针筒药品的调剂过程,自动发送警示通知。

  2、个案可行性*估

  刚与医院药师讨论化疗输注液的调制,想以RFID来进行针筒管控,并结合药品条码进行用药比对与确认时,药师都认为非常必要,除了可降低拿错药的比例,还可落实医事人员遵循标准作业流程进行配药与给药的动作。而且运用RFID自动撷取标签资料,自动完成药品使用与针筒调制登录作业,更可节省大量人工的填写与签核作业。

  3、执行架构

  验证团队先与卫生署相关主管单位沟通(科技发展组、医院管理委员会)之后,选择署立台中医院为主要的使用测试单位,于五月召开业者说明会说明验证内容之后,与9家有意愿参与的业者(RFID硬体5家,软体3家,验测中心一家)携手合作,进行医疗输注液RFID应用的概念验证测试。实证测试执行架构如下图:

  分析验证需求

  1、验证情境分析

  医疗输注液RFID应用作业的流程主要分成准备阶段,调配阶段,与通知配送使用三个阶段。

  2、验证需求确认

  (1)此次验证主要针对化疗用针筒与装置针筒的红袋为主,测试多款RFID产品的读取率、厘清技术疑点,并测试针筒是否因含有液体,而可能干扰读取效果。因为化疗药物具腐蚀性,验证过程无法用实际药物,改以生理食盐水取代之。

  (2)受限于化疗调配室现场空间狭隘,因此,选择以天线内建于读取装置的读取器及体积小的RFID印表机为考量重点。

  (3)因为药品还未贴用RFID标签,甚至还未贴用条码,因此,本概念验证先规划药瓶条码标签的使用,结合RFID员工证及病患RFID手环,探讨条码与RFID的整合应用,验证系统主要在建立病患化疗用药所需针筒的使用系统,完整纪录针筒的调制状况,并即时发送警示讯息。

  3、验证指标拟定

  本概念验证在选择合适的标签与读取器时,需要达成以下的验证指标:

  (1)配药单签署时间从2分钟/件手动填写缩短成0.2分钟/件自动感应

  (2)护理人员查询核对效率从3分钟/件缩短为0.5分钟/件

  (3)通知领用从药师电话通知改成系统自动通报

  (4)当读取单个标签时,可100%辨识

  实作验证雏形

  第一阶段基本性能验测

  第一阶段共测试6种HF贴纸标签,5种厂牌,共七款读取器(3款为USB接口,2款应用Bluetooth传输,1款为PDA,以上读取器天线为内建式,另一款为RS232/Ethernet接口,天线为外接式)。重点结论如下:

  标准ISO标签贴附针筒时,标签曲面愈大,感应距离缩减幅度愈大,缩减幅度在15~50%左右。

  目前所测试的读取器,内建感应天线尺寸都不是很大(大部分为标准ISO卡片大小,甚至更小),因此较不适合应用于一次读取多个标签。

  测试采用的生理食盐水,并不影响RFID感应距离。

  塑胶避光袋既使内装针筒,并不会影响袋外RFID标签的感应。

  通知领取输注药品时则用外接式平板天线(约为A4大小),标准ISO卡片大小的标签可以感应到30cm远,因此可用来感测多个避光袋。

  小型标签黏性均不佳(也许是3cc针筒曲面太弯所造成或是标签材质太硬),静置一段时间后标签均会发生边缘翘起与针筒分离情形。

  第二阶段情境验测

  (1)情境验测

  情境验测则以标签在输送带上进行不同移动速度下的读取测试,模拟药师或护士进行针筒或红袋感应读取的情境,重要的发现结论如下:

  标签在移动状态的感应距离,一般比静态之下的感应距离要短。移动速度越快,则感应距离也越短。

  其中有一读取器(应用Bluetooth传输资料)在动态测试时,虽然可感应到标签,并发出“哔”声,但测试软体却无法显示标签ID,表示资料传输的循环需时较久,因此,若以此款读取器应用于读取标签时,建议将辨识物品静置于读取器前,确认ID显示后,再进行下一次读取。

  (2)验证系统

  第二阶段情境验测进行的同时,亦开发输注液RFID验证系统,共完成六个子系统,包含:

  1.用药确认作业;

  2.化疗RFID标签印制作业;

  3.药品配对确认作业;

  4.针筒装袋作业;

  5.通知领用配送作业;

  6.病房投药作业。

  系统功能简述如下:

  A.人员权限验证

  根据人员操作权限,以RFID员工卡感应登入系统,并进入对应的系统画面。

  B.RFID标签读写列印

  根据HIS验证系统产生调制药品的针筒用量,藉由ZebraR2844-ZRFID标签列印机产生RFID标签贴纸。RFID标签之明码包含药品名称、总剂量、针筒序号/针筒总数、病历号、调剂日期。

  RFID标签之明码包含药品名称、总剂量、针筒序号/针筒总数、病历号、调剂日期。

  药师调配完成每一针筒药剂,则感应针筒RFID标签并确认,此时,于RFID标签中写入调配完成时间(系统时间)。

  将针筒置入避光袋(红袋)前扫读针筒RFID标签,与将置入的红袋RFID标签核对。

  C.RFID药物传送领用

  存放区天线感应避光袋RFID标签,自动发送简讯通知对应的病房护理站人员进行领取作业。

  药剂传送人员或领用施打的护士,以RFID员工卡感应,纪录员工代码及领用时间于RFID标签及HIS系统。

  D.RFID系统警示

  药师借条码扫描器扫读外盒条码,与HIS系统药品项目核对,若不符,需即时警示。

  药师配制完成将红袋置于存放区,RFID天线感应RFID标签,系统即时通知护理站传送人员显示调剂完成讯息。

  药师或护士可藉由扫读RFID标签与系统核对药品项目,剂量,病患,有效期限,若不符,需即时警示。

  药师用药前读取核对,若药效过期,需即时警示。

  护士可经由读取RFID标签,由系统查看药品作用,施打注意事项,及其他卫教资讯。

  E.RFID药物传送领用

  领用流程

  .人员登录:领用人以RFID员工卡感应登录系统。

  .领用核对:感应红袋上标签讯息,核对需领用的红袋,若有红袋短少或有效期将近,即时传送简讯通知。

  .领用记录:确认红袋无误完成后,写入领用人资料与领用日期。

  护理用药流程

  .人员登录:护士以RFID员工卡感应登入系统。

  .用药核对:护士由扫读病人手腕RFID标签,带出所需施打的化疗用药资讯,再感应每一针筒标签,核对用药品项目。

  .临床卫教:护士可经由读取RFID标签,点选药品显示相关的作用,施打注意事项,及其他卫教资讯。

  3.第三阶段现场导入测试

  现场导入测试在署立台中医院地下一楼化疗调配室进行(现场导入观摩说明则于11/18举行),而受限于化疗调配室现场空间狭隘,均选择轻巧及携带方便之读取设备;尤其是在无菌室内的操作过程,尽量不让调剂药师手拿读取器感应针筒标签,而是将读取器固定于台面,让针筒靠近而感应纪录。针对UMPC的小萤幕,则调整原先设计的验证系统,放大显示字体与资料栏位,让操作人员能方便的读取重要资料,设计界面时尽可能不用键盘进行输入动作,而是以画面点选的方式。

  结论与建议

  验证测试证实RFID技术在化疗输注液(针筒及红袋的辨识)的运用流程具有管理效益。除整合了RFID与条码技术,作为阶段性解决方案,简化人工与纸本纪录处理模式,降低疏失风险。而在检核输注液调配领用标准流程中,藉由即时发送警示,可降低用药错误机率;并强化输注液作业与领用管理,提升作业效率;另与药品图形资料库连结,确保用药正确,强化卫教咨询能量。唯限于人力物力,本次概念验证仅及于技术可行性与初步的效益探讨,未来仍需针对可回收再使用的RFID标签,进行开发测试;在外接式天线方面,仍有待国内厂商投入设计,以产出读取效能优良与稳定的天线;硬体厂商亦可加强既有条码与RFID整合的读取设备,提供更完整与高性能的解决方案。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