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国产手机“云”起:智能向左 山寨向右

国产手机“云”起:智能向左 山寨向右

2011-08-24
来源:Csia

  在夏新、波导的时代,国产手机是“低价”的代名词,不过手机行业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摩托罗拉、诺基亚不复当年之勇,苹果改写了行业“玩法”,智能手机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更新换代。同时,手机市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变也成为山寨机入冬的推手。
  
  而“手机是人们重要的移动终端”正在成为行业的共识。于是,移动终端成为互联网大佬们的必争之地,当“云计算”时代来临,手机业的游戏规则又将如何改写?
  
  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开始深度介入云手机的生产环节。短短的半个月,包括阿里巴巴、华为等巨头都已经有所动作,新兴厂商如小米科技也试图借此开辟一块新的市场。
  
  “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云手机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厂商的标准配置,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阿里巴巴公关总监杨磊磊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包括视频、游戏等大量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在用户的手机上出现,这让云计算、云存储能力变成异常的重要。
  
  “云手机”概念大热的背后却暗藏着大佬的商业逻辑:智能手机是个移动互联网“大门”,正如苹果出售的不仅是硬件,还有AppStore的整条产业链,“云”正好可以承载这一切。然而,未来到底能有多大的市场,其商业模式的构建又是什么?这些依然未知。
  
  云手机蜂拥而至

  
  据记者了解,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云手机计划推上日程。短短半个月之内,三家大佬推出的“云”手机介入智能手机市场,试图依靠“云计算”的噱头布局移动互联网终端。
  
  7月28日,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公司在北京推出了其独立研发的阿里云操作系统阿里云OS,同时发布搭载该系统的首款智能手机。
  
  在阿里巴巴之后是华为。8月3日,华为推出云服务平台和首款云手机。该款手机将于第四季度推向市场,计划于2015年跻身全球三大手机品牌。
  
  8月16日,又一款具有云手机气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诞生,小米科技正式对外发布手机。
  
  除此之外,国内最早推出云手机的深圳厂商酷派也推出了其云计算平台“酷云”1.0版本,其2.0版本将于年底推出。
  
  事实上,拥有云手机冲动的不止上述这些企业。包括摩托罗拉“摩计算”、苹果iCloud都是企业布局云手机的缩影。
  
  记者发现,尽管各家厂商都在做云手机,但切入点并不相同。比如,阿里巴巴的想法是通过操作系统切入,即采用阿里巴巴开发的云OS操作系统的智能机。除提供地图、邮件、存储等传统云计算服务外,还将提供大量的基于云计算技术上的互联网应用,高度整合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旺旺等客户端电子商务服务。
  
  雷军的小米科技则是通过操作系统“MIUI”以及聊天软件“米聊”等互联网服务赚取利润,华为则将手机和MediaPad作为“云战略”的承载者,并且特地以hiCloud为手机提供一系列协作服务。
  
  “云计算可以将更多的用户引导到数据网络中,并通过移动互联网的丰富应用,为终端厂家、运营商创造更多的价值。”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对此表示。
  
  盈利模式依然未知
  
  事实上,过去的国产手机给予外界的印象一直为“低价”,而这次的“云”潮来袭,是否可以改变固有的格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云手机”依然处于概念的阶段,而对阿里巴巴、小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来讲,眼前最重要的工作是为“积累用户”,搭建一个新的平台。
  
  在雷军看来,承载该平台最关键的因素也在于“社交性”。雷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了旗下的米聊产品的重要性,称这是未来小米手机最为核心的东西,“米聊是对其的一个突破,比如改变大家发短信、打电话、管理通讯录和名片的方式,跟手机整合在一起,可能会产生一些与众不同颠覆性的东西。”
  
  对阿里巴巴而言,更看重的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的构建。杨磊磊指出,对阿里巴巴而言,拥有强大的后台计算能力以及庞大的淘宝用户数,也让阿里巴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了更多施展拳脚的地方。
  
  “通过对淘宝用户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为开发者提供有价值的引导。”在杨磊磊看来,一个完整的云手机产业链条的搭建必须具备:消费者云平台提供商开发者手机终端,而对阿里巴巴来说,未来不会从云手机终端获得利润,更多的是寄予阿里OS系统的平台。
  
  据他透露,阿里OS未来除手机领域外,还将拓展到平板电脑领域。阿里巴巴还将在11月份开始招纳开发者为其平台创造应用。
  
  “华为是终端,走苹果的路子,华为的云手机就是一个概念,刺激终端的销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运营商人士表示,华为提供160GB云储存,如果按照目前运营商最优惠的收费标准计算(中国移动15GB/500元/每月),将160GB的文件存储到“云”,流量费就高达几千元,而国内的Wifi热点并不多,远不能满足用户的云需求。
  
  这也与小米、阿里巴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瑞士信贷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巨头们纷纷研发自有品牌手机和操作系统,主要目标并不是通过手机销售来获得大量收入,而是希望通过应用商店和其他增值服务获利。
  
  对此,雷军表示,硬件维持不亏钱,通过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盈利。在他看来,一个手机必须完成“软件+硬件+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的开发。
  
  不过,与海量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相比,小米系列的应用并不足以支撑其实现盈利的目的。对此,小米科技的相关人士表示,虽然现在应用很少,但小米将通过终端布局带来合作,“小米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只要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盈利指日可待。”
  
  与小米科技相同“窘境”的还有阿里巴巴,虽然其在阿里“云手机”蕴含了更大商业企图,搭建云平台,但杨磊磊也坦诚,目前其在商业模式上还没有清晰的思路。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