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显示光电 > 业界动态 > 日本三巨头“抱团” 面板大战愈演愈烈

日本三巨头“抱团” 面板大战愈演愈烈

2011-09-06
来源:Sina

  催生全球最大中小面板商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份,市场就传出三家日本公司将整合旗下中小型液晶面板业务的消息。不过,此后该消息一直未能得到权威部门的确认。直到日前,日本共同社和《日经新闻》等日媒才正式披露合并的具体细节,即日本政府主导的投资基金日本产业革新机构主导此次联合。

  8月31日,INCJ发布联合声明,INCJ将注资2000亿日元,以持有Japan Display70%的股权,而东芝、日立和索尼各占10%的股权。INCJ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能见公一表示:“合资项目是公司以开放创新精神实践在全球范围内发展长期有效的新一代业务之承诺,新公司将成为中小型面板全球领先制造商。”

  《日经新闻》和日本共同社9月1日评论称,Japan Display的成立主要是为了应对韩国三星、LG Display、日本夏普和中国台湾奇美等液晶面板厂商在中小型面板领域,特别是在OLED领域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

  据市场调研公司DisplaySearch统计的数据,2010年,东芝、日立和索尼中小型液晶面板产量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6.3%和6%,这意味着上述合资公司成立后,其产量将占到全球产量21.3%,超过夏普14.8%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小型液晶面板供应商。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三巨头各有擅长,其合并还能带来很好的协同效应。即东芝是低温多晶硅面板龙头,日立拥有当红的IPS广视角和MENS等技术,而索尼则在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有很多技术和专利。Japan Display整合三巨头各自优势,并将目标瞄准在被誉为最有发展前景的第三代显示技术OLED上。OLED被视为液晶面板之后的第三代显示技术,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型显示技术之一。

  另外,三巨头彼此客户和产品线互不重叠,合并效益大,预计其成立后将继续保持对韩国和中国台湾厂商的竞争优势。

  下游竞争带动上游“混战”

  有消息称,苹果对Japan Display十分感兴趣,并有意对其进行投资。因这几年苹果的智能手机iPhone和平板电脑iPad热销,使得苹果对面板供应商三星的依赖度越来越大,成为苹果发展的一大隐忧。为了改变这种局势,同时也是为了分散经营风险,苹果希望投资夏普,或者说是新成立的Japan Display。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苹果的iPhone和iPad生产线一直是中小型面板市场的最大且优质的单一用户,一旦苹果投资Japan Display,无疑将进一步增强后者在行业内的领导力。

  其实,苹果的iPhone和iPad之所以被称为“触摸屏革命”或者说开启了“后PC时代”,也是因为该系列产品迅速带动了其他IT巨头如美国惠普、戴尔、加拿大RIM、芬兰诺基亚、韩国三星电子、LG,以及日本夏普与索尼开辟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生产线,与苹果的相关产品打响“无硝烟的战争”。三星电子智能手机Galaxy S2今年二季度的销量逼近苹果iPhone,位居全球第二。同期,苹果的iPad销量同比增长331%至1510万台,占据全球平板电脑61%的市场份额。

  而各大消费电子厂商在打响终端战役的同时,也纷纷将战火引向了中上游的液晶面板市场,而被各电子产品厂商广泛应用的OLED技术更是成为了面板企业的竞争热点。

  今年8月,市场传言称,苹果可能将向夏普投资13亿美元,以保障其核心产品的OLED面板供应。另有传言称,苹果准备投资LG Display,采购其55寸OLED面板,进军智能电视领域,进而将产品链扩大至现代网络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进入今年三季度以来,各领先面板厂商也“磨刀霍霍”准备扩大OLED产能。韩国LG Display宣布将投资28.3亿美元批量生产下一代面板OLED,并计划在2014年下半年实现OLED量产,其中就包括大型OLED面板。而其竞争对手三星目前已计划将OLED面板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延伸到电视等领域。DisplaySearch最新报告称,到2012年年底前,全球的5.5代AM-OLED月产能将能达到8万片,约为今年年均产能的三倍。

  中国大陆厂商再次“掉队”

  日本三巨头合资公司的成立、以及韩国LG Display和三星在OLED领域的勃勃野心,使得原本落后日韩同业的中国面板企业面临尴尬且更加严峻的竞争局面。目前,中国面板领军企业如京东方、华星光电最先进的产线仅是8.5代LCD面板,与被称为下一代面板的OLED存在巨大的“代沟”。

  虽然中国大陆今年6月2日成立了中国OLED产业联盟,目前主要有昆山维信诺、四川长虹、佛山彩虹等企业从事小型OLED生产,但是由于中国面板产业链不完善,上游玻璃基板和化学材料等都受制于人,因此其量产计划仍然远远落后于日韩同行,甚至是中国台湾友达和奇美等面板企业。

  分析人士称,中国的面板厂商只能采取跟随策略,即被同行牵着鼻子走,疲于应对新技术的竞争。更有甚者,这种跟随的市场策略,使得中国厂商难以应对终端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市场的瞬息万变。如京东方因产业内大型LCD面板供应富裕、价格走低,在今年上半年出现净亏损12亿元。从2005年至今,该公司只有一年实现盈利。

  对此,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王晓亮表示,国家需对OLED等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型显示技术的上游核心材料给予特别关注和扶持,实现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把握未来的平板显示市场。

  日前,东芝、日立和索尼将合并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业务,并由日本政府控股的一家公司主导运营,以与中国台湾和韩国的面板厂商竞争。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白为民就此表示,日本三家公司此次结盟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业务,短期看来是为了获得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市场的话语权,而长期看则可能是提前布局新一代显示技术OLED,以在未来的全球面板市场占领先机。

  三日企“抱团取暖”

  据报道,东芝、日立以及索尼三家公司中小尺寸产能合并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厂商。

  奥维咨询公司副总经理文建平认为,由于近年来32英寸面板价格大幅下降,实际上生产大尺寸面板生产线并不赚钱,反而在苹果iPhone与iPad的带动下,中小尺寸TFT-LCD生产线盈利能力十分稳定,而三家日本企业重组其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也是着眼于财务上的考虑。

  业界介绍,日本企业长期主导着液晶面板的研发和生产,但在电视用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遭遇韩国和中国台湾企业的低价攻势,市场份额降至约10%,而随着中国大陆大尺寸液晶面板的陆续上马,日本企业市场份额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但在中小尺寸市场,日本企业当前占有约40%的市场份额,面对韩国和中国台湾企业的快速追赶,日本企业压力倍增,抱团取暖也成为了一种选择。

  中国企业争取后来居上

  白为民认为,东芝、日立以及索尼重组其中小尺寸TFT-LCD,可能是为了提前布局新一代显示技术OLED,特别是在三星不断释放OLED大尺寸即将量产消息的背景下,三家公司为保证在新一代显示技术的竞争力而被迫进行重组。

  业界介绍,相比于传统的液晶电视,OLED有着机体薄、对比度高、色彩丰富、分辨率高、视角宽广、耗电量低等诸多优点。另外,由于OLED内没有液体分子,其抗震性能更好、耐低温、结实耐用。同时,与毫秒级响应的TFT-LCD面板相比,OLED的响应时间是其几千分之一,不会出现拖尾和动态画面抖动的问题。如此优异的技术始终无法广泛应用到电视上,是因为各大厂商在投产大尺寸OLED面板时的良品率极低,而TFT-LCD面板却可以达到90%以上。这使得OLED电视的制造成本非常高昂,也是大尺寸OLED面板不能量产的原因所在。

  京东方副总裁张宇就表示,OLED量产对智能手机等中小尺寸面板生产线影响较为直接,而对大尺寸液晶市场则冲击有限。此外,OLED在大尺寸一直无法量产,就是因为有许多技术难题还没法突破。

  据悉,京东方针对OLED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和积累,与主流厂商的差距保持在2-3年以内,而当前公司TFT-LCD面板生产线与OLED生产线有60%的技术是可以通用的。

  也正是出于积极参与OLED产业竞争的考虑,京东方日前宣布投资220亿元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5.5代OLED生产线。

  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此前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正是在国外大企业OLED面板技术还未过关的前提下,我国新型显示科研与产业赶超世界一流显示企业、争取后来者居上就成为可能。

  市场调研机构DisplaySearch发布统计数据显示,得益于三星、索尼等公司的推动,OLED在小尺寸显示器市场表现十分抢眼,2011年全球OLED面板产能约达89万平方米,2012年将达260万平方米,较2011年增加192%,2013年达500多万平方米,2014年可能高达900万平方米。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