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TD抢占标准高地:布局3G瞄准4G
2011-09-09
来源:新华社
“身子还留在2G,指尖触碰着3G,眼睛盯住4G。”这是我国主导的移动通信技术TD的现状。
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超过9.3亿户,3G(第三代移动通信)用户为8719.9万户。也就是说,平均每百位手机用户中有9.1个是3G用户,而每10个3G用户中,有4.3个是TD-SCDMA用户。
从2G“裸泳”到4G“自由泳”
1956年,爱立信建成了全球第一个自动移动电话系统,拉开了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序幕,至今已经有54年。
1987年11月18日,我国第一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开通,“大哥大”跃入国人视野。现在,中国不仅建成了各种国际主流的2G、3G网络,而且还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手机客户,成为名副其实的移动通信大国。
但大并不意味着强。“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对于信息技术来说更是如此。2G时代,由于GSM、CDMA两大2G技术都由外国公司把持,中国电信(微博)企业就只能在信息产业核心标准的海洋中“裸泳”,有偿使用外国标准。根据不完全统计,整个2G建设阶段,国内电信业缴纳的专利费用高达千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局长邓寿鹏说,正是看到中国在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上的短板,国务院很早就会同科技部门大力推进基于自主创新的标准战略,而作为3G国际标准之一的TD-SCDMA就是重要成果。
中国希望,TD-SCDMA能够改变中国通信标准短缺的困局,能够使中国在4G标准的海洋里畅快“自由泳”。
是标准“孤岛”还是“高地”?
上世纪80年代,为了保护和发展本土产业,日本自主研发了2G技术PDC,一度风光无限,然而在3G技术上,日本却转投更加成熟、被广泛应用的WCDMA,事实上放弃了PDC。随着全球3G向4G升级,不少人开始担心:“TD-SCDMA会遭遇与PDC一样的结局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TD-SCDMA下一代演进技术TD-LTE的实力。不得不承认,TD-LTE有独特的技术优势。据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介绍,传统移动通信需要两块对称的频率传送信息,TD-LTE能够使用非对称频率,见缝插针地使用零散频率,极大提高了频率使用效率。同时,它还能对上下行传输通道进行灵活配比,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上下行流量不对称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全球频率资源普遍短缺的今天,备受关注。
2010年10月,TD-LTE增强型被ITU确定为国际4G技术标准。在今年2月中旬举行的2011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赵厚麟表示,目前ITU已经基本确定4G标准将从LTE和WiMax两大技术中产生,中国主导的TD-LTE将可能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革命中占据先机,水落石出的时间也许就在2012年初。
同样是在这次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向各国“推销”TD-LTE,让更多企业参与到研发、建设和运营中来。目前,已有24家国际运营商加入TD-LTE全球发展倡议,世界范围内将建成32个TD-LTE试验网。5家运营商启动TD-LTE商用网建设,10家国际运营商明确发布TD-LTE商用计划,预计2011年将有超过10个国家和地区开始TD-LTE网络的商用部署。
2010年底,工信部批复同意开展TD-LTE规模技术试验,让TD国际产业链看到了信心。今年1月初,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TD-LTE规模试验总体方案,确定在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6个城市组织开展TD-LTE规模技术试验,在北京建设演示网。截至目前,6城市规模试验网已基本建成,拟建基站规模超过1000个,大部分基站设备已安装并开通,9月底有望完成针对单模终端的第一阶段试验目标。
相关新闻
我国升起首朵“位置云”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吴凡)记者昨天从合众思壮获悉,其“中国位置”云平台正式上线,这朵“位置云”实现了我国第一、全球第三的探索,标志着位置云的“云+端”体系初步建成。
“中国位置”云平台基于合众思壮研发的位置云典型技术Minisun4.0,首次实现跨平台、跨网络、跨行业的导航“云”服务,在政府决策指挥、企业运营和日常生活等各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闵宜仁表示,“中国位置”云平台适合国情,展现出我国导航定位综合服务、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