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258-7998(2011)07-115-03
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码结构(V-BLAST)[1]在每个发射天线上传输独立的数据子流,比单天线系统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率。正交频分复用系统(OFDM)将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转化为多个并行的平坦衰落信道,有效对抗了多径引起的符号块间干扰[2]。将两者相结合的VBALST-OFDM技术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研究[3]。
VBLAST在高速数据传输的同时牺牲了发射分集,其误符号率性能差于空时分组码(STBC)、空频分组码(SFBC)等传输方式。利用多径信道的频率选择性可以改善OFDM系统的发射分集。GIANNAKIS等人针对单天线OFDM研究发现:在OFDM载波上进行预编码,最大可获得的分集度为信道多径数[4]。对于VBLAST-OFDM系统,参考文献[5]发现在引入预编码后,系统发射分集得到了改善。但该文献只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缺乏必要的理论分析。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VBLAST-OFDM系统可获得的最大分集度,并同时找出了实现该分集度所必须的条件,最后给出了一种能获得该分集度的信号发射方法。
1 系统模型
考虑有Mt根发射天线,Mr根接收天线的V-BLAST OFDM系统。在一个OFDM时间内,第p根发射天线上的数据符号可以表示为sp=[s(pN-N),…,s(pN-1)]T,p=1,…,Mt。所有Mt根发射天线数据分别经OFDM调制、上变频后送至天线发射。
假设信道为频率选择性慢衰落信道,在同一个OFDM符号内信道保持不变,在不同OFDM符号间随机变化。将发射天线p与接收天线q间的信道建模为抽头延迟线模型[6]:
2 仿真结果与分析
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提出方法对VBLAST-OFDM系统分集度的改善。考虑两发两收VBLAST-OFDM系统,OFDM子载波数为128。采用BPSK调制,并利用球形译码算法作为近似的最大似然检测。为了降低检测复杂度,本文引入了子载波分组的方法。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选用ITU M.1225 步行测试信道。
图1仿真比较了平坦衰落信道下VBLAST系统、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VBLAST-OFDM系统以及本文方法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性能。从图1可以发现,在未采用本文方法时,VBLAST-OFDM系统在频选信道下与VBLAST系统在平坦衰落信道下的性能基本一致(未考虑CP对发射能量的消耗)。而采用本文方法后,VBLAST-OFDM系统可以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获得更高的分集度,从而在高信噪比下具有更好的性能。
利用多径信道的频率选择性可以改善VBLAST系统的发射分集度,其最大值为接收天线数乘上收发天线间频选信道的最大多径数。通过在VBLAST OFDM系统的各子流上分别采用频域预编码,并在接收端使用最大似然检测即可以获得该最大分集度。
参考文献
[1] FOSCHINI G J. Layered space-time architecture for wire less communication in a fading environment when using multielement antennas[J]. Bell Labs Technical Journal,1996,1(2):41-59.
[2] B LCSKEI H, GESBERT D, PAULRAJ A J. On the capacity of OFDM-based spatial multiplexing systems. IEEE Trans. Commun., 2002,50(2):225-234.
[3] FURHT B, AHSON S. Long term evolution: 3GPP LTE radio and cellular technology [M]. New York: CRC Press, 2009:12-13.
[4] LIU Z, XIN Y, GIANNAKIS G. Linear constellation precoding for OFDM with maximum multipath diversity and coding gains[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2003,51(3):416-427.
[5] GUI B, QU D. VBLAST-OFDM system with linear constellation precoding[C]. 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 Milan, Italy, May, 2004, 733-737.
[6] 许国平, 张欣, 杨大成. 一种低复杂度的MIMO-OFDM 信道估计新方法[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8,30(4):797-800.
[7] VUCETIC B, YUAN J. Space-time coding[M]. Chichester: John Wiley and Sons, 2003:66-70.
[8] 张贤达. 矩阵分析与应用[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58-59.
[9] SHEN Y, TANG Y X, SHAO S S. Optimally interleaved signals for SFN[J]. IEEE Transactions on Broadcasting, 2008, 54(1):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