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低谷酝酿行业变局 中国产业链优势凸显
2011-09-22
欧美品牌心生倦意,联想、宏碁面临登顶良机
一边厢,PC业老大惠普也因为嫌弃利润太低而要拆分PC业务;一边厢,来自中国的联想却雄心勃勃地表示要问鼎第一的宝座。可谓各花入各眼。
几天前Gartner将全球PC市场增长预期从9.3%下调至3.8%.来自市场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2011年笔记本业面临负增长的可能。这一预期充分说明了当前PC业面临的困局。但是,产业低谷期往往又是产业格局发生变化的时候,中国血统的PC企业,正在利用规模化低成本模式,持续给惠普、戴尔施压。
面对来自中国品牌的强大压力,惠普、戴尔对PC业务已经心生倦意。业界预期,中国血统“登顶”PC业宝座已经为时不远。
PC产业重心东移
一个多月前,全球PC行业老大惠普宣布分拆PC业务并独立运作。分拆之后的惠普PC业务的潜在买家无非是三星、宏碁或联想等亚洲厂商。此外,惠普的分拆也引起了众多台湾代工厂商的不安。如果惠普的PC业务出售给有着很强零部件和生产能力的三星电子的话,对于一些台湾代工厂商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两大PC厂商的变化,折射了过去20年里全球IT产业链的重大迁移。
先说说硬件产业。随着微软+英特尔的Wintel架构的形成,全球IT产业链从原来的纵向一体化转成了水平分工,形成了“品牌商-制造商-零部件厂商-硬件平台厂商”的产业链结构,每一个水平层的厂商都各司其职,在自己所在的领域扩张。最后,在PC品牌商这个水平层形成了惠普、戴尔、联想、宏碁四大厂商,制造商的层面则有富士康、广达、仁宝、纬创等台湾厂商,硬件平台领域则是英特尔一家独大。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成本的压力,全球硬件产业链开始向亚洲(主要是中国大陆)迁移。首先进入中国大陆的是从事代工的台湾制造商们,他们首先在珠三角形成了聚集效应,接着又北上长三角,形成了全球IT制造业的两大重镇,也成就了富士康、广达等代工巨头。此后,台积电、意法半导体、中芯国际等零部件巨头也在大陆建设生产基地。就连一向对海外布局较为谨慎的英特尔也分别在成都和大连设立了芯片测试和封装基地。
如今,新一波的迁移潮又起,起因同样还是成本。随着沿海地区成本的上升,富士康已经开始加速将生产基地从珠三角和长三角迁移到河南、重庆、成都等内陆城市,未来深圳将只保留研发和高端制造的职能。
PC业务仍是金鸡母
尽管PC业因全球经济不景气及iPad的冲击,今年可能出现负增长,尽管行业龙头惠普都嫌PC业务利润太低要分拆PC业务。但是,全球每年近4亿台的PC出货量,使得PC行业仍然是为数不多的几大“千亿美元俱乐部”产业之一。在很多PC巨头眼中,PC业务依然是只会下金蛋的母鸡。
戴尔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实际上后PC时代并没有来临,PC的市场容量还是相当巨大的,戴尔将会更为主动地对自己的PC业务模式进行改良,“无论如何戴尔将会继续在PC市场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不是将其放弃。”戴尔还表示,是目前的情况下,戴尔希望通过竞争对手在PC业务进行拆分时候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誓言要做全球第一的柳传志,更是对PC业务持乐观态度。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柳传志就指出,包括台机和笔记本,需求仍在增长,也能够给企业带来大量的现金流。“像柴米油盐一样,P C是生活必需品,即使产品会有各种各样变形,但需求空间永远存在。在竞争中,有的公司毛利率越来越低,成本越来越高,联想总的来说呈毛利率上升,成本下降的趋势。”财报显示,联想集团第一财季(4月1日~6月30日)实现销售额59 .2亿美元,净利润1 .08亿美元,毛利率达到12.5%,即使与苹果M ac计算机15%的利润率相比也没有太大差距。联想中国区总经理陈旭东也表示,“有人认为PC不行了,实际上全球增长依然还有很大空间。”
即使对于惠普而言,PC业务在最不景气的时候,依然保持着盈利。事实上,目前H P的PC业务仍有盈利,截至7月31日的财季利润为5.67亿美元,利润率仍然超过5%.
此外,尽管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全球IT业竞争的前沿阵地,但PC仍然是最重要的应用终端,更是商业用户最重要的信息化工具。对于PC厂商来说,PC业务往往是商业用户信息化业务的敲门砖,通过PC,能带动其他高端IT产业和应用的销售。正是因为这一点,惠普在宣布要拆分PC业务后,一度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质疑,不少批评的声音都指出惠普此举太过短视,会因此失去众多客户群。
据悉,惠普方面也在反思是否该拆分PC业务。惠普董事长雷恩上周就表示,PC业务有可能继续留在惠普,惠普分拆PC业务计划可能生变。
雷恩说:“如果我们不能向客户和投资者提供更好的选择,PC业务将继续留在惠普。”
中国制造的产业链优势
由于PC业务的利润率较低,在追求高利润率并以苹果、IBM 为榜样的美国企业看来,这是个没有前途的行业。这也是惠普、戴尔全力向服务转型的原因所在。惠普计划拆分PC业务,戴尔尽管表示要继续加强PC业务,但其目的也是希望通过PC业务拉升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销售。
但是,对于习惯了在低利润行业打拼的中国企业来说,超过10%的毛利依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尽管在品牌影响力上不如惠普、戴尔,但是,利用价格优势,宏碁、联想这几年还是从惠普、戴尔手中抢到了不少市场份额,并因为低价策略,迫使惠普、戴尔跟进,使得后者对PC业务渐生倦意。而一旦惠普真的对PC业务进行拆分,对宏碁、联想、华硕这样的“中国血统”企业来说,无疑将是一个重大利好。
正如宏碁全球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艾仁思此前评论称,一些竞争品牌的退出会为宏碁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最新数据显示,由于渠道商积极订货,宏碁9月订单出现爆发性增长,9月第1周就达120万-140万台,逼近7月单月水平,其中以欧洲渠道商订货最积极。
在柳传志看来,规模化低成本运作依然是传统PC业务的本质。而目前的中国,由于掌握了制造端的产业链优势,无疑是实现规模化低成本运作的最理想选择。今年4-6月,全球PC销量同比增幅仅为2 .7%,但联想不仅销量同比上涨23.1%,还以12.2%的市场占有率超越宏碁排名全球第三,并且与戴尔的差距已缩小到0.6个百分点。在全球PC业利润不断下滑的背景下,拥有成本优势的联想的毛利却在不断上升(今年第一财季毛利达12.5%),规模化低成本模式的竞争力在不断提升。
“除了CPU,几乎所有的计算机零部件生产都集中在中国,所有的ODM厂商也都集中在中国。联想、宏碁更容易整合上游制造业产业链,控制成本。只要惠普、戴尔还在做,就必然面临来自中国PC的价格竞争。在这种竞争格局下,欧美系很可能最终会退出市场”宏碁一位大区负责人曾私下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