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正研发汽车感应系统,一人可同时“开”十辆车
2009-06-29
作者:源自:汽车电子设计
总部设在瑞典的沃尔沃汽车公司正在牵头研发一种汽车感应系统。依照设计初衷,感应系统将接过驾车重任,让司机坐在一旁,既能打盹、看书,又能让车子毫无顾忌地以百公里时速驰骋在公路上。
独特的感应“车链”
这一汽车感应系统能同时控制10辆汽车。这10辆汽车首尾相连依次排开,形成一条“车链”。从天空俯瞰,“车链”宛如一列火车。
有意加入“车链”的汽车司机需提前预约,并通知系统加入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脱离“车链”的高速公路交汇口。
随后,汽车将在约定的时间、地点跟上“车链”,由此进入感应系统控制体系。届时,位于排头的汽车司机将全权控制行驶方向和刹车功能,随后感应系统通过感应装置和无线技术把行车指令依次传达至“车链”中的每一辆车。为确保各车步调一致,感应系统还内置激光装置,全程监测各车速度,监测频率高达每秒50次。
当汽车行至计划脱离的高速公路交汇口时,系统也会自动调整汽车行驶方向,让它开上岔道,实现“单飞”。这样,司机即使坐在驾驶座上也可像乘客一般悠闲。不过他们不能坐享其成,加入“车链”后,每行驶约2.6公里,司机就需支付约0.16美元。
传统车距大突破
这一感应系统技术上的一大突破就是“车链”中前后车距很小。
出于安全考虑,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需保持一定车距,以避免突然刹车导致汽车追尾事故。而沃尔沃公司设计的“车链”,前后车需衔接紧密才能保证信号传输顺畅,为此车距可能只有0.9米。这就完本颠覆了高速路上“保持车距”的传统观念。
这不免使人们对“车链”的安全性捏一把汗。不过沃尔沃公司的行车安全研究人员约纳斯·埃克马克说,人们不必担心。
“加入‘车链’就和坐上火车或公交车一样,惟一不同是你无需换乘就能到达目的地,”英国《每日邮报》21日援引埃克马克的话说,“牵头的专业司机将负责所有尾随车辆的安全,因此加入‘车链’的风险和乘坐公车或地铁一样小。”
另外,缩短车距还能带来额外好处。沃尔沃公司方面说,缩短车距将大大减小风阻,因此以“车链”形式出行比单车出行更经济实惠,可节能20%至40%。
研发前景看好
研究人员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车链”项目,不过由于缺少专供测试的道路,项目一直没能启动。
沃尔沃公司眼下正与包括英国里卡多技术公司在内的6家企业共同开发一项新技术,旨在使“车链”超车。
沃尔沃公司计划2010年底在瑞典歌德堡总部的专用道路上测试系统,于2011年发布系统雏形。
虽然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参与研发计划的惟一一家汽车制造商,但这一系统对其他品牌汽车同样适用。因此如果一切顺利,这一技术有望在2018年前推广到全欧洲。
独特的感应“车链”
这一汽车感应系统能同时控制10辆汽车。这10辆汽车首尾相连依次排开,形成一条“车链”。从天空俯瞰,“车链”宛如一列火车。
有意加入“车链”的汽车司机需提前预约,并通知系统加入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脱离“车链”的高速公路交汇口。
随后,汽车将在约定的时间、地点跟上“车链”,由此进入感应系统控制体系。届时,位于排头的汽车司机将全权控制行驶方向和刹车功能,随后感应系统通过感应装置和无线技术把行车指令依次传达至“车链”中的每一辆车。为确保各车步调一致,感应系统还内置激光装置,全程监测各车速度,监测频率高达每秒50次。
当汽车行至计划脱离的高速公路交汇口时,系统也会自动调整汽车行驶方向,让它开上岔道,实现“单飞”。这样,司机即使坐在驾驶座上也可像乘客一般悠闲。不过他们不能坐享其成,加入“车链”后,每行驶约2.6公里,司机就需支付约0.16美元。
传统车距大突破
这一感应系统技术上的一大突破就是“车链”中前后车距很小。
出于安全考虑,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需保持一定车距,以避免突然刹车导致汽车追尾事故。而沃尔沃公司设计的“车链”,前后车需衔接紧密才能保证信号传输顺畅,为此车距可能只有0.9米。这就完本颠覆了高速路上“保持车距”的传统观念。
这不免使人们对“车链”的安全性捏一把汗。不过沃尔沃公司的行车安全研究人员约纳斯·埃克马克说,人们不必担心。
“加入‘车链’就和坐上火车或公交车一样,惟一不同是你无需换乘就能到达目的地,”英国《每日邮报》21日援引埃克马克的话说,“牵头的专业司机将负责所有尾随车辆的安全,因此加入‘车链’的风险和乘坐公车或地铁一样小。”
另外,缩短车距还能带来额外好处。沃尔沃公司方面说,缩短车距将大大减小风阻,因此以“车链”形式出行比单车出行更经济实惠,可节能20%至40%。
研发前景看好
研究人员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车链”项目,不过由于缺少专供测试的道路,项目一直没能启动。
沃尔沃公司眼下正与包括英国里卡多技术公司在内的6家企业共同开发一项新技术,旨在使“车链”超车。
沃尔沃公司计划2010年底在瑞典歌德堡总部的专用道路上测试系统,于2011年发布系统雏形。
虽然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参与研发计划的惟一一家汽车制造商,但这一系统对其他品牌汽车同样适用。因此如果一切顺利,这一技术有望在2018年前推广到全欧洲。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