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全球之旅的背后故事
2011-11-14
来源:Sina
2007年,iPhone问世,直接扭转了苹果公司的发展态势,让这样一家曾被视为投资者弃儿的过气公司重新回到最有投资价值企业的行列。可以说,iPhone奠定了苹果公司的当世霸业,让史蒂夫·乔布斯的形象从离经叛道的创新企业家提升到“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乔帮主。
iPhone的成功,自然要首先归功于史蒂夫·乔布斯病态化的完美主义,以及苹果公司因循的新锐、叛逆、封闭基因。但要将理念转化为粉丝爱不释手、业界无从抹黑打压的卓越产品,iPhone离不开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密零部件:英国ARM设计的芯片,韩国LG出产的显示屏,日本村田制作所出产的传感器,德国英飞凌生产的数字基带、射频收发器和电源管理器件,中国台湾的TPK和胜华出品的触摸品……史蒂夫·乔布斯主导的绝佳创意设计,和这些精密零部件要在中国深圳,由富士康完成组装,这是iPhone全球之旅的第一道轨迹。
iPhone完成组装后,坐上联邦快递的飞机飞往世界各地的卖场。在美国,位于阿拉斯加的集散中心将iPhone分拨到各个苹果商店和AT&T的营业部,出售给美国消费者。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美国卖掉的iPhone,有相当一部分到了中国人手里,先是汇集到香港,再化整为零夹藏走私到内地,还催生出一个发达的地下出售、回收、翻新再出售网络。iPhone全球之旅的第二道轨迹发散、复杂化。
人们之所以说iPhone乃至苹果公司、乔布斯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是因为这部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的创新产品,可以为人们带来各种有趣古怪的程序应用。但人们有所不知的是,经AppStore下载的程序应用,也有相当一部分在中国完成开发。iPhone全球之旅的这第三道轨迹,正是全球化时代通过宽带、无线网络强化互联的突出体现。
《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苹果幕后全产业链运作完全解密》这本书展示了乔布斯创意、设计之外的“另一个”苹果公司,粉丝们不了解的苹果公司。实际上,苹果公司创建之后,就一直以特立独行的创新、创意著称,乔布斯的大胆想象力在1980年代就在业界内外闻名。问题是,当时的苹果公司和乔布斯除了设计水平,别无长物,乔布斯的想象力不能转化为让消费者满意乃至欢叫的产品,反而慢吞吞的在设计-生产线上出不来,由此直接导致了乔布斯视为奇耻大辱的被苹果公司公开驱逐。数年后,乔布斯重返危机重重的苹果公司,也仍然通过多重磨练,才真正优化了从设计到制造到销售,再到品牌理念和形象管理的全流程。
因此,与其强调iPhone从设计层面的卓越性,倒不如真正审视这部革命性产品背后,由乔布斯和苹果公司在全球布局的供应链管控体系——这正是 《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苹果幕后全产业链运作完全解密》所致力揭示的——书作者历时近一年走访了iPhone全球之旅的各个环节,从上游零件供应的日韩、中国台湾和长沙等地,到最后组装的深圳富士康工程,再到走私、贩卖水货iPhone的中国香港、翻新iPhone的深圳华强北,再到开发程序应用的工作室,以及销售iPhone的苹果商店,用鲜活的访谈事实,辅以缜密翔实的资料,向人们说明,iPhone绝不仅仅是一款全球性的流行商品、消费符号,更可以称为全球化产业协作、贸易、网络互联等多重紧密联系的代表。
苹果公司的组装厂商多为设在中国内地的台资工厂,这种选择旨在通过对代工商数量的控制,保证产品信息特别是创意、设计、技术及应用信息的隐秘。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台资代工商很好的满足了苹果公司的这种要求,它们严守客户机密,工作效率高,行事神秘,高度服从客户意志。按照《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苹果幕后全产业链运作完全解密》的描述介绍,台资企业集中承接iPhone等苹果公司的产品订单,由此挽救了金融危机下一蹶不振的台湾经济,也有效促成了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两个中国内地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实现了制造加工业的高水平产业聚合,并以富士康等龙头代工商内迁将这种聚合效应平移到了四川、河南等内地内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全球粉丝对iPhone的追捧,有力的推动了中国从沿海到内地的产业转型升级,其力量并不弱于政策效应。当然,由于台资企业前述运作特点,也让iPhone这样的明星产品,在制造环节蒙上了污染环境、损害劳工权益等阴影,甚至有了“毒苹果”一说——这样的社会责任硬伤并不是苹果公司可以轻松推卸的,在中国之外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社会责任管理方式和结果决定了企业形象乃至发展环境,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公司必然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价值分配,以减少以至杜绝各项硬伤,清除iPhone全球之旅的血汗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