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kindle touch和fire的陆续上市,伴随着拿到心仪机器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各种不安也一直萦绕心头,譬如屏幕会不会还是跟K3一样脆啊,触摸好不好用啊,等等,尤其是touch的触摸,很多人不是很清楚,究竟好不好用,跟现在手机上的什么电容屏、电阻屏有什么区别呢?这里我就跟大家简单探讨一下,让我们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touch。
说到touch,就不能不提apple公司,虽然苹果从来不是第一个使用新奇技术的公司,但往往是他,能让一些小众的新技术真正为大家所熟悉,并让全世界为之疯狂,触摸屏的使用也不例外。曾几何时,手机上电阻触摸屏的使用更多只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噱头,apple初做手机便孤注一掷的将电容屏引入到他们唯一的iphone产品中,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现在触摸屏已经遍布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触摸屏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呢?
其实触摸屏的原理,简单说就是在你的屏幕上方覆盖了一张同样大小的坐标纸(理工科同学肯定都很熟悉),这张坐标纸上面横纵坐标的单位越小(也即网格越密),说明触摸的精确度也越高(这个现在都已经不是问题了)。当你想实现屏幕上显示的某个图像的功能时,通过手指指定坐标纸(触摸屏)上对应的一个位置,就会有一个对应的XY坐标,而这个坐标如果之前被赋予某种功能,此时这个功能就会被触发。其实不同的触摸方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坐标纸不同。
目前手机上常用的坐标纸有两种:电阻式和电容式。这两者的相同点在于都要在屏幕上铺多层透明的膜来实现坐标纸的功能,区别在于怎么指定坐标。电阻屏采用的是上下两层膜中充满导电的物质,而表面的膜是弹性很好的,当用手指或笔轻压就会变形,从而减小两层膜之间的间距,增大了此处的电阻值,从而确定坐标位置。但这里有个问题,既然表面的膜需要不断的变形,虽然理论上在材料的弹性区间内是可以完全回复的,但实际总是跟理论有差距,使用时间长了还是容易出问题。而且对膜的材料有很高的要求,太硬了不行,压不动,太软了一不小心就压坏了,而且因为是最表面的膜,所以还要耐磨,但硬度与耐磨性往往成正比,所以这些要求难以兼得。现在电阻屏表面一般是塑料材质,当然会做表面处理以增强其耐磨性。贴膜对于电阻屏来说就是最好的保护手段。
电容屏则是用一层很薄的玻璃作为最上面的膜,下面是导电的物质,原理就是作为导体的手和下面导电的物质之间夹着一层绝缘的玻璃,形成一个典型的电容结构,从而确定坐标。最上面的这层玻璃不需要变形,所以就是越耐磨越好,像现在最流行的“大猩猩”,但玻璃的缺点就是脆,故而用电容屏的手机怕的就是摔,很难像当年的nokia一样当板砖使了,O(∩_∩)O~。
终于。..终于要到主角kindle了!众所周知,电子书用的屏幕和手机啊平板啊什么的完全不一样,采用的是Electronic Ink(电子墨水),原理如图所示。
跟LCD等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不是通过自发光而是通过反射光来让人们浏览的,优点不赘述。其中的关键就是那些小小的“胶囊”,你可以想象成一个气球里面灌满水,夹在两块板之间,他们才是最脆弱的阿克琉斯之踵,之前大家反映的碎屏之类的多是因为这些胶囊自发或受外力破裂导致的。上下两层夹板中表面一层是塑料的,其实不容易破,而基板则是玻璃的,而且在K3上没有缓冲,所以大的压力或冲击力会导致基板破裂,也会出现碎屏,这一点据称在K4上有所改进。说完屏幕该说K4 touch上用的触摸技术了。因为电子墨水最大的优点就是表面漫反射(玻璃是全反射),带来和纸类似的阅读体验,连加一层更结实的玻璃防止胶囊破裂都让人无法接受,所以要是再在其上搞多层膜似的电阻或电容触摸肯定是不合适的,还好我们还有选择,这就是所谓的光学触摸(optical touch)。其中电子书中用的就是采用红外波长的红外触摸(IR touch)。
原理就是利用X、Y方向上密布的红外线矩阵来检测和定位用户的触摸,如图所示,这里一定要注意,红外线是和屏幕平行的,而非从屏幕下方发射出来探测有体温的东东。看过《偷天陷阱》的筒子们肯定对Catherine Zeta-Jones穿越红外线探测器(实际是激光探测器,红外波段是不可见的)的经典一幕记忆犹新吧(满地的口水啊,有木有),原理应该是一样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K4 touch的边框高出屏幕的高度比K4多出很多的原因,因为那里面密密麻麻都是红外线发射器啊!在nook和kobo中他们都说是用的neonode公司的zForce技术,而K4 touch我没有搜到,不过想来应该差不多。
根据红外触摸的原理,其实你的手指压根都不用碰到屏幕就可以完成触摸(只要能挡住红外线就行),也就无所谓什么用不用力的问题了。过去的主要问题是是分辨率不高,因为红外线发射管的密度肯定达不到电阻屏或电容屏那样的精度,但现在大大改善,尤其是kindle上也没什么需要高精度的操作(想玩儿CS那样指哪儿打哪儿的游戏估计还是没戏,屏幕都跟不上,呵呵),又不存在反光问题,自然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说了这么多,很多地方可能也不是很准确,但大致上应该没什么问题,就是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即将到手的kindle touch,一个与我们手中其他设备不一样的to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