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三网融合试点扩容拉动IPTV

三网融合试点扩容拉动IPTV

2012-01-11
作者:Sina记者 易凌珊
来源:Sina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三网融合第二阶段试点地区(城市)名单的通知》,天津、重庆、宁波等城市以及22 个省会城市以及其他17个城市进入该名单。加上首批试点城市12个,共有54个城市进行三网融合试点,涵盖了国内大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

  几乎是同一时间,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广电新媒体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公司。这对打破业界对广电与电信体制不对等的质疑具有关键意义,或将促使三网融合走出博弈困局。

  三网融合艰难推进

  按照国务院推进三网融合工作的阶段要求,在扩大试点范围的基础上,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升级改造,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将成为今年的工作重点。

  实际上,“三网融合”这一课题在国内从1997年开始提出,至今已11年有余,正式的试点从2010年7月开始也已历经一年多,迟缓的步伐表明我国三网融合在监管、体制、业务等层面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待解决。诸如IPTV的推广与叫停,试点城市的名单博弈,宽带反垄断调查等等问题,都是三网融合绕不开问题。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存在着复杂的竞争关系和体制问题,三网融合推进并不顺利。

  而此次三网融合第二批试点名单和方案的上报再次绷紧了业界的神经,其实作为一种发展趋势,不管是第一批试点还是第二批试点,应该说,意义上没有多大区别:都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以后更好的推进三网融合打下基础。

  虽然三网融合的试点工作推行的并不如预期,但三所取得的成效还是不可忽视的。三网融合第一次试点,电信方面与百视通合作的IPTV用户从400万增长到1000万,而全国的IPTV用户也从500万增长到近1500万。三网融合第二批试点,有业内人士预测如果正常发展,IPTV2012年底规模有望超过3000万。

  试点扩容利好IPTV

  随着三网融合试点扩容的加速,以及高宽带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家庭网络为核心的新业务模式得到大力发展,运营商、终端厂商意识到家庭信息需求的快速增长,借助电信运营商庞大的宽带用户基数和强大营销能力,IPTV市场迎来高速增长期。有机构报告称,预计2015年全国IPTV用户规模将达5080万户。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第二批试点城市的出炉对于电信方面是重大利好,其IPTV有望获得爆发性增长,对于电信来说如果IPTV用户人数大增,即便分成比例下调也是其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好机会,而且其整体收入可能会继续增加。”

  由于电信已经在大力推行光纤到户(承诺2012年光网用户提高到20兆),这不仅有利于IPTV推出高清节目,而且也使得广电推出的有线宽带劣势尽显。国联证券分析师称,此次公布第二批试点城市,虽然多是广电系统较强势的地区(以江苏和湖北为主),但由于带宽和互联网出口租赁费仍然较高,所以我们判断广电系统仍然很难快速发展宽带业务,这对对电信IPTV是利好。

  此外,电信体系较广电领先的市场化机制、原有业务庞大的用户基础、多年的增值业务运营经验,使其具备推动IPTV 新媒体渠道崛起的优势,在试点地区进一步拓宽的政策背景下,实现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

  融合缺的是创新与利益均衡

  长久以来,关于三网融合业界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三网融合在技术层面没有大问题,更多问题还在政策层面,利益层面的博弈。目前看来,三网融合面临的难点是难以在产业和企业间找到有效的落脚点。不过,随着第二批试点工作的展开,以及百事通的上市对三网融合具体创新业务的探索,三网融合正展现出新气象。

  2011年12月30日,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IPTV为百事通最重要的主营业务之一,三网融合提出电信与广电业务的双向进入,对于电信而言,主要新业务围绕IPTV 新媒体播放渠道开展,对于广电而言,主要的新业务包括宽带及电信增值业务。因此,无论对电信还是广电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现在来看,技术层面没有大问题,主要还是政策层面的问题,如果两个主管部门都认可的话,尽快推动不成问题。”广电行业专家、融合网主编吴纯勇认为。其实不管是电信系、广电系还是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实质应该在于双向业务的融合,为用户带来实质利好。

  而实际上,三网融合在基层以及一些偏远的地区,电信部门和广电部门的合作已经很融洽,然而在高层却摩擦不断。业内人士调侃,上边的人该怎么争论还怎么争论,底下的人该怎么合作赚钱还怎么合作。说到底,三网融合的推进需要各方调整博弈的心态,电信运营商、广电部门、监管部门需要精诚合作。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