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被国务院点名警告 需尽快完善标准
2009-09-02
作者: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晶硅" title="多晶硅">多晶硅,新能源投资的宠儿,一下子却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风险,被国务院点名警告。
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要重点加强对包括多晶硅在内等多个行业发展的指导,对多晶硅等新兴产业要建立和完善准入标准。
国内第一大多晶硅生产商——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一位高层指出,政府的表态意味着,正在审批或准备报批的多晶硅项目很可能因新的准入标准而受限,延缓审批。
多位业内人士判断,国内多晶硅项目的规划总量过大、投资较高以及消耗能源等问题,是这次政府要建立行业准入标准、抑制该产业过剩的原因。
在建项目庞大
这两年,多晶硅产业是众多新能源行业中的热门投资项目。不少地方政府都以吸引多晶硅企业作为一个重点引资方向,中西部就有四川乐山、重庆、武汉、洛阳,东部的徐州、扬州、连云港等也被称之为“多晶硅基地”。
2011年,仅江苏省的多晶硅规划产能就要达到3万吨之高,是2008年全国已建成产能5000吨的六倍。
而且,由于多晶硅价在2006年到2008年不断走高,最高价是成本的4倍以上,也吸引了大批投资者。
招商证券对我国21个规划和在建多晶硅项目的统计显示,2009年到2011年的三年间,国内多晶硅产能将分别为1.97万吨、4.24万吨、6.43万吨,复合增长率是78%,增幅极快。
但中能硅业上述高层表示,“现在规划的国内多晶硅产能就有10万吨,我估计按正常进度,2012年年底这些产能就可以投产。”
全球7大多晶硅企业已有12万吨产能,如果加上2009年中国将投产的近2万吨产能、国内现有规划产能(10万吨)的话,2012年全球多晶硅产能,保守估计是24万吨。
而2008年全球的电池组件产量达5.5GW(吉瓦,1吉瓦等于1000兆瓦),“大胆预测一下,2012年的电池组件增至12GW,按目前6克生产一瓦的电池组件计算,届时需要7.2万吨多晶硅,全球范围内存在产能过剩。”
事实上,2012年组件产量达到12GW本来也是一种高估,“因为德国等多晶硅需求较高的欧洲市场需求在未来几年增长将趋缓,其他地区还看不到有很高的增长。所以中国的多晶硅存在过剩问题。”
中能硅业该高层说,1000吨多晶硅投资额约7亿元,因此,规划的10万吨多晶硅投资总额可能高达700亿元。
招商证券汪刘胜称,去年多晶硅价格在450美元/公斤时,企业很容易获得300%以上的暴利,投资回报期约3~4年,但现在多晶硅价格在每公斤70~80美元,就算是技术最好的国内企业,其制造成本也要在50美元/公斤以上,企业的内部收益率已降低到了10%~15%的左右的水平,投资回报期将会更久。
能源消耗太大
多晶硅装备生产商——森松集团(中国)董事总经理薛绛颖表示,由于技术、工艺还不够强,中国企业能耗很难降低到同类国外企业的水平,所以政府应该对该行业要设立行业标准,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他指出,多晶硅制造过程中有一个流程是“还原炉”,海外先进企业使用还原炉制造一公斤多晶硅的耗电量能控制在每小时120~130千瓦,而中国的水平是160~180千瓦/时。“假设每公斤多耗电50千瓦,一年生产能力是1000吨的话,仅还原炉这一个环节,国内企业就要比海外公司多出5000万千瓦、即2000多万元的电费。”
另外,我国多晶硅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不够。薛绛颖表示,多晶硅的原材料是三氯氢硅,我国企业对三氯氢硅的平均转换效率是10%左右,海外是14%,“如果是1000吨的产能,我们相比海外要多处理40吨的三氯氢硅,将投入更大的电力、人力等等。”
汪刘胜就表示,如果我国的多晶硅企业不能提高自己的技术,一方面将会面对残酷的同行业竞争,导致其产能闲置;另外也会使自己的制造成本高企,难以抵抗多晶硅价格继续走低的大趋势,结果只能是亏损严重。所以,政府需要设立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防止浪费大量资金、重复建设。
8月26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指出,光伏产业领域对技术要求很高,许多企业在还没掌握的情况下却纷纷上马项目,产生了诸如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大企业迫切希望国家出台淘汰落后产能的措施。作为国内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江西塞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佟兴雪昨天接受编辑采访时表示,国家整顿多晶硅行业,将有利于国内多晶硅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