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设计应用 > 基于可变计数门限的车检器设计
基于可变计数门限的车检器设计
来源:电子技术应用2012年第1期
谢秋金,李晓菲,董衍旭,尚秋峰
华北电力大学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河北 保定071003
摘要: 设计了一种基于可变计数门限的车检器,用于公路上检测机动车行驶速度和统计行车流量。车检器以ATMEL公司的8 bit低功耗AVR单片机ATmega16A为控制器,通过LC谐振电路将车辆通过情况转化为谐振频率的变化,单片机对变化的谐振频率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通过RS485总线将检测结果发送给上位机。此车检器在实验室环境下工作稳定,能够在2.5 ms内完成一次检测,对公路交通监测与管理有较大实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TP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8-7998(2012)01-0021-03
Design of vehicle detector based on variable count threshold
Xie Qiujin,Li Xiaofei,Dong Yanxu,Shang Qiufeng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aoding 071003,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esigns a vehicle detector based on variable count threshold which can be used to detect the speed of motor vehicle and the traffic flow on the road. The core chip of this device is a high-performance, low-power AVR 8-bit microcontroller—ATmega16A produced by ATMEL. The LC oscillator circuit turns the existence case of vehicles into changes in the resonant frequency which can be analyzed and processed by the controller, then the device transmits the test results to the host device via RS485 bus. The vehicle detector works stably in a laboratory environment, and can finish a vehicle detection within 2.5 ms, which has a practical value on th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current highway traffic.
Key words : variable count threshold;vehicle detector;annular-coil;ATmega16A

    随着道路行车速度的提升及行车数量的剧增,要求车检器必须具有快速的响应时间、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稳定的工作状态。车检器检测技术主要有:视频[1]、环形线圈[2]、数字微波[2]、激光和红外线等。虽然检测技术种类多,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是抗干扰能力较差,产品成本也比较高;另一方面则是检测响应时间较长,难以及时准确地检测到高速通过的车辆。

    针对常规公路的道路环境及车辆通行情况,本文介绍的车检器采用的是环形线圈检测技术。该技术原理简单、实现成本低、工作稳定可靠。在信号分析处理方面,采用了性能稳定的ATmega16A单片机[3]。车辆检测信号直接由单片机综合分析处理,每个通道检测响应时间控制在2.5 ms内完成,检测结果通过车检器前面板上的指示灯指示,并且采用RS485总线向上位机或其他监控设备发送检测结果数据包。
1 系统工作原理
1.1 环形线圈检测原理

    埋在路面下的环形线圈通过馈线连接到车检器上,与车检器上的电容及三极管等器件构成LC谐振电路,所产生的正弦波振荡信号整理成方波信号后送到单片机。在无车辆通过时,可认为由环形线圈所形成的电感值是稳定不变的,因此LC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也不变,单片机将接收到固定频率的方波,记为F1。在有行车通过埋地环形线圈时,由于机动车是一个大金属体,埋地线圈产生的电感量将发生变化,使得LC谐振电路的频率也随之变化,单片机接收到的方波频率记为F1+ΔF;而当机动车离开埋地线圈后,LC谐振频率将恢复为F1,从而实现了将车辆通过的有无,转换为发送到单片机的方波频率的变化。
1.2 可变计数门限工作原理
    对于采用固定门限的计数方式[4],是给主计数器一个固定时长的计数时间,以检测信号作为计数时钟,如图1所示。


2 系统功能及其硬件组成
2.1 系统功能简介

    (1)本设计采用可变计数门限检测法。单片机初始化时将根据主计数器的计数值N实现自动调节可变门限计数器的计数上限值M,使得其计数时长在要求之内,而主计数器也能得到具有明显区分度的计数值。实际上,就是在检测时间和检测灵敏度之间达到一个平衡。
    (2)车检器提供了两个检测通道,每个通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单独使用时可检测车流量,即当检测到车辆通过环形线圈时则累加过车数量;联合使用时可检测车速,当车辆经过第一个线圈时记录车辆进入时间T1,进入第二个线圈时记录进入时间T2,则行车速度为V=S/(T2-T1),其中S为两个线圈的间隔距离。
    (3)车检器具备上位机远程操控功能。上位机通过RS485总线实现远程操控车检器的工作模式及设定检测参数(包括检测灵敏度、自调谐、通信波特率、初始化、通道开启状况等)。输入输出数据格式可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组帧,提高了车检器的适用性。
    (4)参数设置及工作状态指示。采用两个8 bit拨码开关用于参数设置,其中一个在前面板上提供通道的检测灵敏度和存在时间设定,另一个在车检器电路板上提供地址码设定、节能模式、串口使能、自调谐等功能的设定。8个LED用于在前面板指示车检器工作状态(包括存在指示、故障指示、通信指示、电源指示和编程指示等)。
2.2 硬件组成
    车检器的硬件组成框图如图3所示,介绍如下:
    (1)LC谐振电路:采用了双通道时分复用的方式,外部的埋地环形线圈分别接入到车检器上的隔离线圈,通过单片机控制两个通道的选通情况,每次只能有一个通道被选通。这样不但能让电路更简单,而且避免了两个通道之间的互相干扰。

 

 

    (2)控制器核心电路:控制器选用了ATmega16A-AU,这是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8 bit AVR微处理器,工作于16 MHz时的性能高达16 MIPS,只需2个时钟周期的硬件乘法器;具有16 KB的系统内可编程Flash,并具有硬件看门狗。此外,ATmega16在室外露天环境下能够长期稳定工作,性价比突出。该部分为车检器的核心电路,可变门限计数器和主计数器分别采用ATmega16A内部集成的8 bit和16 bit计数器,从而使得整个车检器的电路更为简单并且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3)通信接口模块:车检器的对外通信采用RS485总线,选用MAX3485ESA作为RS485差分电平转换芯片,并且加入了光耦器件进行隔离,有效地保护车检器内部电路不受来自传输线路的影响。车检器采用主机查询应答的通信模式,除了做应答外,其他时间要保持接收监听状态,这样才能及时接收到主机的查询信号。
3 软件设计
    单片机的主要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车检器上电后,单片机初始化各个I/O端口的方向和初始电平,读取车检器上各个拨码开关的设置值并以此初始化各个功能模块,初始化门限计数器与主计数器,最后使能两个计数器同时开始计数。当外部埋地线圈出现开路或者短路等故障将导致LC谐振电路不起振,从而使得门限计数器没有计数时钟;或者是LC谐振电路能起振,但由于线圈老化或者不符合标准而频率过小,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门限计数器达到上限之前主计数器计数溢出。

    由于不同厂商生产的环形埋地线圈规格不尽相同,只能要求电感值在20~1 000 mH范围内,因此,需要根据线圈的实际电感调节门限计数器的计数上限M,以达到最佳计数值,使在允许的计数时间内达到较大的计数变化值。
    检测门限值的漂移补偿是必要的,因为在实际应用环境中,LC谐振的谐振频率不可能总是稳定在一个值,总是会受环境的影响而产生频率漂移,LC谐振电路即使再稳定,也只能是减缓频率漂移速度。
4 实验验证
    为验证车检器的单通道检测响应时间,由外部产生一个宽脉冲波,以此脉冲波模拟车辆通过车检器的埋地线圈,由示波器(TDS1002)观察到如图5所示的波形,上面的波形为脉冲波形,下面的波形为车检器检测到车辆通过后输出的检测信号(TTL电平)。从显示波形可以看出,在脉冲波发出的2.4 ms后车检器输出了检测结果信号,实验结果验证了车检器的响应时间符合2.5 ms的设计要求。

    本文采用可变计数门限法设计的两通道车辆检测器,应用于公路上对行车速度及车流量等信息的检测,具有灵敏度高且检测时间短的特点。车检器样品经实验室测试通过,在2.5 ms内完成一次检测,检测灵敏度较为满意。
参考文献
[1] 姜永林,孙国栋.视频交通车辆信息检测器的设计与实现[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25(10):64-66,69.
[2] 刘玉新.常用车辆检测器性能比较与应用前景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10):26-28.
[3] 彭同明,徐学勤.单片机原理及运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4] 赵艳秋,刘桂香,王广义.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7,23(7-2):266-268.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