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业界动态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介

2009-09-22
作者:华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 产品和解决方案涵盖移动(HSDPA/WCDMA/EDGE/ GPRS/GSM,CDMA2000 1X EVDO/CDMA2000 1X,TD-SCDMA和WiMAX)、核心网(IMS,Mobile Softswitch,NGN)网络(FTTX,xDSL,光网络,路由器和LAN Switch)、电信增值业务(IN, mobile data service,Boss)、终端(UMTS/CDMA)等领域。

业务领域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总裁任正非,董事长孙亚芳。


  华为技术(“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与运营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我们拥有热诚的员工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客户化的产品和端到端的服务,助力客户商业成功。


  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涵盖移动(HSDPA/WCDMA/EDGE/GPRS/GSM, CDMA2000 1xEV-DO/CDMA2000 1X, TD-SCDMA和WiMAX)、核心网(IMS, Mobile Softswitch, NGN)、网络(FTTx, xDSL, 光网络, 路由器和LAN Switch)、电信增值业务(IN, mobile data service, BOSS)和终端(UMTS/CDMA)等领域。


  华为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设立了多个研究所,8万多名员工中的43%从事研发工作。截至2008年6月,华为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9,666件,接连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华为在全球建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能够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以及36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

经营业绩

  2008年,公司继续保持了稳健的、健康的增长,全球销售额达到23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国际市场收入所占比例超过75%。华为公布的销售收入一般是指合同销售额,而实际销售额,按照华为往年的平均水平,大概为合同销售额的72%~75%。因此,华为2008年的实际销售收入应约为170亿美元。


  2008年7月9日消息,华为日前发布了其2007年年度财报,结果显示,2007年华为共收入125.6亿美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48个百分点。2007年华为位列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经销商。 自创建开始到2007年底,华为总共提交了2.688万项专利;在华为8.1万名员工中,到2007年底有3.5万名是研发人员,比例为43%。


  据国外媒体报道,凭借125.6亿美元的收入,2007年华为超过北电一举成为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经销商。


  2007年华为获净利6.74亿美元,与2006年时的5.12亿美元相比增长了32%。


  截至去年年底时,华为在全球范围内总计拥有35000名研发人员,约占其全球雇员总数的43%。


  自创业伊始至去年12月底,华为先后已递交了26880份专利申请书。


  在去年所获总值160亿美元的合同订单中,有72%的订单均来自国际市场。华为表示,2007年华为在如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获得的订单同比增长了150%


  2006年销售收入达656亿元人民币,2007年销售收入超过160亿美元。华为与众多世界领先的运营商建立了伙伴关系。截至2006年,全球50强运营商中,包括Telefonica、法国电信(FT/Orange)、沃达丰、中国移动、英国电信(BT)、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等在内的31家选择了华为作为合作伙伴。


  在发达地区市场,华为产品与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和荷兰等欧洲国家,并在日本和美国市场相继取得新的规模突破。


  作为全球新兴市场的TOP3设备供应商,华为在新兴市场的份额稳步提升。


  作为全球移动网络建设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移动产品在公司的产品销售组合中,仍然占有首要比重。2006年,华为签署了28个WCDMA/HSPA商用合同,GSM网络销售复合增长连续三年超过74.1%,06年全球市场份额21%。


  固定网络、IP网络和电信增值业务等产品领域均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在2006年全球市场份额排名中:
  NGN产品居业界第一(Infonetics数据)
  移动软交换居业界第一(In-Stat数据)
  光网络产品保持业界第二(Ovum-RHK数据)
  IP DSLAM居第一(Infonetics数据)
  宽带汇聚路由器居第二(Gartner数据)
  MSAN第一(Infonetics数据)
  移动宽带第一

全球运营

  华为实施全球化经营的战略。产品与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超过10亿用户。国际市场已成为华为销售的主要来源。2006年,65%的销售额都来自海外市场。2007年华为实现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同比增长45%。其中72%的销售额来自国际市场。


  华为目前在海外设立了8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


  华为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2个研究所,每个研发中心的研究侧重点及方向不同。采用国际化的全球同步研发体系,聚集全球的技术、经验和人才来进行产品研究开发,使华为产品一上市,技术就与全球同步。


  华为还在海外设立了28个区域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技术人员,并大力推行员工的本地化。

研究开发

  华为长期坚持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并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目前,华为在FMC、IMS、WiMAX、IPTV等新技术和新应用领域,都已经成功推出了解决方案。


  华为主动应对未来网络融合和业务转型的趋势,从业务与应用层、核心层、承载层、接入层到终端,提供全网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全面构筑面向未来网络融合的独特优势。


  华为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设立了多个研究所,8万多名员工中的43%从事研发工作。截至2008年6月,华为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9,666件,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华为在全球建立了100多个分支机构,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及全球,能够为客户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

标准与专利

  40000名员工中的48%从事研发工作,截至2008年6月,华为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9,666件,连续数年成为中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加入了ITU3GPPIEEEIETFETSIOMA、TMF、FSAN和DSLF等七十个国际标准组织。2006年,华为向这些组织提交文稿2900多篇。华为担任ITU-T SG11组副主席、3GPP SA5主席、RAN2/CT1副主席、3GPP2 TSG-C WG2/WG3副主席、TSG-A WG2副主席、ITU-R WP8F技术组主席、OMA GS/DM/MCC/POC 副主席、IEEE CaG Board成员等职位。


  华为持之以恒对标准和专利进行投入,掌握未来技术的制高点。在3GPP 基础专利中,华为占7%,居全球第五。


  2008年2月21日,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报道,华为2007年PCT国际专利申请数达到1365件,位居世界第4,较前一年上升9位。 前三名的企业分别是松下、飞利浦和西门子。

 

华为数据通信认证

  概述 依托于华为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华为大学专业的培训体系,华为数据通信认证集合了不同客户对数据通信网络不同层次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实战性、专业化的网络技术认证。


  华为数据通信认证提供从数据通信工程师到数据通信专家的三级通用认证体系。HCDA(Huawei Certified Datacom Associate,华为认证数据通信工程师)、HCDP(Huawei Certified Datacom Professional,华为认证数据通信资深工程师)、HCDE(Huawei Certified Datacom Expert,华为认证数据通信专家) 
  

HCDA华为认证数据通信工程师

  
  HCDA(Huawei Certified Datacom Associate,华为认证数据通信工程师)提供网络技能初级认证,主要面向IP网络维护工程师、转岗工程师、新入职工程师以及其他希望学习IP网络知识的人士。
  

HCDP华为认证数据通信资深工程师

   HCDP(Huawei Certified Datacom Professional,华为认证数据通信资深工程师)提供网络技能中级认证,主要面向IP网络调测工程师、IP网络运维工程师、IP网络设计工程师以及希望系统深入地掌握路由交换接入以及IP承载网技术的人士。HCDP包括BCRN(Building Carrier Routing Network,构建电信级路由网络)、BCAN(Building Carrier Access Network构建电信级接入网络)、BITN(Building IP Telecom Network,构建IP电信网络)三个部分。
  

HCDE华为认证数据通信专家


  HCDE(Huawei Certified Datacom Expert,华为认证数据通信专家)提供网络技能高级认证,旨在培养能够熟练使用各种IP网络技术和华为产品规划、构建、维护、诊断、优化大型IP网络的网络专家。

管理体系

  同IBM、Hay Group、PwC和FhG等世界一流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在集成产品开发(IPD)、集成供应链(ISC)、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深刻变革,引进业界最佳实践,建立了基于IT的管理体系。


  流程重整
  华为以市场管理、集成产品开发(IPD)、集成供应链(ISC)和客户关系管理(CRM)为主干流程,辅以财务、人力资源(HAY)等变革项目,全面展开公司业务流程变革,引入业界实用的最佳实践,并建设了支撑这种运作的完整IT架构。


  组织变革
  从产品线变革开始,以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及战略与客户常务委员会作为实现市场驱动的龙头组织,强化 Marketing体系对客户需求理解、战略方向把握和业务规划的决策支撑能力。同时,华为通过投资评审委员会(IRB)、营销管理团队、产品体系管理团队、运作与交付管理团队及其支持性团队的有效运作,确保以客户需求驱动华为整体的战略及其实施。


  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
  
华为聘请德国FhG帮助进行生产工艺体系的设计(包括立体仓库、自动仓库和整个生产线的布局),从而减少了物料移动,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财务管理
  
建立了与公司业务基本适应的财经服务与监控体系,实施统一了财务管理制度、流程、编码,实施统一监控,开始实现公司全球化的财务监控和管理。


  供应链
  华为持续建设柔性的供应链能力,赢得快速、高质量、低成本供货保障的比较竞争优势。华为建设了扁平化的制造组织,高效率、柔性地保障市场要货需求并认真推行集成供应链(ISC)变革,保证新流程和系统的落实。华为实施了质量工程技术,供应链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得到持续改善,发展与主要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采购绩效管理和推行基于业界最佳实践TQRDCE的供应商认证流程。

发展历程

  1988 创立于中国深圳。
  1989 自主开发PBX。
  1994 推出C&C08 数字程控交换机。
  1995 成立知识产权部。成立北京研发中心,并于2003年通过了CMM4级认证。
  1996 推出综合业务接入网和光网络SDH设备。
  与香港和记黄埔签订合同,为其提供固定网络解决方案。
  成立上海研发中心,并于2004年通过了CMM5级认证。
  1997 推出GSM设备。
  与Texas Instruments、Motorola、IBM、Intel、Agere Systems、Sun Microsystems、Altera、Qualcomm、Infineon和Microsoft,成立了联合研发实验室。截至2005年6月,华为共有10所联合研发实验室。
  从1997年起,IBM, Towers Perrin, The Hay Group, PricewaterhouseCoppers(PWC)和 Fraunhofer-Gesellschaft (FhG) 成为华为在流程变革、员工股权计划、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顾问。与这些主要的跨国咨询公司的合作,使华为可以随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
  1998 产品数字微蜂窝服务器控制交换机获得了专利。
  成立南京研发中心,并于2003年6月通过了CMM4级认证。
  1999 成为中国移动全国CAMEL Phase II智能网的主要供应商,该网络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智能网络。
  成立班加罗尔研发中心,并于2001年通过了CMM4级认证,在2003年通过CMM5级认证。
  2000 合同销售额超过26.5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
  在美国硅谷和达拉斯设立研发中心。
  2001 10 Gbps SDH系统开始在德国的柏林进行商用。
  根据RHK的统计,华为的光纤系列产品稳居亚太地区市场份额的第1名。
  将华为的一个分公司Avansys以7亿5千万美元出售给Emerson。
  成为国际电信联盟的成员。
  2002 尽管2001年到2002年间,全球电信基础设施的投资下降了50%,华为的国际销售额还是增长了68%,从2001年的3.28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5.52亿美元。
  华为通过了UL的TL9000质量管理系统认证。
  为中国移动部署世界上第一个移动模式WLAN。
  2003 Cisco Systems指控华为侵犯部分 Cisco技术专利;但是,Cisco最终撤回了诉状,双方解决了所有的专利纠纷,并承认华为没有侵权行为。
  在世界各地部署了1亿个C&C08端口,创造了行业记录。
  与3Com成立合资企业,生产企业数据网络设备。
  通过了DNV(DET NORSKE VERITAS)的ISO 14001认证。
  在12月为阿联酋电信公司 (Etisalat)提供了一项覆盖全国范围的UMTS服务,强化了Etisalat技术领导者的地位,同时帮助其成为中东和阿拉伯世界中第一个引进第三代网络的运营商。
  2004 与西门子成立合资企业,针对中国市场开发TD-SCDMA移动通信技术。
  华为赢得中国电信的国家骨干网优化合同。此项目的目标是优化中国电信在广东省的163个骨干网络。根据合同,华为的高端路由器NE5000获得了TSR采购合同100%的市场份额,成功地进入了国家骨干网的两个超级节点。同时,华为的Gbit交换路由器NE80赢得了该项目75%的市场份额。华为与中国电信签署合同,建造1,200多万个ADSL线路,进一步巩固了华为作为中国电信最大战略伙伴的地位。
  获得由Frost & Sullivan颁发的“亚太区2004年度最有前途企业”和“亚太区2004年度宽带设备供应商”两个奖项。Frost & Sullivan是一家全球市场研究机构,提供有关新兴高科技和产业市场的信息和情报。
  获得从29家银行共同提供为期三年的3亿6千万美元的贷款,用于实施公司的全球发展规划。
  华为赢得为荷兰运营商Telfort 提供UMTS网络设备的合同。
  2005 与英国Marconi公司签署了互助商品代销协议。根据该协议及初期达成的谅解备忘录,两家公司互相销售对方的部分产品。Marconi将仅以Marconi的品牌向电信运营商转销华为的电信级数据通信产品 ,而华为将在其无线网络项目中转销Marconi的微波设备,包括下一代微波设备以及相关的网络服务。
  赢得了为泰国CAT建设全国性CDMA2000 的3G网络,价值1.87亿美元。
  为海啸受灾国提供了500万美元现金和设备的捐赠。
  成为澳大利亚运营商Optus的DSL合作商,提供支持高速数据、语音(包括IP语音业务)、视频广播和商业服务的DSL接入设备。
  成为英国电信(简称BT)首选的21CN网络供应商,为BT21CN网络提供多业务网络接入(MSAN)部件和传输设备。
  获得了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手机的许可。
  2006 5月8日,华为推出了新企业标识。新标识体现了华为聚焦、创新、稳健、和谐的核心价值观。
  在06年香港ITU展上,华为推出了基于All IP网络的FMC解决方案。
  华为移动软交换用户数突破一亿。作为全球移动软交换市场的领导者,华为移动软交换出货量居全球第一。
  沃达丰选择华为承建其西班牙WCDMA/HSDPA无线接入网络。
  摩托罗拉和华为UMTS联合研发中心在沪成立。该合作旨在为全球客户提供功能更强大、全面的UMTS产品解决方案和高速分组接入方案(HSPA)。
  eMobile选择华为为其部署日本第一个基于IP的HSDPA无线接入网络。
  华为与3COM完成针对H3C的竞购。
  美国移动运营商Leap选择华为建设3G网络,该CDMA 3G网络将覆盖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爱达荷州、内华达州等重要地区。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五十七,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五十一。
  2007 年合同销售额达到160亿美元。
  2007年前英国电信高管Mick Reeve空降华为
  除了作为BT的技术官员外,Mick Reeve个人网站资料显示他还是一位吉他好手。
  2007年 10月4日消息,据Light Reading报道,前英国电信集团技术官Mick Reeve将加盟华为,担任战略顾问一职。Mick Reeve自今年5月于英国电信退休,在网络架构以及运营支撑系统领域极具经验,他在ITU及电信管理论坛等组织的标准化工作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Mick Reeve即将代表中国华为参加在巴黎举行的欧洲宽带论坛(Broadband World Forum Europe)。
  Mick Reeve为欧洲老牌电信运营商英国电信“21世纪网络”的规划者之一。去年4月,英国电信确定其“21世纪网络”供应名录,8家设备商分享了18.8亿美元的订单,华为占据接入和传输两个领域的各一席。
  Mick Reeve在英国电信的最后一段职场时期,他负责主管实施PBT以太网技术。PBT技术是IEEE802.1ah标准规范的最新演进特性之一,其设计初衷和最大的价值体现是深入挖潜传统以太网技术以及相关设备。
  Light Reading并认为,西门子通信等制造商在PBT技术方面紧随北电网络,而华为正试图在以太网领域树立话语权。但是这一推断尚未得到华为的证实。
  2009年1月16日,北欧电信运营商TeliaSonera宣布签署两项4G LTE商用网络合同,中国华为和瑞典爱立信将在欧洲建设LTE移动宽带,这也是全世界首个商用的LTE网络。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