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市场分析 > 倪光南:依托云计算推进低成本信息化

倪光南:依托云计算推进低成本信息化

2012-05-07
来源:中国软件网

    近日,以“云变革云未来”为主题的“中国云高端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上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倪光南,就中国云计算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利用云计算推进低成本信息化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倪光南指出,云计算作为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很重要的一部分,受到了高度重视,而且我们认为最后给中国进一步的发展,无论是IT以及信息化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倪光南认为,云计算的发展过程,它是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看到云计算的必然性,从互联网环境发展、软件作为服务的发展以及大众参与计算的发展三个角度来看,云计算有它的必然性,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现象,是IT发展到现在必然的趋势。

    互联网--云计算的发源地

    我们看到互联网是云计算起源地,因为互联网目前主要是先免费使用再收钱,不是先卖软件、先卖硬件,所以,必须要求低成本,高扩展性等等优势,所以互联网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所以从互联网发展是很必然的。现在互联网整体加速中,如果没有云计算支持,它很难维持,这是我想重点强调的。

    云计算最重要的概念就是云计算要像水和电一样,这是传统产业发展的道路,从每家挖水井到自来水水管,工厂从产业化电器发电一直到现在电网输电,所以,云计算要像水和电提供服务,这是传统产业的趋势,它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大家知道,这是按需付费的,这是特征,但是有些不同,因为云计算提供信息,而水和电提供的是物质,我们世界上无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信息有它的特色,信息是可以无限拷贝,不需成本的,所以你看云服务比水电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更有优势,虽然它们共同走的一条道路,从个人用户不可共享的方式到服务的方式,但是它能提供比水电服务更好的特色,大家知道无论形式和功能等等,你知道信息拷贝一万次没有关系,拷贝一万次也没关系,可以拷贝无限次,云服务器虽然是传统的服务方式继承,但是由于信息服务有非常特殊的优势,是比水电服务更有利的服务。

    云计算让信息系统能够自主可控

    云计算给我们机会,中国可以打造自主可控的系统,因为云计算对中国的意义是,云计算加快了对IT架构的变革,由于离开垄断的终结,以及一切都是服务,从而我们有一个优势,这些对中国和发达国家基本上同样是新的,大家都需要从新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有很大的好处,传统架构,我们知道这个是很胖的边缘、很瘦的核心,重量级边缘,过去对PC要求非常高,但是核心可能不是太高的,但是现在看到这些云计算不一样了,我们知道云计算边缘很瘦,核心很肥,你可以用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基本上可以显示硬盘的功能,而且知道云本身就很厉害。

    云计算的自主可控非常重要,如果不是自主可控,就谈不上安全,这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中国来讲,很多自主可控还是要依靠外国的技术,没有自主可控就没有安全,云计算给我们一个机会,整个产业链我们可以全部做完,比如硬件。

    云计算让信息系统能够自主可控,它有以下优势:

    第一、云计算能大大提高IT资源利用率和节约能耗;

    第二、云计算能大大提高IT智能;

    第三、云计算可实现无IT基础设施的信息化,从云计算服务提供者那里可按需获取各种服务,而不再需要一开始就花费大量的投资来购买部署计算机硬软件设备和聘用IT人员;

    第四、云计算不仅能大大节约信息化成本,而且能够很快的部署计算资源,实现按需分配,按量计费,它是一种灵活的IT服务交付模式,便于发展新业务,从而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

    第五、云计算使物理上分布于广阔地域的计算资源成为一个虚拟的、整合的计算资源,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动态调整,使用者不需顾及资源具体的物理实质和管理细节,大大便于运营维护;

    第六、云计算中心可以建在能源便宜、气候寒冷的边缘地区,进一步降低信息化建设和运维的成本;

    第七、云计算有利于采用只有显示和交互功能的瘦客户端,与PC作为信息终端相比,它更安全、更编于管理,云计算能支持丰富的云端设备,有利于移动办公等新业务的开展;

    第八、保障信息安全,可采取“私有云”提供内部服务,而托公共云提供对公服务或采用混合云的方案。由于云计算能高度整合资源,集中进行管理,最终将有利于信息安全;

    第九、我国信息化起步较迟、历史包袱较轻,过渡到云计算的低价较发达国家低,有后发优势。而且我国已有一批企业能够提供构建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软硬件装备和服务,依托这些自主可控的软硬件和服务构建信息系统,能实现可靠、低成本信息化。

    云计算是一新计算模式,中国围绕云计算可以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促进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并依托云计算推进可靠、低成本信息化。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