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评论:别了,日本制造

评论:别了,日本制造

2012-10-11
来源:Sina

  鸿海与夏普的恋情,比牛郎织女要复杂得多,中间隔着的不仅是太平洋,还有往日荣光一去不返的不甘。

  最近,郭台铭祭出新招,鸿海集团向夏普提出将其中小面板事业部独立分拆出来,并成立双方合资公司,鸿海还要求派主管进驻,主导合资公司的运营。夏普对此意料中的反应平淡。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两者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鸿海期待吸收夏普的先进技术,拿到经营控制权;而夏普只想要钱,不想要人。两家的纠缠引来各界围观,除了此事对于整个电子产业的确有重大影响之外,也是因为这是日本电视在电子产业中彻底竖起白旗的标志。

  作为已经达成的合作项目之一,堺工厂,这条全球唯一的十代线,也是日本电视的最后一座城堡,在夏普和鸿海的联姻中,已终结了“日本制造”的血统,鸿海获得约46.5%的股份。在夏普之前,松下的等离子已经被市场抛弃;三洋把自己卖给了松下,松下相中的又是三洋的电池能源业务,遂把白电业务打包给了海尔;第一个让老美掌舵的日企索尼,则早早就把电视工厂卖的卖,砍的砍,索尼部分日籍高层还曾经为放弃制造而遗憾不甘,如今连与三星合资的面板厂也悉数退出。东芝、日立走得更利索,现在更多是委托其他企业代工,在部分市场苟延残喘。“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这些盛满一代人记忆的广告语或许只剩下记忆了。

  遭遇日元升值、地震、经济环境恶化的日本电子企业实在是倒霉,在市场环境稍有好转的迹象时,又被日本政客“购岛”梦想冲击,难以在当下最好的市场施展拳脚,江河日下。错过智能手机而押宝电视的日本电子企业,在节节败退之下,不得不选择在与中韩企业的对阵中转头,彻底放弃“日本制造”的尊荣。如果说,在2012年之前,日本企业在电视领域还在为不断提高的代工比例遮遮掩掩,如今为走出困境,去制造化,乃至于去家电化,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重组复重组,裁员复裁员。

  最后的坚守者夏普终被迫放弃梦想,与鸿海为最后阵地展开拉锯战。在谈判僵局之下,郭台铭又要求夏普拆解中小面板事业部,其实要的还是技术,这也是夏普不愿意放手的。夏普大中华区董事长菅野信行此前曾放话,将死守“鸿海9.9%占股比例”、“鸿海不向夏普派驻董事”的底线。夏普宁可少拿点钱,也不想鸿海把人塞进来。而随着夏普以旗下绝大部分资产为抵押获得了来自日本金融机构的贷款援助,外界对于鸿海恋能否开花结果已经不乐观。

  其实不仅仅是夏普,退守产业链部分关键环节,并紧紧地捂着最后的城头,手心里的技术,是不少日企在转型中的算盘。这似乎是合理的选择,难以否认,创造了日本电子业辉煌的索尼、夏普、松下,以及日立、东芝,毕竟是老牌中的老牌,夏普刚刚过完百年生日,如果挺过这一轮危机,技术储备丰厚的日企,在下一轮技术升级时,或许仍旧可以借此翻身,比如以O LED来讲,日企掌握的技术以及可量化的产能,仍是他国企业无法比拟的。

  断臂求存,弃车保帅,部分企业转型的确已见成效,亏损的包袱越来越小,如索尼的业绩就“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不过,日本家电在全球市场日渐萎靡已是不争的事实,夏普、松下、索尼、日立,这些一度是电视品质的代名词,正在褪色。

  不论日企的东山再起是理想还是幻想,不论夏普能否保住最后的城头,一度耀眼的日本制造时代,已经走向结束了。

  神话终结。别了,日本制造。

  南都经济评论员 王海艳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