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设备制造业现过热趋势
2010-02-23
作者: 中国投资咨询网
有数据显示,国内风电整机生产企业超70家,超过全球其他地区风电设备厂商总和。目前,不仅在整机市场上存在着过多企业涌入的状况,在叶片市场也出现了一哄而上的现象。
尽管风电大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生产企业走的却是清一色的引进路线。
据介绍,风电制造业一哄而上,严重依赖引进,其弊端日益显现。
首先,引进的技术与国内风电场的气候环境是否能适应,往往未经过科学论证。一旦并网发电后,潜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很多。同时,国内风电没有形成国外那样的“先有需求再建项目”和“同一区域生产、同一区域消费”的产业模式。一些地方政府急于上马新的风电项目,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市场的有序发展。
其次,技术重复引进、自主创新能力缺失,致使风电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利润普遍较低。
其三,消化吸收进展慢,核心技术的缺失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大批兆瓦级新型风电机组匆忙投入规模化生产,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与风能专委会调研显示,整机制造企业的产品在运行和试制过程中均出现过质量问题。
国电龙源电力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杨校生说:“2007年至2008年两年时间里,我们多次遭遇国内企业设备不配套、调试出来的机组通不过运行考核等困扰。即使是投入运行的国产机组也多次出现过质量和技术故障。”
我国的风电产业发展不仅在于风电场的建设,更主要的是应以此为契机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升级。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面对风电制造业近年来的迅速崛起,我国亟待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健全风电技术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为风电设备质量提供保障,并以此推动市场整合。
三部委合力遏“洋风”
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26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之后,8月31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发布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09年版)的通知》(下称“《通知》”)。根据这份文件,政府将对列入目录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元器件和重要资源性产品、原材料进口,给予贴息支持。
这是自2007年9月该目录出台后的首次调整。其中,与风电设备相关的“2兆瓦以上风力发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风电、盾构机用轴承”以及“2兆瓦以上风电设备制造”分别已从鼓励进口的先进技术、鼓励进口的重要装备及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三部分中被剔除。
推进自主创新
“2兆瓦的风电设备被删除,并不意味着国内就不需要这种机型。其实国内大多数风电场运行的风电机组都是1.5-2.0兆瓦之间。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这种机型的设计能力,以及相关零部件的制造能力已为国内大多数企业所掌握,现在迫切需要加强的是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上的自主创新能力。”原机械工业部重大技术装备司司长周鹤良说。他表示,从目前国内风电场所装国产风机的可利用率水平普遍低于进口风机也证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风力资源条件和风电场地理环境的风机仍有较大的需求空间。
周鹤良表示,早在2004年底国内风电产业市场开启之初,国家提出引导风电产业发展的“引进-吸收-再创新”路线,寄望在与国外厂商进行联合设计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但四年时间过去,除极少数龙头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不断增多外,多数企业特别是近两年新加入的企业仍处于全盘引进国外成套设计技术和设备阶段,自主创新进展缓慢。
因此,这次三部委联合发出上述《通知》,在周鹤良看来,意在通过提高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的成本来遏制国内众多风电整机制造商的盲目倾向,推进风电设备的自主创新进程。遏制重复建设。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有70多家,其中2/3的企业1.5兆瓦风机的批量产能都在100台/年以下,未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条件,都只是处于样机试制阶段。
真正达到500-800台/年规模化产能的企业只有金风科技、华锐风电和东方汽轮机厂三家。
周鹤良表示,这2/3的企业,尤其是近两年新加入的企业,借国家不断提高风电装机容量规划目标之机盲目扩大产能。“有些企业在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后,投入极少的资金建厂房,然后把引进的设备按照外商的图纸组装卖给风电场业主,牟取中间利润。”周鹤良说。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也表示,仅仅从总装环节来看,目前在国内投资风电设备总装厂资金门槛很低。由于不会带来像钢铁、水泥等行业那样的沉没资本投入,因此很容易导致重复建设现象。风电设备业产能过剩?
风电设备制造业重复建设愈演愈重的趋势,也再次引发众多业内人士对于风电设备产能过剩的担忧。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罗志宏表示,2009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800-900万千瓦,而仅金风科技、华锐风电和东汽等风电巨头今年的产能就多达1000万千瓦,产能过剩近在眼前。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则看法不同。他表示,目前70多家企业中的2/3都处于试制样机阶段,其规划中的产能并未全部实现。另外,风电设备制造的产能,不仅是看总装厂是否有足够的车间,还要看是否能采购到足够的部件,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技术人员,满足吊装阶段的运行调试工作。因此其产能能否最大程度释放也是个未知数。随着风电机组大规模并入电网,全球供求关系的缓解,开发商会更关注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但从目前来看,真正能按照我国风况和环境条件设计的风电机组还处于起步阶段,将来这样的风电机组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因此,目前需要探讨的是如何应对重复建设趋势,不能不顾具体情况大谈产能过剩。
周鹤良也表示,对于目前风电设备产能是否过剩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风电整机制造确实存在一定的过剩苗头,但关键零部件特别是最核心的轴承和控制系统的国产化能力,目前国内市场还是一片空白。而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国产化进程,在一定阶段将会决定整个风机制造业的产能能否有效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