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源技术 > 业界动态 > 中国LED照明市场2013年发展趋势

中国LED照明市场2013年发展趋势

2013-04-02

 

近日,中国政府出台宏观政策调控,中国大陆以及香港多支LED股票受这一利好刺激出现大幅上涨喜人成绩。不过,内地LED照明市场是否同股市一般呈现积极一面尚不得定论。  

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LED商业照明在中国市场上表现差强人意,而2013年随着部分LED照明产品进入政府采购清单行列,同时由于国际LED大厂大规模与中国LED企业合作,整体提升中国LED技术水品,因此,大陆LED商业照明应该比2012年更值得期待。而欧普照明、雷士照明等传统照明巨头近期纷纷举大旗进军于LED商照领域恰可以证明这一点。  

2013中国LED照明市场被广泛看好  

但是有着技术优势的LED企业和有着渠道优势的传统企业在面对市场抢夺上将面临激烈的角逐。同时,传统照明企业也会更多的面临转型之痛的巨大压力,预计2013年中国市场上也将上演LED商业照明的战火纷争。  

但是,大众认为,LED照明民用市场才是中国LED照明的重头戏,因此大陆不少LED企业2013年也把民用照明市场作为重点开拓的对象。  

中国LED民用市场首先会遇到与传统照明争夺渠道经销商,传统照明经销商对LED市场运作不是很熟练,也会将LED照明同传统照明进行对比,在传统照明深厚的市场底蕴前体现,很多灯具照明经销者暂时愿意着手LED照明。  

其次,若经销点布置到一定程度也还是存在较大问题,LED灯具价格相对比荧光灯具的价格高,也会有价格低廉的LED灯具,但是基本不能正常使用;从民用照明的特定场合来分析,LED照明灯具与传统荧光的照明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LED灯具是可以维修的,但是维修起来非常不方便,市场上懂得维修LED的人才也比较;此外,聚集著众多消费者的三四线市场上,LED照明灯具的认知度极低,普通消费民众甚至连LED灯具都没有见过。  

当然这方面的问题不仅是LED企业会遇到,若传统照明企业进军LED民用照明市场也同样会面临这样的尴尬。只是若在一个区域经营一个品牌,产品品种、品项的完整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为此,传统照明几乎在转投LED商业照明的时候也一并勉为其难的附带LED民用照明产品。  

据中研普华《2013-2017年LED照明行业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在民用照明领域,消费周期不得不成为厂商考虑的因素。LED灯具的寿命倘若真如大众所说长达数万小时,那么当LED照明产品的市场复盖率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会步入一个发展相对缓慢的时期。

 

前期,随着LED灯具的价格下降、技术提升、认知度增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市场将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后期随着市场的逐一饱和,而民用市场主要是取代型的消费方式,在超长使用寿命的前提下,市场将处在一个回落期,整体看来刚好呈现反二次函数曲线,不过这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国LED照明产业亟需调整升级,改变无序竞争、生产中低端产品、依靠国家的现象,否则将很有可能重复风电、光伏产业的老路,繁荣将成为昙花一现。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LED照明灯具的企业有5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占全行业的20%,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低。由于LED照明产业的核心技术——芯片主要掌握在美国和中国台湾手中,我国LED照明企业主要负责低端产品的生产,产品附加值低。又因为各家产品相似度大,行业内竞争激烈,无序竞争现象明显。  

LED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由于前景广阔,符合未来能源发展要求,国家自2009年开始对LED照明行业补贴有增无减。各地方为抢占市场先机,纷纷从本地区利益出发,为当地LED照明企业提供诸多优惠。准入门槛低、补贴多、发展环境好,使“温室”中长出的LED照明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同质性强,且无一例外地依赖国家。不少企业甚至并无生产LED照明灯具的优势,至是为了享受国家补贴、税收减免和廉价工业用地的多种优惠。长期以来,国家补贴在LED企业利润中占据相当大的部分。就连龙头企业——三安光电2012年三季度的6.67亿元利润中,国家补贴也占到3.28亿元。  

无序竞争和混乱经营将使LED照明行业难以为继。为整顿这一局面,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中,将2015年LED照明的产值目标由“十二五”规划的5000亿元调低至4500亿元,并到定下目标:到2015年,LED照明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形成10~15家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较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质量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LED照明产业的调整升级即将来临。  

LED产业分析师指出,长期鱼龙混杂、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规模化生产的龙头企业、对国家补贴依赖严重的LED照明产业,终于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关口。在国家主导下的大浪淘沙,将淘汰一批不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企业,留下真正有技术、有潜力的生产商。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