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设计应用 > 彩色与纹理不变性的阴影消除新算法
彩色与纹理不变性的阴影消除新算法
来源:微型机与应用2013年第5期
郭春凤,何建农
(福州大学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摘要: 针对阴影C1C2C3彩色不变性检测法时间开销大的缺陷,提出了改进的D1D2D3模型阴影检测法,减少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针对阴影LBP纹理不变性检测法在图像纹理不明显时所存在的误检现象,提出了改进的LPTD算子,提高了算法的准确率。进一步将上述两种改进方法进行有效融合,提出了一种阴影消除新算法,采用SUSAN算子去除阴影强边缘,有效解决了强光给阴影检测带来的误差,再通过形态学处理,消除了图像内部孔洞和噪声。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的阴影消除效果更为理想。
Abstract:
Key words :

摘  要: 针对阴影C1C2C3彩色不变性检测法时间开销大的缺陷,提出了改进的D1D2D3模型阴影检测法,减少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针对阴影LBP纹理不变性检测法在图像纹理不明显时所存在的误检现象,提出了改进的LPTD算子,提高了算法的准确率。进一步将上述两种改进方法进行有效融合,提出了一种阴影消除新算法,采用SUSAN算子去除阴影强边缘,有效解决了强光给阴影检测带来的误差,再通过形态学处理,消除了图像内部孔洞和噪声。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的阴影消除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 彩色不变性;纹理不变性;阴影消除;SUSAN

 在计算机智能目标检测与跟踪领域中,由于光照影响,阴影与目标有着相同的运动属性和光照强度变化,常常被误认为运动目标,造成目标几何尺寸的改变以及多个目标的并连等[1],因此消除阴影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在视频检测过程中,阴影伴随运动目标对光线的遮挡而产生[2]。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检测算法用于消除阴影,主要有颜色特征法和纹理相关法。颜色特征法根据阴影点的颜色属性判别阴影点和目标点。参考文献[3]通过分析阴影覆盖前后R、G、B 3个分量的变化建立阴影统计模型,但无法解决相互遮挡的问题。参考文献[4]采用HSV颜色空间提取弱阈值目标,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参考文献[5]融合HSI和C1C2C3模型特点进行阴影去除,但是准确率不高。纹理相关法依据阴影覆盖前后纹理不变的特性区分阴影和目标,然而它经常要比较和计算每个像素及其邻域像素的纹理值,速度缓慢。本文综合考虑了阴影消除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准确率,提出了基于彩色与纹理不变性的运动阴影消除新算法。
1 彩色不变性的阴影检测
1.1 C1C2C3模型

 C1C2C3空间是所有彩色不变空间检测阴影效果最好的模型[6],它是根据阴影覆盖前后,机器视觉系统利用的彩色参数模型仍然维持目标识别的能力[7]。C1C2C3空间模型定义为:

 从图1、图2可以看出,采用C1C2C3模型消除阴影和采用D1D2D3模型消除阴影,实验效果图基本一致,即消除阴影的准确率不变,但是从表1两种算法用时对比中可知,采用D1D2D3模型消除阴影所耗费的时间少于C1C2C3模型,符合前面所述的理论。因此,在综合考虑阴影消除效果(准确率)和时间开销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的D1D2D3模型优于传统的C1C2C3模型。
2 纹理不变性的阴影检测
2.1 LBP阴影消除法

 LBP算子是最常用的纹理描述子,具有灰度单调变换和旋转不变性[8],它通过比较掩膜的中心像素值和周围一定半径的邻域像素值,得到一组二值化的0、1编码,并结合权重矩阵计算其LBP值。

 

 


 从图3、图4可以看出,采用LPTD模型消除阴影的效果显然优于传统的LBP算子,LPTD模型法所检测出的目标边界更清晰,对阴影的误检率更低,克服了D1D2D3模型消除阴影的不足。从表2两种算法用时对比中可以看出,采用LPTD模型消除阴影所耗费的时间与LBP基本持平。因此,在综合考虑阴影消除效果(准确率)和时间复杂度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的LPTD模型优于传统的LBP模型。
3 本文提出的阴影消除新算法
 如前所述,本文提出了两种阴影消除的改进算法,虽然基于彩色特征的D1D2D3阴影消除法能较好地保持目标图像的丰富信息,但可能导致边缘细节信息比较丰富的图像部分像素漏检;而基于纹理特征的LPTD阴影消除法,虽然能较好地保持图像边缘,但是如果图像部分区域的目标内部与背景纹理差异很小,这些像素点则容易被误认为是阴影点。为了使新算法更通用,对不同图像消除阴影效果更好,进一步提出了集两种算法优势的消除运动影像阴影的新算法,具体流程图如图5所示。


3.4 形态学处理
 经过SUSAN处理后的图像检测效果较理想,去除了图像由于强光作用导致的阴影边缘,使得图像检测效果更佳。然而,图像内部仍然存在部分孔洞,因此需要用形态学算子来处理,本文主要采用膨胀和腐蚀算子。
4 实验结果
 实验采集视频分辨率均为320×240,依次用室外强光、室外弱光和室内弱光3种场景分别演示本文算法的阴影消除过程,室外(强/弱光)场景选取慢速目标人和快速目标车进行仿真实验,室内场景选取慢速目标人进行仿真实验,如图6所示,并与C1C2C3和LBP算法进行实验比较,结果如图7所示。

 根据实验可知,本文算法(如图6(h)所示)显然优于D1D2D3模型(如图6(d)所示)和LPTD模型(如图6(e)所示);又从前面第2小节可知,D1D2D2模型优于C1C2C3模型,LPTD模型优于LBP模型,由递推 关系可知,本文算法优于传统的C1C2C3模型和LBP模型。
 为了定量评判阴影消除的效果,本文引用阴影消除成功率[10]进行量化衡量:

 根据实验对比图7和表3可知,本文算法能有效消除室外(强/弱光)、室内(弱光)场景下的阴影,其阴影消除平均成功率高于传统的C1C2C3彩色不变模型和LBP纹理不变模型,即本文算法消除阴影的准确率较高;再由表4可知,本文算法的时间开销低于C1C2C3模型和LBP模型,具有较好的实时性。
 基于C1C2C3空间彩色不变性,本文提出了改进的D1D2D3模型的阴影检测法,弥补了C1C2C3模型在时间复杂度上的缺陷;基于LBP算子纹理不变性,本文提出了改进的LPTD算子,解决了不明显图像纹理检测时所存在的误检现象;进一步将以上改进的两种方法以相“或”运算进行有效融合,并采用SUSAN算子去除室外强光导致的阴影强边缘,有效解决了强光给阴影检测产生的误差,最后通过形态学处理填补孔洞并消除噪声。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室外还是在室内,本文提出的阴影消除新算法较实用,准确率较高,实时性较好,在视频监控及交通检测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Ren Jianqiang. Novel adaptive algorithm of shadow elimination for video moving objects[J].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0,46(36):188-191.
[2] 黄思明.交通视频图像中的车辆提取分类方法研究[D].福建: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2011.
[3] 杨丹,余孟泽.车辆视频检测及阴影去除[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2(6):2072-2074
[4] 李科伟,杨晓敏,何小海,等.基于弱阈值分割的运动人体阴影去除[J].计算机工程,2012,38(5):173-175.
[5] Sun Bangyu, Li Shutao. Moving cast shadow detection of vehicle using combined color models[C]. IEEE Chinese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rition(CCPR),2010:1-5.
[6] FORCZMANSKI P, SEWERYN M. Surveillance video stream analysis using adaptive background model and object recognition[J]. Computer Vision and Graphic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10,6374:114–121.
[7] 周家香,朱建军,张红亚.基于C1C2C3彩色不变特征的阴影检测与辐射恢复研究[J].工程勘察,2007(6):52-54.
[8] 郝灿,朱信忠,赵建民,等.基于改进型LBP特征的运动阴影去除算法[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19(5):80-82.
[9] 钟顺虹,何建农.基于自适应双阈值的SUSAN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2,38(3):206-208.
[10] 陈锡,陈喆.亮点、颜色和梯度结合的阴影消除算法[C].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556-561.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