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市场分析 > 大数据时代,银行应该给我们隐私安全保证

大数据时代,银行应该给我们隐私安全保证

2013-10-28
来源:央视网评
关键词: 大数据 隐私安全

  媒体报道,下周(28日)起,身份证号归属地为北京、广东、重庆等9省市的公民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本人信用报告。其实不必等到下周,目前,这个查询通道已经对网友开放。
  
  在通过这个网站注册时,符合条件的公民可以在输入姓名与身份证号之后选择通过系统给出的问题来核实身份。为了达到“核实身份”的目的,系统给出的问题一定是仅为个人所知的,包括个人开通信用卡的时间、信用额度、住址、特定时间的学历等等,不过除去这些在银行登记在案的资料,系统还可能会给出通过你的消费记录整理出来的隐私问题。
  
  田先生在注册时就经历了这样的惊讶。
  
  在一道验证问题中,系统询问他,在某年某月某日,他同朋友在什么地方吃的午饭,选项中给出了几个城市。田先生表示,当天的那顿午饭并非由他刷卡支付的,而是由他朋友请客,而在同一天,田先生同朋友还进行了其他消费活动。田先生推测,系统就是从当天两人刷卡消费记录中得知二人午饭是在一起吃的。
  
  我们都会知道自己的银行卡消费会被记录,但是被银行记录的大数据竟然被拿来分析,并且推理出我们的消费行为,这个大数据处理系统的“功力”多少让人吃惊。尽管目前还不知道这个数据分析系统已经开发完成还是小试牛刀,不过对个人数据能够做到如此智能的分析还是让人心里咯噔一下。
  
  近期有两条隐私泄露事件进入公共视野。一是由于多个酒店的开房数据被泄露,导致“查开房”网站的出现,输入身份证号就会显示该人的开房记录;一是某快递在被媒体曝光员工倒卖用户信息后,终于承认这类现象的存在,并致歉。
  
  看着这样的事件,再想想自己被收集起来拿去分析的消费记录,持卡人难免会心有戚戚焉。对于那些已经记录和分析的数量巨大的持卡人的消费记录数据,到底有多少人有权限能够获取到?怎样的政策和技术保障这些数据不会被泄露?这些记录消费行为的数据会不会被拿来寻租?只有银行和监管机构能够像保护我们的财产一样保护我们的隐私,银行方面才能算履行了应尽的义务。
  
  不过既然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样的大数据分析必然也有其优点。既然所有涉及个人账户的财务流动都能够被详尽地记录,并且对不同财务流动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那么这样的完善记录,可以在经济犯罪的调查过程中派上大用场。
  
  在很多公职人员的经济犯罪中,权钱交易一定不是直来直往的,其中会通过洗钱等手段来掩盖财务流动,如果系统能够拿出分析田先生和朋友消费记录的智能,检测到违法者操控下多个账号之间的财务可疑流动,这样的技术必然会贡献于反腐工作。
  
  我们希望这把科技的双刃剑上,会伤到我们的那一侧刀锋被制度包好,能够斩向犯罪的那一侧刀锋被淬得锋利。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