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设计应用 > 学分制网上选课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方案
学分制网上选课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方案
来源:微型机与应用2014年第7期
朱冠宇,卢 亮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山东 临沂 273400)
摘要: 主要探讨了在真正的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开发网上选课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重点介绍了后台数据库的整体设计思路。
Abstract:
Key words :

摘  要: 主要探讨了在真正的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开发网上选课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重点介绍了后台数据库的整体设计思路。
关键词: 学分制管理;选课系统;数据库

    目前我国高校已普遍采用学分制,其核心是允许学生在满足一定约束的情况下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修读,这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能力提高有很大好处,但同时也对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管理中,最早涉及的关键问题就是选课。在选课阶段,需要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庞大,依赖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出错的可能性很大,远不能满足网络选课的要求。因此,依托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开发基于学分制的网络选课系统势在必行[1]。
本文主要探讨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网上选课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后台数据库的整体设计思路。
1 国内高校学分制实施情况分析
    我国的学分制最早是由北京大学于1917年从德国大学引进的。目前国内多家高校都采用了学分制,使学生可以选修不同专业的课程,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学分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绝大多数高校采取的依然是“学年学分制”,它的主要模式是:固定学生的修读年限,每学年、每学期要学哪些课程是根据教学计划提前安排好的,学生在考试通过之后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自主权[2]。这种模式显然和学分制的初衷——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是背道而驰的,只是对原先的学年制换汤不换药的修饰而已。
    除此之外,部分采取学分制的学校在实际选课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更新较慢;(2)对学生的选课指导有待加强,学生选课盲目性较大;(3)对选课过程的监督与干预有待完善,如有些学生总是选取容易的课程“混学分”等[3]。
2 学分制模式下的主要问题
    学分制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但在实际组织授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以下问题。
     (1)课程性质问题。不同专业的学生专业课不同,如对于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材料和CAD等课程就应该是学生必须选修并获得学分的课程。因此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专业字段对选课的影响;
     (2)课程先后问题。如只有选修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并获得学分,才有资格继续选修“C语言程序设计”等程序设计类课程。因此在选课过程中需要注意先行课与后续课的关系。
    (3)课程重复问题。如某学生某学期选修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如考试通过,则这门课的学分已经获得,那他就不能再次选修此课程;如考试未通过,则对于这种通识基础课,应当强制要求他下学期必选此课程。
    (4)选课结果不平衡问题。由于课程性质、难易程度、考核方式等因素及学生对专业培养计划的不熟悉,完全开放式的自由选课很容易出现选课结果的不平衡。如“高等数学”这门课程,根据难度的不同可以分A、B、C 3个档次,其中A档最难,适用于理工类专业中对微积分、曲面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都有要求的专业;B档次之,适用于理工类专业中对微积分和线性代数有要求的专业;C档难度最低,适用于非理工类专业。学生在选课时很有可能因难度问题而集中选择C类高等数学,而不管自身专业情况和今后所学课程对“高等数学”这门基础课的要求。这就要求在选课过程中必须能够施加人工干预,当学生自由选课出现问题时,教务工作人员可以对其进行调整,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 后台数据库的主要设计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数据库中主要表格的设置如表1所示。

    除此之外,在设计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课程表中应设置一个“课程类别”字段,将课程分为通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核心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以及公共选修课五大类,其中通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核心专业课是学生必须修读并通过的课程。
    (2)选课成绩表中应设置一个“是否通过”字段,用以标识某门课程某学生已经修读并通过考试,由此可计算其应获得的学分,且已选择的课程不能被重复选择。

 


    (3)学分的获得方式为正常考试或补考通过可获得相应学分,未通过不获得学分,这需要结合成绩表做一个查询。
    (4)对未通过课程的处理:结合课程表的“课程类别”字段,如课程为通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核心专业课,则在下学期选课时自动将其选中,以保证学生继续修读,直至学生拿到此学分。这需要结合学生表、课程表、选课表和成绩表设计一个视图,查询出每学期所有学生的所有未通过课程。
    (5)每学期学生能选的课程数量应加以弹性限制,修读课程太少不能保证毕业,修读课程太多则容易出现上课时间冲突等情况。可限制每学期最低修读学分20分,最高修读学分30分。这需要在学生选课成绩表中设置相应的触发器,保证修读学分在规定范围内。
    (6)学分提前修读完成可以提前毕业;每学期初进行筛选,如未获得的学分数超过20分(含20分)则进入留级或退学阶段。这需要在数据库中设计一个视图,在每学期选课开始前查询出所有未获得学分超标的学生,并在学生表中加以标记。
    (7)学生能看到的就是能选的课程信息,不能选择的课程会自动屏蔽。这需要结合学生表、课程表、系部表、课程类别表做一个视图,将某个学生某个学期能选择的课程筛选出来。
    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网上选课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系统架构过程中的主要思路,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设计思路进行后台数据库的设计,最终设计出基于学分制管理的网上选课系统。
参考文献
[1] 谢万杰.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3):13-14.
[2] 李桂红.我国高校学分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0.
[3] 云贵全.学分制管理下高职选修课程模块化设置的研究[J].职教通讯,2012(6):1-3.

此内容为AET网站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