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业界动态 > 中国智能硬件市场白皮书 全面解析眼镜生态链

中国智能硬件市场白皮书 全面解析眼镜生态链

2014-09-18
来源:雷锋网

谷歌眼镜的售价和本地化服务缺乏,令其在中国市场成为一个“高冷”产品,市场风声减弱。年初Facebook 20亿美金收购头戴式显示初创公司Oculus VR,眼镜类产品热潮随即又被点燃,并蔓延至国内,联想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大厂商,而现在百度也加入了进来。

在现阶段智能手环、手表缺乏需求和投资亮点的窘境下,市场焦点又开始转向智能眼镜,智能眼镜的产业链和运营模式是否已基本达到应用临界点,雷锋网智能硬件研究部实地调研多家公司,此白皮书内容将比较直观和全面地阐述我们对该市场的理解。(更多详细调研信息请留意文末联系方式。)

严格意义上讲,智能眼镜是指拥有独立操作系统,可由用户自主安装应用软件和服务,通过语音或动作实现操控,并通过无线连接接入网络的眼镜类产品总称,谷歌眼镜等增强现实(AR)眼镜属于智能眼镜范畴。但由于目前市场标的不多,因此我们在此白皮书中又增加了头戴式虚拟现实(VR)眼镜产品的覆盖,头戴式虚拟现实眼镜主打沉浸式3D游戏和电影,需配备主机和遥控等设备。现将二者整合一并呈现给大家。


 

国内智能眼镜量产时间点和定价区间

由于智能眼镜市场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全球智能眼镜产品标的不多,大部分产品只是发布,并未实现量产,所以我们筛选了几家主要厂商对其进行跟踪,了解方案进度和量产时间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批产品将于9月底进入量产,年底将会有更多产品面市,部分有跳票风险。在售价方面,VR眼镜的定价门槛在300美元左右,而AR眼镜国内没有参照标的,但首批定价基本在2000-3000元区间,对于消费市场而言,还是有点偏高,不过产量和价格始终是鸡和蛋的问题,需求起来了,价格就下来了,而需求则取决于解决了消费者什么样迫切的问题。


 

产业链分析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在方案层面有所差异,相对而言,VR的进入门槛稍低,主要难点在于如何解决图像实时处理&传输和3D眩晕的问题;AR的壁垒主要体现在光学部分,光学技术集中在少数几家供应商。

 

Oculus拆解内部结构图(图片来源:iFixit)

 

虚拟现实(VR)眼镜主要包括硬件单元、棱镜、显示单元、外围音视频、电源接口以及结构件。

其中硬件单元包括处理器,驱动IC、传感器、无线连接、摄像头等组件。

VR眼镜的显示内容主要来源于PC端或其它终端,因此本身只是作为内容接收端,对硬件要求不高,而且硬件供应商较多。值得一提的是,处理器方面,Oculus采用ST MCU,而蚁视采用FPGA实现。

显示单元,目前发布的几款产品基本采用1920*1080分辨率屏幕,据实测,OLED屏时延较低,体验效果更佳,这也解释了Oculus和三星合作的原因。

棱镜,Oculus采用球面镜,蚁视采用非球面镜,各有优劣。球面镜能够真实地模拟眼睛视野的边缘弧度,带入感更强,缺点是所有内容需要针对这一显示弧度进行重新移植;非球面镜则完全兼容现有游戏,不需要做改动。

内容传输主要还是采用有线传输,在没有解决延时和无线传输耗损&实时性之前,有线传输还是标配。

此外,VR眼镜在玩游戏时需要配以类似遥控器的配件,也可采用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连接,操控方面难度体现在传感器算法(包括头部位移检测以及遥控精度等),算法的优劣直接影响游戏体验。

VR眼镜厂商现阶段主要是解决用户体验问题,包括3D眩晕以及同游戏厂商合作提供更多适合眼镜操控的优质内容。

 

谷歌Glass拆解内部结构图(图片来源:teardown.com)

 

增强现实(AR)眼镜主要包括软硬件单元、光学系统、交互单元以及结构件等。

软硬件单元,由于AR眼镜是一个独立系统,对硬件处理能力和集成度有更高要求,基本采用类手机方案,处理器采用TI,君正、Rockchip等厂商芯片,操作系统则采用Android系统。

目前AR眼镜主要是通过台湾佐臻和钜景等具备多芯片SiP封装能力的厂商将处理器和存储器等芯片封在一起以达到高集成度和低功耗的效果,再辅以柔性PCB和结构设计,完成最终产品。

光学部分涉及棱镜和光显示单元,光学显示可选方案包括LCD,OLED,DLP和LCOS等,目前LCOS是智能眼镜主流方案。

目前全球掌握LCOS芯片设计和屏封装核心技术的企业,主要有美国的Syndiant, DisplayTech、中国台湾的奇景光电以及国内的长江力伟,国内水晶光电在光引擎、棱镜和光学镀膜方面积累也很深,国外包括日本、韩国以及美国等也有多家公司可提供智能眼镜棱镜产品。通过外部合作,目前奇景光电、长江力伟和水晶光电都可以提供完整的智能眼镜光学模组方案。

 交互方式,智能眼镜采用的交互方式包括语音、动作识别、骨传导技术以及触摸等。

目前AR眼镜的硬件方案和光学部分集中于少数几家供应商手中,短期来看,适合大厂进行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链成熟,但长期势必会导致新进入者供应链短缺问题。

 

To B 还是 To C,这是个问题

 

商业模式的根本是盈利模式,从现阶段发布的产品来看,AR眼镜售价普遍偏高,Google Glass">Google Glass 定价1500美元,联想M100定价8000元,而VR眼镜则在300美元左右。单从售价来看,VR眼镜显得更加亲民。而从应用角度,我们也认为VR眼镜更容易打开消费市场,AR眼镜早期更适合商业应用。

无论AR还是VR,基本的商业模式是相通的,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平台让开发者进行应用开发,丰富生态链。谷歌和Oculus都是沿着这条路在探索,但从实际表现来看,VR眼镜的应用开发者似乎积极性更高。

消费市场偏重娱乐和社交属性,VR眼镜目标用户主要针对游戏玩家,很好地迎合了这一需求(价格也是关键),尤其在用户体验后带来的刺激感,使得买单意愿强烈,这种采用单点突破的方式更易敲开消费市场。反观AR眼镜,提供的功能诸如信息提醒、导航、摄像、通话等功能,消费者只是觉得很酷,加之价格昂贵,内心并没有强烈购买欲。而在医疗、航空、物流、建筑、旅游、执法及广告等专业领域则能找到更合适的应用场景,等到行业领域应用普及,方案更加成熟、应用更加丰富,再导入消费市场,可能算是一条不错的路径。

所以,价格并不是阻碍AR眼镜进入消费市场的主要问题,AR眼镜的成本降价空间很大,做到1000元左右在硬件上是可能的,主要还是应用层面。


 

总结

我们从产业链、主要公司产品推出时间点以及商业模式等几个方面简要阐述了目前智能眼镜市场现状和短期发展方向,主要传达以下信息:

1.  智能眼镜产业链上下游厂商已有较成熟的软硬件方案,产业已基本具备量产条件。

2.  今年陆续会有更多公司发布产品,参与进来整合资源,商业模式更加清晰。

3.  新进入者需要结合自身优势资源进行市场定位,卡住最佳时间窗口。

4.  价格不是推动市场的主要因素,应用才是主要推力。

5.  产品交互形式、应用开发资源、渠道资源以及内容合作方会是智能眼镜厂商竞争的关键。

 

附表是目前智能眼镜产业链公司信息汇总,包括公司&团队介绍、融资情况、产品细节和进度、产品优势以及下一步规划等信息。

 白皮书详细信息和咨询请联系:johnson@leiphone.com ,Weixin:johnsonjxq



 

中国智能硬件市场白皮书-可穿戴上游生态篇


 

中国智能硬件市场白皮书-智能手环篇:智能手环进入2.0时代


 

中国智能硬件市场白皮书-智能手表篇:iWatch带来的产业格局变化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