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距离“智能家居”究竟还有多远?
2014-10-15
“智能家居”是近几年科技界比较热门的领域之一,各大科技厂商的跟进更使其备受关注。但是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距离所谓的“智能家居”貌似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许多智能家居设备也由于功能和体验等方面的短板而处于滞销状态。
美国科技博客网站GigaOM的知名撰稿人斯塔西·希格金波塔姆(Stacey Higginbotham)近日发文对智能家居的发展前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下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现如今,大部分人对于智能家居并不感冒,来自市场研究机构Parks Associates的数据显示,目前只有13%的家庭所拥有的互联网设备不是电脑、手机或平板,由此可见智能家居距离大众消费者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上周我在一次会谈中与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物联网标准团队曾就“如何让消费者适应智能家居”的话题进行了探讨,随后也获得了一些基本成熟的想法。
目前的智能家居尚不能让人满意,为何这样说呢?在我花费300美元为我的客厅添置飞利浦Hue智能灯之前,我不得不考虑一下我为何需要它们。幸运的是,我本人对IFTTT(If This Then That)这样的工具比较了解,所以我能够看到将家中的照明系统与网络服务连接之后可以带来的巨大便利,比如提醒我注意股票的走势、与我的编辑进行联系以及对我丈夫进行定位等等。
但是,相对于人们已经比较依赖的Wi-Fi网络来说,对智能家居几乎没有什么依赖性,所以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人们真正接受这些物联网设备,让人们能够有对家庭进行自动化改造的冲动。
在我看来,目前一共三个阻碍因素,分别是产品的营销推广、售价以及人们对个人隐私的担忧。
为何需要智能家居?
对于智能家居设备的营销人员来说,尽管他们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个美好的前景,比如当孩子下学回家踏入家门后能第一时间获得对应的信息,比如智能家居设备能够在家庭成员一早醒来时就能进入待命状态等等,但是消费者往往并不确信这些看似诱人的前景,所以营销人员更应该从消费者最基本的需求出发。
我们有必要弄清楚“智能家居”的概念,它是全自动的么?它是很好玩的么?它是节能的么?没有人知道智能家居能给他们带来哪些便利,或者他们为何需要智能家居,这也正是许多消费者在发给我的电子邮件中询问最多的问题。
上述这种情况和营销困局实际上涉及到另外两个问题:智能家居是相互共享的,同时也是比较复杂的。这两个问题都需要人们对智能家居设备有一种新的认识,让他们能够了解到相对于目前的科技产品来说,这些设备在相互连接之后能够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举例来说,目前科技行业针对电脑和手机这两个领域的营销做得非常成功,并将它们变成了大部分人都拥有的私人设备,但是对于智能家居来说,显然还远远未能得到这种状态。
所以从营销角度来看,我们很难弄清楚如何去销售一台高度私人化同时还具备共享性的设备,试想如果你的智能设备都是通过手机或手机应用来触发的,那么对于客人、孩子或整个家庭而言都会是个难题,毕竟有的人使用的Android手机,而有的则使用iPhone,所以很难进行统一。
家庭Hub的发展
在谈及智能家居的复杂性时,我们先从一个基本前提说起。目前大部分家庭Hub厂商所提供的超级详细的编程式解决方案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厂商所设定的智能家居设备应用逻辑往往与真实的使用环境有所脱节,前者大多比较死板,而后者的要求则比较灵活,所以这就很容易让消费者丧失对智能家居的兴趣。
另外一个问题是人们通常不过购买一整套的智能家居设备,而是购买数台自己真正需要的设备。通常情况下,这些设备都需要被连接到云端才能正常使用,那么这自然就会给设备厂商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额外的成本投入以及设备可能会在断网或API阻断的情况下出现崩溃的情况等。
如今Hub已经成为智能家居的主要解决方案,它们通常拥有足够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Wi-Fi网络和断电继续工作等,但是这仍然需要消费者能够用类似工程师的思维对这些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但实际上这并不合理,我们不能让消费者像工程师那样经过多种尝试之后才弄清楚自己的真正需求,而是从一开始就能够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让智能家居设备能够迅速融入到他的生活中并扮演重要的角色。
让一起互相联通
目前的解决方案有两种,要么就是给设备加入学习算法,或者是利用AllJoyn或Open Intercommunication Consortium等通讯协议或框架在设备之间建立联系。利用这些技术,用户的设备可以从周边环境中获取相关信息,然后将用户的需求传递给任何联网的设备。可惜就目前来看,这些学习算法非常迟钝,Nest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AllJoyn和其他一些类似的物联网框架(例如IBM用块链、Telehash和BitTorrent三种技术研发的开源物联网框架Adept)非常有趣,但只有广泛推广采用之后才会真正体现价值。搞不好这些技术就会成为又一个DLNA,听起来是解决音频视频兼容性,让个人PC、消费电器和移动设备达到互联互通的“灵丹妙药”,但最终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前雅虎高管汤姆·寇特斯(Tom Coates)创立的初创公司Product Club推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可以保证这些设备互相之间联通并各司其职。他设想中的这种“家庭设备聊天室”服务可以让用户登入一个虚拟的聊天室,看到每一件智能家居设备是怎么“想”,怎么“做决定”的。这是一个有趣的提议,不过需要更高一层的人工智能技术才能最终变成现实。设想一下,某位用户第二天早上要赶飞机,他晚上登入这个虚拟聊天室,确信他的智能管家能够为他安排好一切,让他可以一起床就能安心去赶飞机,这是一件多惬意的事情。
智能家居应该是让用户能看到家中正在发生的一切,影响那些设备作出的决定,而不是为每一台设备编写运作的程序。
智能家居太昂贵了!
更换智能家居设备的费用非常昂贵,新产品的成本可能是旧产品的5倍甚至更高。例如,Nest智能恒温器的价格是250美元,而此前我家里使用的Honeywell智能恒温器的价格是70美元。即将推出的August智能门锁的价格是250美元,目前市场上Kwikset 智能锁的价格是30美元。
大多数人不会迷信高科技,特别是考虑到上面已讨论的市场营销问题。当然有许多方法来解决智能家居设备成本过高的问题。一种方式是突出设备的性能。同样,Nest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有一次,我出席一位朋友的家庭宴会,这位朋友是一家非科技公司的CEO。我注意到她家墙上安装了Nest恒温器,就问了有关该产品的情况。她告诉我,她喜欢这款设备,摆弄该设备带给了她很多乐趣。事实上,当天她早早地就回到家里,为的是调低家里的温度以迎接晚上的宴会。她对此毫不介意,因为她喜欢摆弄该设备。
她提前回家以调低Nest恒温器的温度。她开车回家就为了调好家里的温度,而本来她可以通过手机来控制该设备的。她不是一个愚蠢的女人,但显然她并没有注意到Nest恒温器具有远程访问功能。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功能的存在。Nest恒温器是她家中的一个漂亮的装饰品,同时她也非常注重该设备的学习能力。
这些学习能力成为人们漠视智能家居设备成本的另一个原因。这让你改变了看法:Nest不是一个恒温器,这是一个会学习的恒温器。远程访问不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功能,很显然,你为这些设备具有学习能力而付出更高的成本。
August智能门锁的情况也类似。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贾森•约翰逊(Jason Johnson)会告诉你这不是一把锁,它是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能按照你的指示,让某些人进入你的房子,即使你不在家。是否因为这样的原因,这把锁就值250美元?我不知道。
但智能家居设备的成本将下降。我们正处于消费产品生产转型的早期阶段,随着需求的增加,Wi-Fi模块和微控制器的成本将逐步下降。摩尔定律将会证明这一点。
更多担心
对于智能家居最后的担忧,是病毒可以入侵你家的灯泡或访问你与谷歌服务器连网的摄像机镜头。对此,人们提出了许多方法和措施。
但我认为,消费者将不得不自己发挥一定的作用,如更新自己的密码,为自己的系统打上补丁,并及时了解可能发生的问题。设备制造商同样也要做这些事,而且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如让用户及时了解安全升级信息,不断测试安全漏洞等。当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从出货开始就面临被破坏的可能性。
政府也要发挥一定的作用。在安全性方面,政府监管机构应处罚那些重复出现问题,或不及时更新软件的公司。在隐私保护方面,政府监管机构应就元数据(MetaData)出台规则,而不仅仅是防止企业泄露个人身份信息。我们还需要禁止不合理搜查和扣押数字设备的行为,将其作为公民权的一部分。
底线
正如你所看到的,解决这些问题不是简单地告诉消费者,他们可以花普通设备5倍的成本来获得连网的体验。高端家庭自动化供应商Savant的一位销售人员曾经告诉我,未来几年,人们会如同接受室内管道一要接受智能家庭设备。当然,这人是出售智能抽水马桶的,但我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让消费者购买智能家居设备,关键是要解决其安全和隐私问题,同时要让消费者了解设备的成本和功能等。
我们需要解决智能家居设备的法律、设计、工程和通信等问题,然后再回到服务和产品本身,最终让消费者可以没有顾虑地使用它们。毕竟,我们人类创造工具是为了去适应它们,而是让它们能适应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