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将迎井喷 中国须突破瓶颈
2015-01-05
作为当前服务机器人产业化的高端领域,突破人机互动技术一直是一道门槛。但在相关专家看来,在服务机器人上,中国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并不大,中国预计3~5年内很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2014年12月21日,在“服务机器人产 业分析”分论坛上,新加坡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副主席葛树志站在众人瞩目的演讲席上,不无自豪地说 “机器人走进家庭,走进社会,这不是一个预言。”而在六七年前的时候,他就在大力倡导研究“人机互动”这一世界级重点课题。不过,那时在国内说“人机互 动”似乎多少有些遥远。
权威统计数据透露,在世界范围内,目前服务机器人接近2500万台套、280亿美元市场,预计2017年服务机器人产值将超过工业机器人,达到500亿~700亿元美元。
2017年产值700亿美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863计划“十五”机器人主题专家组组长王田苗也表示,“服务机器人时代,正在悄悄走近我们。”
权威报告透露,在世界范围内,以家庭个人服务机器人与特殊环境服务的专用机器人为主产品销售,以个人、家庭、行业服务为特征的服务机器人接近 2500万台套、280亿美元,超过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一半。王田苗预计,2017年服务机器人产值超过工业机器人,达到500亿~700亿元美元。
王田苗还举例说,“IROBOT清洁机器人以年增长25%以上速度发展,达芬奇医疗外科机器人净利润35%以上,以色列可穿戴式康复机器人公司上市当天市值达到80亿美元,国内大疆无人机销售额3年增长80倍等。”
“机器人从工业走向服务,尤其是创新性的服务机器人具有爆发性成长的特征,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关注。”王田苗强调。
王田苗解释说,这个领域是年轻人创业的乐土,不仅创造着实用技术,还在创造市场需求,但因为没有统一的产品形态和技术体系,仍处在分散化的高速 发展阶段,但都具有高成长性,比如家庭清洁自主吸尘器、擦窗机、监控器、医疗外科机器人、可穿戴医疗康复机器人、军用无人机与地面侦察机器人、物流移动机 器人等。
2014年初,谷歌拟以32亿美元收购智能家居公司NestLab,为其进军数字化家居领域开启了一个“便捷通道”。据《华尔街日报》撰文称,谷歌的野心可能不止于此,目的可能要控制用户的“衣食住行”。
突围“人机互动”难题
“操控对于服务机器人很重要。比如我们经常谈机器人能帮助我们打扫房间、收拾桌子,很多人研究这个领域但产业化不成功。但有一些特定的机器人,比如医院的机器人帮我们运东西,就是一种操控。”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马修·梅森表示。
马修·梅森坦言,在家庭服务方面,机器人操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它们要识别出一些直接简单的动作。也就是说,服务机器人需从模拟人类的一些简单动作开始,从而达到操控。实际上,这个领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机互动”。
与工业机器人相比,服务机器人实现人机互动的难度大得多。王田苗解释说,“从载体、机械到感知,到智能控制,加上相关的交互,机器人体系在工业上是完备的,可以相互借用和支撑,但在服务机器人上就很难支撑,包括软体、感知、人工智能及人机交互。”
2014年12月20日下午,在央视《对话》栏目直播现场,一台递送话筒的服务机器人,迟迟不能正常操作。无奈之下,主持人只好调侃说,服务机器人看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实际上,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也成为服务机器人多年来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关专家认为,日本在服务机器人,特别是赡养老人陪伴机器人上技术做得很好,但仍未大范围产业化,核心因素是担心机器人失控。
在葛树志看来,服务机器人不止是功能的简单叠加,机器人也不一定非要有胳膊有腿,但一定要有对话等感情互动。他强调说,“人机交互一定要安全,一定要互动,一定要自适应,这涉及多个关键技术的突破。”
德国汉堡大学多模式技术研究所主任、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副主席张建伟也表达了乐观态度,“中国比国外差距较小,因为我们有物美价廉优势,有很大的用户市场,容易测试,服务机器人完全有可能3~5年内弯道超车,与其他国家同台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