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爆发式增长,助力珠三角制造业升级
2015-01-08
近一两年,珠三角工业机器人产业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期。如何利用机器人为制造业解困并向“智造”升级?珠三角地区的经验对中国这个“制造大国”有着特别的样本意义。
困境在哪里
困境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劳动力成本问题;其次是土地紧缺和环保压力;更大的困境来自全球制造业竞争的压力。
近日,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协 同创新研究院筹建办公室正式挂牌,一批手握机器人制造核心技术的企业已经进驻。该基地的负责人,是全球机器人产业的领军人物、香港科技大学自动化中心主任 李泽湘教授。“国内机器人产业才刚刚起步,我们将与其他机器人产业基地进行差异化发展。由于东莞及珠三角3C——电脑、通讯、消费电子产业规模庞大,基地 首先将针对3C产业进行机器人开发。”李泽湘说。
不惟东莞,各类机器人产业基地在整个珠三角正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广东省去年出台《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将工 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作为发展的重点方向。去年至今,从广东省级层面到广州、深圳、佛山等制造大市,无不依据各自产业规划推出了相应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新政, 形成了各自的思路和做法。
困境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劳动力成本问题。其次是土地紧缺和环保压力。更大的困境来自全球制造业竞争的压力。“最可怕的是没有订单。”黄小检 说,珠三角制造业当前承受着来自低端、高端竞争的双重压力——东南亚的低成本和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的趋势。制造业走向高端是唯一的出路。
缺失如何看
目前国内有超过1000家机器人集成商,但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只有极少企业能够自主生产。核心技术的缺失使企业面对未来竞争缺乏信心。
在广东地区,一些龙头企业已经在关键零部件方面有所突破,如广州数控在控制器方面国内领先,巨轮股份在RV减速器方面打破了国际垄断。但至少在目前,他们还无法撼动国内大市场。
面对严峻的形势,珠三角各地不约而同地制定了集群化推进机器人产业的策略,并出台了相应政策。因为单个企业力量有限,只有将他们聚集起来,协同 攻关、持续创新,才能尽快弥补产业链薄弱环节,摆脱受制于人的现状。在佛山,利迅达、嘉腾、鼎峰、广锻4家机器人龙头企业联合研发的全自动化冲压“无人车 间”,就是产业链协同创新效果的最好证明。
瓶颈是什么
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是否还存在难题?如果说过去的障碍主要在于行业认知和接受度,那么现在最大的障碍无疑是资金。巨大的投入令许多中小企业望而 生畏。事实上,机器人在珠三角制造业中的大规模应用始于去年下半年,不到一年时间,机器人已渗透家电、汽配、电子信息、食品等诸多行业,并给这些行业带来 了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