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市场分析 > 智能手机联姻移动支付,Iphone进入时机成熟?

智能手机联姻移动支付,Iphone进入时机成熟?

2015-01-22

智能手机联姻移动支付,Iphone进入时机成熟?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原材料产业研究中心  申燕

    随着Iphone6手机的发布,苹果支付得到证实,与此同时,苹果已同部分主要信用卡机构达成了合作协议,万事达卡也表示,万事达卡持卡人可以通过iPhone6、iPhone6Plus以及AppleWatch等设备进行消费和交易。种种迹象表明,苹果公司的进入,使大众进一步了解NFC近场支付,同时,苹果手机通过加入移动支付功能进入移动支付领域也是其市场竞争战略的必然选择。对于发展日益多元化的支付领域而言,移动手机支付是一个对软件技术、用户体验、硬件设施等各项条件依赖性很强的领域。苹果公司的介入,将很大程度上推动移动支付领域的快速普及,构建软、硬件和服务体系的全方位链条,加速产业竞争,用市场竞争的手段不断推动技术升级。这一战略举动将对全球移动支付领域带来不小的冲击,同时也将促进移动支付领域的快速发展。

1.NFC移动支付市场空间巨大,近场支付将改变大众的支付习惯。

    移动近场支付能够将手机变成了广大消费者的钱包,解决了大量的小额现金交易和各种银行卡、会员卡带来的不便,能够极大的提升社会经济的效率。据赛迪顾问统计,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到189亿美元,未来5年将以每年5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至2018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突破1300亿美元。如此大的市场空间,将为移动支付链条中的企业提供巨大的机遇。但是近场支付涉及电信运营商、银联银行等金融机构、终端硬件制造商、软硬件产品服务提供商等诸多产业链环节,目前的技术标准难以统一、用户使用习惯难于改变,使该项技术应用未能大量普及。但伴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终端的普及、4G网络的推广、二维码技术的使用以及移动支付标准额确立和统一,特别是智能手机支付的便捷性提升了用户的支付体验,移动远程支付将会逐步摆脱技术束缚,进入高速成长期。

2.各大手机厂商已于苹果前布局移动支付领域,手机支付模式日益成熟。

    虽然三星、HTC等多个手机厂商虽尝试通过手机终端接入移动支付领域,但受制于软件硬件技术、厂商间的利益制约等因素,全球化的移动支付模式未能很好的构建和普及,但在中国市场却有了较好的发展先例。国内OPPO手机在2012年进入移动支付领域,短短两年间在一定区域内推广了很好的支付应用模式,如在某一区域内利用手机在公交、地铁、部分商超、便利店、影院、加油站、停车点等地方消费。2014年,OPPO通过与中银通的合作,支持了国内近300家银行的在线支付功能,并于同年实现了全国35个大中城市公交、地铁的移动支付应用。而诸如苹果、三星等国际品牌手机介入NFC移动支付领域,将可能实现全球化的便利支付模式,苹果也将借助日益成熟的技术与应用模式为其带来更多的客户群体。同时,NFC配套设备日益发展成熟,此时苹果的介入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3.苹果借助其高人气和市场占有率,将加快移动支付模式的普及应用。

    每个苹果新款手机的发布都会是一场空前的用户抢购战,苹果在手机行业内的用户欢迎度是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苹果的高人气和市场占有率很可能快速改变用户的支付习惯,让拥有苹果手机的用户能够在购物时更快的结账,更方便的管理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增加客户粘性。

4.苹果进入移动支付领域将构建完整的服务链条,冲击现有移动支付厂商单一的盈利模式。

    众所周知,苹果公司的产品和配套产品多样,其非常善于将自身产品做成生态链上的闭环,从而达到非常好的用户认知度。通过在现有产品中增加支付软件和服务,将有助于苹果公司其他产品和服务功能的升级,对于现有的仅依靠卖软件、卖硬件、提供服务等单一盈利模式的移动支付厂商竟是一场巨大的挑战,同时对于手机竞争厂商而言,若不能在技术、功能、服务等领域推陈出新,将很难应对苹果手机业务的竞争。

5.以市场竞争方式推动技术升级,加快全球移动支付产业发展。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市场竞争的推动。此次苹果公司介入支付领域,无论是对于手机产业,还是移动支付产业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苹果通过其高端和大规模的用户体验正在逐渐的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同时激发并加快了软、硬件厂商推陈出新的步伐。竞争将导致创新模式的涌现,从而快速解决当今支付领域的发展瓶颈,加快全球移动支付产业发展。

(此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供内部参考)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