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和爱立信专利大战,“山寨红利”走不远
2015-02-02
大洋彼岸苹果和爱立信大战正酣的专利诉讼,再一次搅动智能手机行业敏感的神经。战火虽未烧到中国,但近年来频频上演的专利大战警示我们: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要,要在市场站稳脚跟,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不可或缺。
曾几何时,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手机成为山寨的重灾区,其后果是自主品牌在市场抬不起头,处于产业链低端。所幸的是,中兴、华为等国内手机厂商这些年注重专利的研发和积累,政府也加大了对自主知识产权的扶植和保护。一批知名手机品牌兴起,品质提升,走出国门。
我国手机厂商的转型路径,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写照。中国互联网曾经以“C to C”(Copy to China)模式闻名,从 软件系统,到智能终端,再到搜索、社交等互联网应用,模仿成风,创新者权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脆弱,无序的市场 严重打击了创新的积极 性。而今,得益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中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创新热土。比如,通过有效地打击震慑网络侵权盗版活动,一批专心研发的软 件企业兴起;打击网 络视频盗版,保障了内容生产的收益,优质的原创内容正遍地开花。
目前,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自己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互联网业界的共识。在决策层面,更多人也认识到,从制造大国到创新大国,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保驾护航。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迫切,还在于中国互联网“山寨红利”已经基本被消耗,只有创新创造才能壮大做强自己。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20年,我们充 当的多是 “跟跑者”,技术和产业的深入融合,加上互联网的巨大体量,使得我们长时间内尽享模仿和技术后发优势的甜头。但随着互联网及其应用的不断深入, 技术应用的 红利正逐渐消失,拓展新蓝海,互联网行业亟须突破性的创新。实际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交互融合,已经将互联网发展推向了 新阶段。新时 代呼唤新技术,谁能领跑胜出,既检验互联网发展的成色,也考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设计的智慧。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 系不断完善、执法手段不断加强、行政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不能否认,互联网知识产权问题仍不少。过去 20年,我国互联网快速甚至野蛮成长,在取得超常规成 就的同时,也因为疏于对知识产权的系统性设计和梳理,为互联网行业创新创业留下后患。从门户网站、 网络游戏,到电子商务、网络视频,再到智能硬件,每一项 新技术、新应用都可能因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而举步维艰,互联网在顶着“山寨大国”的帽子前行。移动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新问题,使 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更严峻的挑战。网络著作权纠纷形式多样,山寨APP泛滥,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立 法滞后、侵权成本低、取证困难的问题仍未解决。我们要正视问 题,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站位看待知识产权保护。
互联网不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外之地”。如果任由山寨、盗版横行,任何新技术刚一研 发出来就被成千上万地“克隆”,“用智慧升级中国制造”就 会是一句空话。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创新、保发展、保未来,创新应得到更多尊重和回报,知识越来越 值钱。这也启示行业参与者,要率先进行产业布局,为知识 产权埋单,抢先收获知识产权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