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如何搞定预装在系统中的“蛀虫”
2015-02-04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和手机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友谊”,大部分时间手机不能离手,甚至惺惺相惜乃至相濡以沫。开始爱上手机的硬件和软件,开始折腾其微信,微博,视频,拍照,开始尝试用手机完成“高难度”动作,从无节制的消费到随时随地上网的期待,再到埋怨手机里的大堆预装软件,埋怨它们不实用,占据大量手机内存,直接影响手机运行速度,继而开始转战刷机。面对这样一份爱恨交织割舍不断的“人机”情感,让多数人在不知不觉中被贴上了“手机控”的标签,但同时也让更多手机用户不堪其短信骚扰,那些隐蔽和难以根除的恶意软让用户更加头疼,而在这些泄露用户信息,或偷取流量与话费的垃圾预装软件,通常伪装成原装手机出厂预设软件形象的垃圾软件影响更为恶劣。
提及预装软件,从APP开发商和渠道商的角度出发,谁都不希望自己内置在手机系统内的软件被用户轻易卸载删除,但是类似ROM助手之类的软件,不仅可以ROOT权限,而且自带删除预装软件功能,严重威胁很多垃圾预装软件的推广。
一位朋友也是一名智能手机用户,去年8月份购入一台千余元的国产安卓智能手机,没料想到,在点开手机自带浏览器后,就被见缝插针弹出广告网页与不良信息严重骚扰。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还可能泄露个人信息,造成财产损失,比如一些用户会在不经意的误操作过程中,被页面引导至手机号注册环节,导致一天之内卡内百元话费变迅速蒸发。类似这样的钓鱼式垃圾软件层出不穷。2014年11月,工信部就加强智能终端进网管理专门发文,皆在严控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中预装软件的乱象,但是预装乱象,至今成效如何,也是众说不一。
为什么要在用户手机上预装软件?
刷机预装可能大部分用户都了解一二,主要来说说厂商预装,一般情况下,单台手机每预装一个软件,手机厂商可以向软件商收费八毛五块钱不等,这样一来,手机厂商能降低手机生产成本,从而在竞争中形成价格优势,而软件开发商则通过预置软件推广了软件,增加了用户使用量,进而实现其经济利益。值得用户关注的是,这些预装软件多为收费应用,一旦用户激活,就会产生费用,甚至有应用程序在手机内潜伏近3个月后,会自动以短信的方式扣费(比如一条0.5元,用户很难发现),手机厂商和软件商从中瓜分这些利益。
简单说一下刷机预装,就是用户在刷机时装上去的预装应用,主要从用户使用中直接收费;软件本身免费,通过增值服务收费和渠道收费;总之正是基于各种利益,手机预装软件市场才会乱象丛生,而用户则成了最后的买单者!
新规则难以执行
其实通讯业界也在试图打造一个更为“干净”的品牌联盟,在2013年的时候,在中国反网络病毒联盟大会上就公布了其中9家电信与运营商和专业游戏运营商“自律白名单”,并希望移动互联网生态中软件开发者,应用商和安全软件这三个关键环节进行约束。
但是垃圾预装软件的利益链如此庞大,环环相扣,政策也好,自律也好,效果并不明显。纵使监管新规出台后,智能终端企业的出厂检测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所以目前为止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市场上的相关工具对自己的手机进行root和卸载删除垃圾预装软件,目前很多的用户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对手机进行刷机,从源头杜绝垃圾软件预装行为。
如何搞定预装在系统中的“蛀虫”
智能手机普及,大部分用户都正在遭遇手机“软件门”现象,绝非孤例,在2006年至2009年三年间,针对网络不良与来及信息举报中心就手上千起投诉,投诉最集中的问题就是垃圾软件“难以卸载”这个问题。
对此问题,相关专业人士给出建议是利用手机市场中的一些辅助工具来卸载删除不明来历的垃圾预装软件,这一点ROM助手做的比较到位,应当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倘若不解决,垃圾预装软件层出不穷,会严重干扰用户体验,侵犯用户权益。针对用户如何搞定预装在系统中的“蛀虫”,需要厂商在用户体验上进行反思。大部分手机用户希望看到的是手机厂商能够少安装一些预装软件,且每款软件应当是受到检测的安全软件,这样用户才能拥有一个安全的手机系统,而不是将很多不必要的垃圾软件统统摆在手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