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LTE/4G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2015-02-06
赛迪顾问 通信产业研究中心 赵越
2014年中国LTE/4G产业发展概述
2013年底,中国政府主管部门向三大运营商发放TD-LTE标准制式4G网络的运营牌照,由此揭开了中国LTE/4G产业快速发展的大幕。2014年6月,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开展TD-LTE/LTE FDD混合组网试验的申请获批,在内地部分城市开展LTE-FDD与TD-LTE标准的融合组网试验,并提供相应的4G服务。2014年作为中国4G元年,中国通信系统设备及终端制造、网络运营等主要产业环节取得了全面发展。
在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进入中高速阶段的新常态之下,中国LTE/4G产业全面发展,大大加快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网络体系的建设进程,并逐步融入中国的产业与经济发展,对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网络建设及运营突飞猛进:截止2014年12月,中国移动在内地超过340个城市开通4G网络业务服务,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获批开展LTE-FDD/TD-LTE混合组网的城市也超过百家;2014年三大运营商累计建设4G基站达到70万个, 4G用户规模超过9000万户。
系统设备TD-LTE主导市场:伴随着中国移动TD-LTE标准制式4G网络快速建设的进程,以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LTE-FDD/TD-LTE混合试验网络的建设,中兴、华为等国内厂商成为三大运营商系统设备的主流供应商,爱立信、诺基亚、阿朗等国外厂商也积极参与网络建设,TD-LTE设备占据2014年中国移动通信设备的主要份额。
终端产品种类及容量迅猛增长:随着4G网络全面商用及硬件成本逐步降低,中国智能手机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三大运营商及手机厂商的共同努力下,LTE终端的种类及出货量快速增长,全频多模手机及各类数据终端同步发展,国内品牌全面爆发,国外品牌的优势仅在高端市场。
运营服务业
建网规模史无前例:2014年中国三大运营商在4G网络建设的投资超过2500亿元。作为全球移动通信用户最多的运营商,中国移动2014年在4G网络建设上的投资达到2000亿元;中国电信2014年全年资本开支为803亿元,其中用于建设4G网络的资金达到400亿元;中国联通2014年4G网络建设投资达到100亿元.
截止2014年12月,中国移动4G网络基站规模达到70万个, 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的4G网络基站规模超过20万个,三大运营商4G网络基站规模接近100万个。中国移动在两年内建成全球基站规模最大的4G网络,在全球移动通信发展史中,其资金投入、建网速度、基站规模均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
用户规模跨越发展:截至2014年12月,三大运营商4G用户规模达到9000万户,中国移动的4G用户突破8000万户,占全国4G用户量的90%,跃居全球4G网络用户数量最多的运营商,中国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4G市场。
设备制造业
设备厂商喜获大单:2014年 三大运营商在4G网络设备上的投资超过2500亿元,中国移动在TD-LTE网络建设的投资达到2000亿元。在全球移动通信市场发展速度日趋平缓的环境下,中国4G网络的大规模建设,给全球主流的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厂商注入了活力,并进一步巩固了华为、中兴等国内厂商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设备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2014年中国4G网络设备占据移动通信设备整体市场的份额超过80%,基于中国移动4G网络建设进程的加快,TD-LTE网络设备占据4G网络设备整体市场的的份额也超过了80%。
中外企业竞合发展 :自2012年以来,中国移动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4G网络设备招标,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分别进行了二次较小规模的4G网络设备招标。截止2014年底,国内厂商及国外厂商在中国三大运营商4G网络设备市场的份额分别为70%及30%。
2014年 5月公布的中国移动TD-LTE网络二期集采招标结果显示,按各厂商提供的载频数占据份额统计,国内厂商的份额为74%,比一期集采份额有明显增长。
在华为、中兴等国内厂商大力拓展国内4G网络设备市场的同时,爱立信、诺基亚、阿朗等海外企业也积极参与了中国三大运营商4G网络的建设。2014年10月,诺基亚与中国移动签署了包括TD-LTE网络设备在内的9.7亿美元供货合同,表明国外厂商将继续拓展中国内地的TD-LTE设备市场。
终端制造业
运营商集采催生市场:2014年三大运营商在加快4G建设的同时,也加大了4G终端的集采力度。其中,中国移动4G智能手机集采数量超过4000万部, TD-LTE终端的销售量超过1亿部;中国电信手机集采数量达到6000万部,手机销量达到9000万台。
自2014年9月,国内4G手机出货量已经超过2G和3G手机出货量的总和,4G手机成为国内手机市场的主流产品。工信部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底,4G手机出货量累计1.4亿部,上市4G手机新机型718款,占同期上市新机型的36.8%,五模4G手机价格降至800元,三模4G手机价格降至400元。
2014年1月,中国移动与苹果公司终于达成合作,推出了支持TD-SCDMA及TD-LTE标准制式的iPhone 5s。2014年9月发布的iPhone 6/ iPhone 6 plus,则支持中国移动TD-LTE标准。国内主要手机厂商,均推出多款支持中国移动TD-LTE网络的产品。目前,全球已有129家终端厂商参与到中国移动TD-LTE 终端产业链,支持TD-LTE的手机终端已经由最初的20余款增至617款,其中千元智能机达到360款,占比60%。4G手机最低价格降至399元,中国移动自主品牌M811、M812终端业已上市,数据卡、MIFI、CPE、双卡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产品形态不断丰富,为客户提供了多种选择。
国内企业后发优势:中国4G网络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国内终端厂商赶超国外领先厂商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尽管国内高端智能手机的市场仍由苹果、三星占据,国内厂商则在高中低端全线产品发起冲击。华为Acend Mate7在高端市场表现亮眼,小米则以互联网商业模式成功拓展低端产品市场,中兴、酷派、联想等国产厂家也收获了大笔订单,2014年1-11月国内TD-LTE手机市场,国产品牌占比高达76.8%
趋势展望
随着LTE-FDD标准制式网络运营牌照发放的临近,2015年将迎来中国LTE/4G网络建设、市场运营及终端发展的全面爆发阶段。
网络建设:LTE-FDD/TD-LTE网络同步发展
中国移动为了进一步巩固在4G网络覆盖上的优势,将保持TD-LTE网络投资力度,2015年中国移动计划新建4G基站30万个以上;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则力争扭转4G网络建设进程滞后的被动局面,将加大LTE-FDD/TD-LTE混合网络建设的投入,二者新建基站规模将达到50万个。预计三大运营商2015年在4G网络建设上的投资规模,将与上年的2500亿元持平。
2015年中国移动将保持在4G网络建设上多年积累的绝对优势,在进一步扩大其2G/3G网络用户向4G网络的迁移规模的同时,抢夺更多的竞争对手用户;一旦LTE-FDD牌照正式发放,中国联通将全面推进其“双4G”战略,在全国主要城市大干快上,快速扩展LTE-FDD/TD-LTE混合网络的覆盖范围;中国电信也将借助自身优势和网络特点,加快其精品4G网络战略的实施进度。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在同步发展LTE-FDD/TD-LTE网络的同时,仍需兼顾3G+4G协调发展的平衡局面,2015年将成为三大运营商4G网络建设、市场应用竞争的关键阶段。
市场运营:用户发展规模翻番
随着中国移动TD-LTE网络的全面覆盖,以及中国联通、中国电信LTE-FDD/TD-LTE混合网络覆盖范围的迅速扩大,三大运营商4G用户市场在2015年将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预计2015年中国4G用户将比2014年翻一番以上,达到2亿户。
中国移动2014年10月的运营数据显示,其4G用户较上月增长1350.1万户,单月增长幅度超过千万户。按照中国移动2014年4G用户的发展速度,到2015年底,其4G用户规模将超过1.5亿。而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为了缩小与中国移动的差距,必将加大4G市场拓展的力度,改变中国移动独霸4G市场的局面,借助LTE-FDD/TD-LTE混合组网的优势,二者将加快追赶步伐,预计2015年底,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4G用户规模将达到5千万户。
系统设备:国内厂商为主、国外厂商全面参与的格局不变
随着LTE-FDD标准制式牌照发放的临近,2015年新建LTE-FDD基站的份额将大幅增长,预计将占据全年新建4G基站的30%以上。未来两年,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结构仍将由LTE设备主导。随着4G网络建设的全面启动,三大运营商4G网络建设进程将进一步加快,2015年国内LTE移动通信设备的市场份额将快速增长,预计将达到移动通信设备市场的85%以上,三大运营商在TD-LTE设备上的投资将占据LTE设备整体市场的60%以上;到2016年,LTE设备市场份额将占到移动通信设备市场的90%以上,3G网络设备市场份额将降至10%以下。基于华为、中兴等国内厂商的稳步发展,未来一段时期,中国4G网络系统设备市场将保持内厂商为主、国外厂商为辅的格局。
终端厂商:国内厂商后来居上,价格平民化
随着4G用户规模的迅速增长,全频多模手机将成为未来终端市场的主导产品,各种各样的全网通智能终端会成为主流,专属某一家运营商制式的手机将成为过去。
价格战将成为终端市场的常态,主流4G终端产品将进入千元时代。主要国内终端厂商均将实施线上线下双品牌战略,力争在市场销量及用户体验两方面实现均衡发展。借助中国4G市场的发展,华为、小米、联想等国内终端厂商将抓住机遇,力争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三星、苹果等国外厂商将固守高端市场。
综合来看,未来几年中国通信行业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时代,LTE/4G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有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进而带动信息消费水平的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