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烹制科技盛宴
2010-05-05
作者:来源:科学时报
“我宣布,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伴随着国家主席胡锦涛洪亮的声音,中国人期盼百年的世博会正式拉开帷幕。
据世博局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世博会开幕后前两天,入园人数均超过20万人。截至5月2日,共有160多个场馆对外开放。各种科技手段的充分利用和展示,让2010年上海世博会打造了一届科技世博、绿色世博。通过科技创新,人们能真正体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打造科技盛宴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蓝色多瑙河》表演中,有一个特殊的细节特别引人注目:从舞台台口位置升起一组凌空浮球,随着音乐节奏而上下优美地摆动着,并随着灯光变幻出各种鲜艳的色彩,如梦似幻,且收放自如,悄然隐藏。
“有人认为里面冲了氢气,但它要飘着,也有人说它用线拽着,其实都不是。它是巧妙地利用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动力学原理。”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总导演腾俊杰在谈及开幕式高科技应用时介绍。
据悉,这一创新成果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它通过小球底部的风管提供风力,托起直径约600毫米的空气悬浮球,并且每个小球都可以调整底部风力的大小,控制小球升降、速度与高度等,可以控制其形成许多美妙的造型,错落有致,精美绝伦。
而类似的科技创新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式中几乎随处可见。
“从开幕式的创意开始,我们就投入了对科技的关注,超乎想象的科技内容,一些经过精心演绎的科技项目,同样具有巨大的欣赏价值。”腾俊杰说。
而立足创新、精美、生态,及艺术与科技的突破性融合,正是开幕式创作团队对世博理念优质呈现的唯一方式。
事实上,不仅仅是开幕式,整个上海世博会都在充分运用各种科技手段打造“科技世博”。从5月1日至发稿前,记者在参观采访几十个展馆后发现,无论是展馆本身的设计,还是展馆所展出的内容,世博会都在向人们见证着人类的科技创新。
例如,记者参观过的展馆中80%左右都用到了3D影像技术,将3D影像技术与艺术设计完美结合,向观众形象地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信息。
自世博会诞生以来已有159年时间,世博会也成为许多新理念、新知识、新文化、新技术、新产品展示的舞台。尤其是众多新的科技产品和设想都会利用世博会的舞台首次向公众亮相。
159年后的今天,人类科技早已今非昔比。展示高科技和创新技术,尤其是环保、节能等方面的新技术成为上海世博会的最大亮点。也难怪,更多的人将世博会形容为一场科技的盛会,世博场馆更像展示各国高新技术的科技馆。
低碳环保理念处处彰显
321辆纯电动汽车,包括120辆纯电动客车,61辆超级电容客车,140辆纯电动场馆车;500辆混合动力汽车,包括150辆混合动力客车,350辆混合动力轿车,是上海世博园内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世博会彰显低碳理念的一大亮点。
不仅如此,记者在采访世博会的过程中发现,中国国家馆、日本馆等场馆内也展示了各种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绿色出行”是许多国家对“未来城市”设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仅是交通,在世博园内,低碳的概念其实随处可见。以此次世博会开幕式的主舞台来说,舞台装饰全部采用了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和节电50%以上的LED新光源节能灯。
在中国国家馆中,一展区名为“低碳未来”,聚集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汽车……游客们可近距离感受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理念。通过低碳体验,展现中国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认知和努力。
作为5个主题馆之一,城市地球馆可以说是与“低碳”的理念贴合最为紧密的。展馆内设置“城市蔓延”、“危机之道”、“蓝色星球”、“解决之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五个展区,分别讲述城市的发展与过度发展造成的生态问题,展现了人类对城市及环境问题的认知、觉醒与努力。观众们在城市地球馆通过与展品的互动,可认识到城市既是问题的制造者,也是问题的解决者。
新加坡一向给人们以洁净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印象,在此次世博会上也不例外。新加坡馆的外墙开缝设计和围绕一楼中心区域的冷水池能有效调节馆内温度,冷水池中有鱼,参观者可将脚放在水池中进行“鱼疗”。
除了在展示中体现“低碳”外,一些场馆则直接在场馆的设计上融入了低碳的理念。
被称为“紫蚕岛”的日本馆也是此次世博会最令参观者追捧的场馆之一,其馆外覆盖超轻的发电膜,采用特殊的环境技术,被形象地比喻为一幢像生命体那样会呼吸的建筑。记者走进日本馆,便立刻忘记上海室外已是30°的高温。在“紫蚕岛”顶部的几个“触角”坡屋顶和通风筒的作用下,空气能自然流动并带走馆内热量,室内气温会迅速降下来,且能保持馆内空气新鲜。
西班牙馆是一座“藤条篮子”建筑,整个外墙由藤条装饰,通过钢结构支架支撑,呈现波浪起伏的流线型外观,让人感觉复古却不失创新,阳光可透过藤条缝隙洒落在展馆内部,既节能又具有保温效果。
高科技展馆最受追捧
对许多利用五一的3天假期游览世博园的参观者而言,时间是非常宝贵的。然而,记者从5月1日~3日的采访中发现,很多人愿意花两三个小时排队去参观某些“热门”展馆。这是为何?这些“热门”展馆之所以“热”的玄机究竟在哪里?
需要用预约券进一步限制人流的中国馆,无疑在世博会所有场馆中最令国人向往。中国馆带给观众的震撼,当属那幅100多米长、6米高的动画版《清明上河图》。画中,成百上千的人物都在眼前跳跃!
圆形墙面上,疏林薄雾中,两个脚夫赶着驮炭的毛驴,缓缓步向城门;此时,虹桥上已是一片喧杂,来来往往的行人中,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出行的官宦;太阳升起时,不仅能听到生意人的吆喝声,还有河里船工的号子声……
奇妙的是,在这幅动态画卷的下部,用一层玻璃一层纱的表面,通过投影机在顶部的投射,真实再现了河流的波光粼粼,将这幅著名画作的展示效果发挥到了极致。
与气势磅礴的中国馆相比,小巧的世界气象馆总建筑面积为1230平方米,展馆似“云中水滴”,由4个扁圆球体结合而成,形状如云。世界气象馆外墙采用亮白色膜结构,膜布上喷雾点全部开启时,整个建筑犹如一团云雾,阳光照耀时展馆周围会出现彩虹。
为了体验在云中漫步的浪漫旅程,领略“云顶观象”奇观,许多带着孩子的家庭首选世界气象馆进行参观。
在距离德国馆几百米的地方,就能看到群众在有序地排队等待进场。德国馆“动力之源”展厅顶端悬浮着巨大的、表面浮动着多种图像和色彩的金属感应球。两个虚拟讲解员——德国青年“严思”和中国女孩“燕燕”在展馆内与观众互动。
作为传统的工业强国,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世界闻名,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深入,德国的汽车制造业也在探索,展区中一辆环保节能电瓶轿车一次充电可行驶600公里,赚足了观众的目光。
可以看到,世博会的观众充满了对高科技场馆的渴望,感受到了科普与高科技的完美结合,观众在这里可以进行互动,可以体验未来,更可以让少年儿童早一步领略和感受科技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