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千里眼”可“监视”车俩超载
2010-05-12
作者:刘轶
运渣车超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国家每年要投入上千亿元治理超载,仍然效果不理想。但是一个革命性的系统即将终结这一现象,以后的运渣车是否超载将不用人员检查,数台电脑就可以全程监控。重庆大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一家卖工业秤(业内称“衡器”)的企业,逐步做到了如今最高端的物联网领域,公司董事长唐廷烨说,今年8月份新研制的“车载测控装置”,一个基于物联网的远程控制系统将全程注视每个运渣车是否超载,终结这一现象。
卖秤企业变物联网高手
“物联网”的概念在3年前提出来时,以做衡器为主的大唐科技惊喜地发现,自己最拿手的检测煤矿产量系统正是物联网。
唐廷烨说,物联网其实就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大唐一直在做并且在国内独占鳌头的,正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理念的检测煤矿产量系统,防止矿企逃税的系统。
这种系统通过在矿道安装传感器,再配合监控中心的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公司的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解决了地方税务的实际需求,一个税务客户安装系统后,税费收入翻了一番。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公司的产品占领了全国煤炭行业约80%的市场份额。
无心插柳的创新让大唐踩中了产业发展的节奏。“在最初进入真正的物联网研发的时候,我们很多核心部件无法生产”,唐廷烨说为了把各种检测设备串联起来,大唐缺少很多起控制作用的芯片,但是随着看清物联网的前景,大唐开始自己研发芯片,目前已经可以在核心控制设备上自给自足。
老总豪言“对手无法赶超”
由卖秤半路出家进入物联网,大唐如今到底有什么优势?唐廷烨笑一笑说,确实很多人都认为大唐缺少的是高新技术,不过目前大唐已经能做出物联网领域的“CPU”了。
打个比方说,大唐做衡器是高手,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可以串起各种衡器的大脑,那就是一个代号为DT0812的数字控制模块,相当于电脑上的CPU,对前端传感器感知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在物联网产业里,运用于行业系统的运营支撑管理平台和信息处理的芯片产品属于高价值产品,是位于顶端的设备。
唐廷烨自信地说,这会是国内独有的技术。未来行业对这个产品会有非常大的需求。在计量领域物联网,大唐的对手很难跟上。
唐廷烨能这么说,是有资本的。虽然曾有人怀疑一个卖秤的企业进入高科技领域是否能存活下来,隔行如隔山,虽然很多国际资本和高新技术企业都在盯着物联网这块蛋糕,但是计量领域的物联网,如果没有至少两到三年的沉淀和积累是不会熟悉的,所以大唐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在确立了一系列的技术优势以后,一个以控制车辆超速、超重为目的物联网系统即将在大唐手里诞生。
8月推出运渣车监控系统
你是否也在为城市扬尘而烦恼?这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于超载运渣车随处撒漏造成的。
“国家今年治理超载超限的费用高达1200亿”,说起这个数字唐廷烨就回想到自己新产品的美好前景,大唐即将在8月份推出一个远程监控运渣车是否超载和是否超速的物联网系统。
虽然每辆车需要投入1万元左右的费用,但是和其收获的环境效益和节约的大量人工费用相比,是划算的,再加上国家有巨大的相关投入,这个系统将在未来3年为大唐带来超过20亿的收入。
唐廷烨给记者描述的远景更为美妙,这种计量物联网未来还可以实现菜市场没有耍秤的,生活垃圾按重量收垃圾处置费以及节约能源等用途,前景广阔。
如何实现远程监控
在需要监控的车辆上安装重量传感器、GPS卫星定位系统和无线数据通信等设备。
通过设备实时的数据传输,监控中心可以远程监控车辆是否超载、超速和超区域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