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促成商机 动力锂电池逆势机会凸显
2010-06-01
作者:——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环节,记者在采访行业研究员时得知,汽车动力电池主要分为镍氢电池和锂电池两种。镍氢电池由于技术成熟度和成本优势,短期内仍是混合动力汽车的首选。但由于其能量较锂电池低以及具有记忆效应等缺点,待成本问题解决后,锂电池将成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在中国,虽然锂电池的产业化还将有一段时间,但锂电池的核心零部件发展迅猛,受益政策的优惠较大。
锂电池主要包含四部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其中,正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是最核心的3种材料,占锂电池成本的70%左右。根据正极材料的不同,锂电池主要可分为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四种。其中,钴酸锂电池主要应用于手机、PC,不适合用作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日韩企业倾向于使用锰酸锂或三元材料锂电池,而美国和我国企业则倾向于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东海证券分析师牛纪刚认为,“这两种技术路径有可能长期并存,但由于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使用寿命更长、安全性更好等突出优势,无疑是最有前途的动力锂电品种”。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相关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杉杉股份、当升科技、中信国安和中国宝安等。其中,杉杉股份已经构建了从负极材料到正极材料,再到电解液的完整体系。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最大,世界第三大正极材料供应商,现在已经掌握了磷酸铁锂的制备技术;中国宝安是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标准的制定者,控股55%的贝特瑞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产能已经达到1500吨/年,控股75%的天骄公司主营的三元正极材料2008年销量居国内第一,市场占有率高达30%~40%。不过牛纪刚表示,“这一行业已隐含一定的产能过剩风险,行业竞争将非常激烈,只有技术优势突出、产品性能优良且稳定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过就目前而言,由于行业需求尚未大量释放,各家企业实质差距仍不好判断。”
电解液是影响锂电池性能的又一重要材料,其技术门槛相对较高。目前国内具有规模生产能力的电解液厂商主要有江苏国泰旗下的华荣化工、杉杉股份旗下的东莞杉杉以及新宙邦。华荣化工是国内规模最大、产品档次最高的锂电池电解液生产企业,目前公司正在建设“3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华芳纺织旗下的华天公司也规划有5000吨产能,但仍处于试产阶段。值得一提的是,高端电解液对其原材料六氟磷酸锂的纯度要求极高,我国企业尚未完全掌握其生产技术,所需六氟磷酸锂严重依赖进口。江苏国泰则已瞄准了这一技术高地,若试制成功,公司在电解液领域有望取得显著的技术和成本优势。
隔膜是锂电材料中技术含量和毛利率最高的产品,对电池的安全性有很大影响。目前我国尚无企业将隔膜制造产业化,主要由外资垄断。佛塑股份与比亚迪合资建有锂电池隔膜专业生产企业——佛山金辉高科,已成为国内隔膜行业的领先企业。金辉高科正积极研发动力电池用隔膜,有望率先在此领域取得突破。
上游资源风光独好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电池、电机行业的上游也间接受益政策刺激。中信证券认为,电池行业的主要上游资源是锂,而电机行业的主要上游资源是稀土,所以锂和稀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手握锂资源的主要是西藏矿业和中信国安。西藏矿业拥有全国储量第一、世界第三大的扎布耶盐湖20年开采权,碳酸锂(正极材料的关键原材料)储量丰富,已探明的碳酸锂储量超过200万吨。一旦晒锂、提纯技术取得突破,它是最可能提供低成本电池级的碳酸锂厂商。公司在5月7日公告准备进行非公开发行,募资15亿元,全部用于锂矿资源开发。中信国安旗下公司青海国安的碳酸锂的产量还只有几千吨,但公司的设计产能为2.5万吨/年,未来发展潜力较大。但业内人士也强调,由于目前提纯工艺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实际产能远未达到规划产能。
而另一大原材料稀土在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产业链上主要用在钕铁硼永磁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钕铁硼是用于永磁同步电机最为适合的磁性材料,而它又是消费稀土最多的新材料。一辆混合动力汽车的永磁同步电机需要使用2公斤钕铁硼,而一辆电动汽车使用多达十几公斤钕铁硼。申银万国分析师郑治国建议关注生产钕铁硼磁材的中科三环、宁波韵升等,而稀土板块最有代表性的公司就是包钢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