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业并购重组暗流汹涌 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2008-03-10
作者:朱 健
美的16.8亿元入主小天鹅,为近年来沸沸扬扬的白电并购大戏拉上帷幕。加上此前海信入主科龙,长虹并购美菱,国内白电市场基本形成了青岛海尔、美的电器、海信电器、格力电器、四川长虹五强争霸的格局。
而中国彩电行业" title="彩电行业">彩电行业,由平板电视引发的新一轮并购重组整合正在让业界产生不少幻想。除了中华映管入主厦华,TCL并购汤姆逊、乐华,国内彩电行业并购重组早已经是暗流汹涌。而去年彩电四巨头抱团进军液晶上游,康佳控股权" title="控股权">控股权摇摇欲坠等,同样显示出彩电行业内在的整合动力蠢蠢欲动。
并购重组的N个理由
1、抱团合资进军上游
彩电行业进入平板时代之后,中国彩电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就在于上游面板资源的缺乏。CRT时代,由于国内具有从显像管到彩电整机的完整配套,国内彩电品牌一度凭借规模、成本及价格优势将外资品牌" title="外资品牌">外资品牌赶出了中国市场。不过,进入平板时代,一切都面临着重新洗牌的过程。
2006年下半年以来,外资品牌的价格战一直是平板电视市场的热点话题。外资品牌能够主导价格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拥有核心的上游面板资源。由于外资品牌拥有面板资源,面对2007年出现的面板短缺,外资品牌的供应更有保障,获得面板的成本也更低;而由于没有面板资源,国产品牌不得不面临供应短缺的危险,获取面板的成本也处于劣势。除了因此在与外资的直接竞争中处于下风,市场份额缩小之外,CRT时代大量的海外代工也因此被台湾代工企业取代。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达到8000万台,外资品牌包揽了出货量前十强,而同期所有国产品牌的总出货量不到三星的一半。
因此,进军上游是国内平板企业长远发展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早在2006年,TCL、康佳、创维、长虹四巨头抱团进军液晶上游的消息一度让人看到了国内彩电业进军面板领域的希望,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计划最后不了了之。此后,长虹进军等离子面板,TCL发展液晶模组。不过,等离子与液晶相比毕竟属于小众产品,进军液晶模组也并不能让彩电企业真正获得对面板资源的控制权,抱团进军液晶上游依然是未来国产彩电业整合的最大理由。
2、急欲摆脱渠道掌控
与家电制造行业相比,国内家电连锁渠道的整合速度显然走在了前面。2006年,国美收购永乐,完成了国内家电连锁行业最大的一次整合,2007年国美再度出手,将北京的大中电器纳入囊中,2008年刚开年,三联商社的股权转让中也出现了国美苏宁的身影。国内家电连锁市场国美苏宁争霸的局面愈演愈烈。随着连锁行业规模的扩大,渠道对制造企业的话语权也日益强大。以苏宁最新公布的2007年年报为例,公司全年利润超过20亿元,净利润增长93.42%。这一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同期彩电企业的利润增长,国内家电制造企业中能够匹敌的只有格力、美的等少数白电巨头。格力、美的能够获得利润的高速增长正在于空调行业已经完成了行业的高度整合,从而获得了对价格的控制权。走空调行业走过的路,也许是彩电行业面对卖场强势不得不作出的选择。
3、自身战略调整
可能引发整合的企业发展方向调整包括两方面,即大股东的发展方向调整和企业本身的发展方向调整。
大股东的发展方向调整方面,康佳控股权转让传闻可以作为其中的代表。由于大股东华侨城主营业务集中在利润水平更高的旅游业和地产业,加上其股权所占比例较低,康佳控股权转让的传闻近年来一直不断。对此,康佳及华侨城方面虽然多次予以否认,但由于华侨城收回原转让给安徽天大的股权,目前华侨城对康佳的控股比例也有所提升。不过大股东调整发展方向的举动依然是行业整合一个重要可能。
与大股东调整发展方向一样,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调整也可能引发行业的并购和整合。平板时代之初,诱人的市场发展前景一度引发了不少彩电业之外的企业进军平板电视市场。不过,激烈的竞争让多数后来者都陷入了困境。
以夏新电子" title="夏新电子">夏新电子为例,公司的手机业务" title="手机业务">手机业务曾在2003年前后得益于国内手机市场的火爆,销售业绩和毛利润达到高峰,但潜在的风险是,单一的手机业务使得夏新电子极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为了增强抗风险能力,夏新电子开展了包括家电、笔记本电脑等多项业务,逐步实现了“手机为主,电脑、电视业务为辅”多元化经营。不过,在平板电视领域,由于规模小,难以争取到足够的面板资源,公司产品在上游和终端都没有优势,随着公司主营业务手机的竞争日益困难,出售电视业务专注于手机市场很可能是公司的唯一选择。
虽然类似整合的被收购对象可能限于品牌、规模都处于二三线的企业,但这
种整合发生的可能性显然高于一线品牌之间的整合。
4、深陷亏损泥潭
与上述各项理由相比,由于某企业陷入亏损泥潭而导致的行业并购最具有实
现的可能性。目前,国内主要家电企业多数为国有控股,或国有资本占据相当比例,由于地方经济利益的需要,行业整合面临的阻力与单纯逐利的私营连锁行业相比要大得多。
在国有控股的情况下,知名品牌之间强强联合的难度很高,但某企业陷入亏损泥潭从而遭到抛售的可能性却更大。这方面,科龙股权转让的经历可以作为例证。
由于平板电视市场竞争激烈,目前多数彩电企业的利润都在低位徘徊,部分企业已经面临很大亏损。在这样情况下,企业亏损带来的行业整合可能性无疑大大增加。
厦华电子
2005年底,台湾面板企业中华映管入主厦华电子,厦华也成为国内彩电企业中首次实现上下游整合的公司。不过由于品牌弱,规模小,资金缺乏,获得中华映管面板支持的厦华在此后并没有获得突破性发展,反而陷入了亏损的泥潭。2006、2007年,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在国内市场份额也日趋减弱。、
日前,厦华电子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包括实际控制人在内的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不超过7亿元的资金,其中不超过6亿元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面对公司自身造血和发展能力的缺乏,意在靠厦华打通平板上下游产业链的中华映管是否愿意长期扮演输血者的角色值得怀疑。
夏新电子
一段时间以来,夏新电子实施的一直是“手机为主,电脑、电视业务为辅”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目前,夏新电子的手机业务为主营业务,占70%左右,而家电业务占30%左右。
不过,面临着当前国产手机行业大幅下滑的局面,夏新的手机业务也陷入困境。为解决公司流动资金缺乏的问题,日前夏新电子以1.04亿元的价格出售了上海夏新科研大楼。而坊间已经证实,夏新电子已经全面收缩在电视、碟机音响、电脑等领域的业务,全力主攻导航手机业务。下一步,全面抛售家电业务很可能是夏新的明智选择。
虽然夏新在平板电视方面的规模不大,但类似的新进入者退出很可能是引发
国产平板产业新一轮整合的重要方面。
深康佳
大股东华侨城此前几年连续减持股份,加上华侨城与康佳集团在主营业务方
面的天壤之别,康佳控股权转让问题一直是近年来少有的围绕一线品牌的整合传闻。
最近的一次,康佳控股权的绯闻转让对象是山东的海信和深圳的创维。虽然这一消息因康佳及华侨城方面的否认而告一段落。不过,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康佳的控股权引来不少同行觊觎却是不争的事实,未来围绕康佳是否会发生国内一线品牌的整合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