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继续画饼 市场规模有望达3000亿
2015-03-03
羊年到来之际,车联网的热潮继续升温。继乐视公布“超级汽车”计划之后,奇瑞、易到用车、博泰电子三方又宣布要“一起玩个大的”,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近日,又有智能手机巨头苹果公司将涉足智能汽车的消息不胫而走。而在年初落幕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汽车厂商也抢尽了原本属于电子公司的风头……
随着新生的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的机械技术越来越多的发生碰撞,车联网正以“疾风吹劲草”般的态势席卷整个汽车行业。综合不同统计口径的数据,未来三五年内,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而2015年全球将有60%的车型配置车联网技术,到2020年这一比例会进一步提升至90%。
作为生产汽车的主角汽车厂商,在推出一款新车时,比起宣传自己的传统汽车技术,更偏爱将车联网技术作为一大卖点包装进来。现如今多数车型都搭载了车载互联系统,不论是豪华品牌、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基本都有一定的互联技术储备。经过几代技术更迭,市面上主流的车机系统已经由只具备初级的影音播放功能升级至具备包括通讯、导航、社交等在内的多样化的高级功能。
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技术冲击,不少汽车厂家也纷纷主动出击拥抱互联网。仅仅在过去的一年里,就先后有上汽与阿里巴巴,北汽与乐视,东风、长安与华为联手的案例接连发生。根据这些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均是由汽车厂家从汽车制造技术方面、通讯公司从电子技术方面,两头发力、合力而为,致力走出一条“车机系统、车联系统直至智能汽车”的未来汽车发展之路。
放眼全球汽车市场,汽车厂商在拥抱互联网方面已早有先例。两年前谷歌宣布与奔驰、大众等厂商合作开发智能汽车,苹果紧随其后宣布与宝马、奥迪、丰田等企业进行合作以对抗谷歌,而韩国的三星则早已与现代达成协议。
目前车联网的发展现状是,产业链上的众多角色都参与了进来。不光是汽车厂商与科技巨头,还包括数量更多的汽车电子厂商、运营服务商、内容供应商等多种角色。从参与积极性方面来看,后者比前者更大,涉足时间也更早。仅车联网入口这一块,国内汽车电子厂商就热衷于开发基于汽车CAN总线的OBD“盒子”产品。其原理是通过盒子对车辆运行数据进行抓取,给驾驶者提供相应的驾驶反馈,让驾驶者有一种联网体验。
去年一年里,国内市场上涌现出腾讯的路宝盒子、元征科技的golo盒子、博泰电子的iVokaMiniX以及九五智驾的智驾盒子等不同品牌的盒子产品。不过从技术发展阶段来看,基于汽车CAN总线的数据抓取受制于汽车厂商的数据封锁。换言之OBD盒子只是一种过渡技术,并非终极解决方式。厂商是想在先期通过OBD盒子争夺车联网的入口端,以便未来进一步搭建起更广泛的车联网生态系统。
加剧这一进程的除了汽车电子厂商自身对技术的追逐,也有来自“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国内三大互联网平台公司对车联网的觊觎。最典型的例子当属博泰电子,其在发布iVokaMiniX盒子之后,又与奇瑞、易到用车展开合作。百度在今年初发布了车联系统Carlife,阿里巴巴去年与上汽合作,腾讯则在去年发布路宝盒子。
但是现在谈车联网的未来会如何,还为时尚早。在解决“究竟什么是车联网?什么样的应用技术才能真正落地?”这些核心命题上,现在的车联网便暴露出种种不足。在主导角色方面,究竟是由汽车厂商来主导,还是由汽车电子厂商、内容运营商、技术服务商其中一方来主导,个中博弈便仍会继续;而在技术方面,传感技术、定位技术、网络传输、安防技术等都有待提高。简单来说,究竟采用移动设备外接方式联网还是通过车机系统自动联网,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如果仅仅通过外接移动设备来实现车辆联网,那么现有的车联网应用充其量只是对已有互联网技术的组合,并未发挥出车联网应该具备的价值。在这一前提下,过分夸大车联网只能算是一种概念炒作。
车联网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背后所拥有的海量大数据以及由大数据支撑的车联网生态,基于庞大汽车用户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才是起真正的价值。譬如,利用大数据,实现对汽车保险、环保监测、售后服务等进行信息化改造。这也是现在众多车联网厂商在规划蓝图时都会提及的核心。
在过去一年里,车联网已经十分火爆,在新的一年里,它仍会继续火爆下去,但究竟会如何发展,还难以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