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8-7998(2014)10-0009-03
0 引言
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从本地播放、下载存储播放逐步发展到流式播放[1]。流媒体融合了网络和多媒体编解码等技术,虽然在PC 领域上的应用已比较成熟,但是在嵌入式领域,仍有着很大的开发空间。文中提到的向Mplayer的解码库中添加S3C6410的多媒体编解码模块MFC(multi format codec)[2],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本设计的平台是HINOC手持测试仪。HINOC[3](High performance Network Over Coax)是“三网融合”中的从光纤网到用户的一个传输方案,如图1所示。头端设备(HINOC Brige,HB)对多个终端设备(HINOC Modem,HM)进行管理。
HINOC 手持测试仪的主要功能是不仅有 HM的功能,还能协助工程人员进行故障定位。图2和图3显示了其硬件和软件结构。
工作人员通过流式传输可以观看远程业务视频,而且能直观地验证网络的底层是否连通。
1 需求分析
本系统采用了ARM-Linux,处理器是基于ARM1176JZF-S的S3C6410,播放器是Linux系统上最优秀的播放器之一Mplayer[4],结构如图4所示。将S3C6410的MFC加入Mplayer的解码库中,通过移植协议栈live555,Mplayer支持流式传输。
研究发现为Mplayer添加解码器的方法有多种,总结如表1所示,本文采用了第3个方案。
2 硬件模块
S3C6410这款16/32位的微处理器,主频可达667 MHz,主处理器之外集成了MFC,如图5所示,能支持MPEG4/H.263/H.264/VC1的编解码,解码性能可达 720×480 30 f/s或者720×576 25 f/s。S3C6410还支持实时视频会议等功能。
MFC由BIT和视频编解码器组成。BIT处理器对数据流进行分解,一方面与主处理器通信来协调整个流程,另一方面控制视频解码器进行解码。BIT处理器主要包括:BIT处理器内核、程序内存、数据内存、与主处理器进行交互的接口。视频编解码器受BIT处理器的控制来完成解码,内部包含宏块控制器、预测、块效应滤波、重构等子模块。
解码时需对中间运算缓存,图5中的外部存储器提供了这些空间,可分为BIT处理器缓冲和数据缓冲,如图6和图7。代码缓冲区的主要作用是存储启动代码。工作缓存区缓存中间结果,其配合流缓冲区进行工作。参数缓存区主要存帧缓冲的地址。主处理器对流缓冲区进行写操作,BIT处理器对其进行读操作,其缓存的是待解码的数据。帧缓冲区存储的是解码后的YUV数据。
3 软件模块
3.1 Mplayer结构分析
由图4知,Mplayer的结构是模块化的,各个模块在mplayer.c的协同下工作。下面对其简要分析。
(1)stream.c所在的输入层,根据读入方式来调用文件,正如图4中stream_*.c所示,如strean_file.c、stream_ftp.c、stream_netstream.c等。这个过程通过查询、跳转、缓存等来完成。
(2)demuxer.c所在的音视频分流层。demuxer.c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对于具体的流如mpeg-es、avi、asf等,都有相应的demux_*.c。
(3)解码。解码器由libmpcodecs/*和分离的库组成,如liba52、libmpeg2等。Mplayer.c通过dec_audio.c 和dec_video.c 对流头sh_audio_t 和 sh_video_t中的格式进行判断来选择解码器。通过dec_audo.c来调用ad_*.c;通过dec_video.c来调用vd_*.c,即视频解码器。解码之后还需对视频后期处理,即需用到视频滤波器vf_*.c。
(4)显示。video_out.c和audio_out.c调用不同的显示模块,如vo_directfb.c、vo_fbdev.c等。
3.2 调用MFC的API
应用程序调用MFC的API,现在对其进行介绍,其中涉及了Mplayer中的函数:
SsbSipH264DecodeInit():解码实例的创建,即初始化;
SsbSipH264DecodeGetInBuf():获取输入缓存区的地址,待解码数据从这里读取;
以上函数作为初始化,需要在编写的vd_*.c中的初始化函数int init(sh_video_t *sh)中调用;
SsbSipH264DecodeGetConfig():在vd_*.c的mp_image_t*
decode(sh_video_t *sh,void* data,int len,int flags)中两处被调用:其一是为了获得视频流的信息,如分辨率的长、宽等,只能在mp_image_t* decode()第一次执行时调用,否则因时间开销而影响视频的显示,调用的格式为:SsbSipH264DecodeGetConfig(handle,H264_DEC_GETCONF_STREAMINFO, &stream_info);其二获得输出地址,格式为:SsbSipH264DecodeGetConfig(handle,H264_DEC_GETCONF_PHYADDR_FRAM_BUF,pYUVBuf)。其源码结构如下:
static mp_image_t* decode(sh_video_t *sh,void* data,int len,int flags)
{ ……
if(first)
{ ……
SsbSipMPEG4DecodeGetConfig(handle,H264_DEC_GETCONF_STREAMINFO,&strea_info);
first=0; }
else
{ ……
SsbSipMPEG4DecodeGetConfig(handle,H264_DEC_GETCONF_PHYADDR_FRAM_BUF, pYUVBuf);
……}
SsbSipH264DecodeExe():在函数mp_image_t* decode(sh_video_t *sh,void* data,int len,int flags)中被调用的解码函数。
SsbSipH264DecodeDeInit():最后对硬件资源的释放,在void uninit(sh_video_t *sh)中调用。
4 实现流程
首先,将live555源码中live中的文件config.armlinux里的CROSS_COMPILE改为CROSS_COMPILE?=arm-linux-;然后依次执行./genMakefile armlinux、make;最后,将编译好的目录复制到/usr/local/lib 下。其次完成Mplayer软解码的移植[5]。
下面介绍如何将MFC添加到Mplayer中,这是本文的关键。
首先,在文件etc/codecs.conf中增加解码器实体。codecs.conf是对音视频解码器的声明,其关键字是固定的,如videocodec说明是视频解码器。
其次,编写解码器vd_mfc264.c。Mplayer定义了一个vd_functions_t型结构体。原型定义在vd.h中,如下所示:
typedef struct vd_functions_s
{
vd_info_t *info;
int (*init)(sh_video_t *sh);
void (*uninit)(sh_video_t *sh);
int (*control)(sh_video_t *sh,int cmd,void* arg, ...);
mp_image_t* (*decode)(sh_video_t *sh,void* data,
int len,int flags);
} vd_functions_t;
(1)int init(sh_video_t *sh)完成解码之前的初始化,包括MFC的启动以及一些API句柄的获得;
(2)void uninit(sh_video_t *sh)是结束函数,完成解码后的资源的释放;
(3)mp_image_t* decode(sh_video_t *sh,void* data,int len,int flags)完成解码。读取到的待解码数据填充到图7中的流缓冲区,通过与工作缓冲区的交互,将解码后的YUV数据放入图7中的帧缓冲区。
Mplayer的视频解码器都被libmpcodec目录下vd.c中的指针数组mpcodecs_vd_drivers所管理,因此增加:
extern vd_functions_t mpcodecs_vd_mfc264;
vd_functions_t* mpcodecs_vd_drivers []=
{ ……
#ifdef HAVE_MFC264
&mpcodecs_vd_mfc264,
#endif
……}
(4)int control(sh_video_t *sh,int cmd,void* arg,...)的作用是控制视频的解码和显示,这个函数是为保障音视频的同步。
再次,编写显示模块vo_mfcfb.c。S3C6410的MFC可以对解码后的数据进行缩放、滤波等后期处理。在Mplayer的源码中,是把数据传给video_out.c,然后通过调用vo_fbdev.c来使用framebuffer显示。在硬解码中,由于存储解码后的数据的物理地址,并不是在处理器的缓存中,而是在外部存储器中,这导致Mplayer的vo_fbdev.c无法获得缓存地址。解决办法就是编写vo_mfcfb.c,它完成将帧缓存区中的YUV数据进行后期处理并显示。整个流程如图4所示。将vo_mfcfb.c加入到video_out.c中,不再具体叙述。
最后,修改Mplayer下的相关Makefile,将编写的两个源文件和相应的头文件编译成静态链接库。
5 系统测试与分析
现在用一台PC运行live555来充当流媒体服务器,通过搭建HB,来验证手持测试仪上的流媒体播放功能。
通过软件Media Coder将测试视频转换成编码帧率25 f/s、分辨率720×480和不同的编码码率的视频。图8从播放帧率角度显示了对比的解码性能。
分辨率为720×480、编码帧率为25 f/s的H.264视频,在Arm11平台下,要想达到人眼视觉可以接受的流畅性,Mplayer的软解只能达到的码率为500 kb/s,而使用MFC硬解可以高达3 500 kb/s,比软解码提高约3 000 kb/s。
6 结论
流媒体最耗资源的是视频的解码,本文利用支持live555的Mplayer的成熟框架,将S3C6410的MFC添加到Mplayer的解码库中,不仅可以降低系统对CPU、内存等硬件资源的要求,而且大大提高了视频质量,这体现了嵌入式应遵循的高性价比理念。而Mplayer在嵌入式领域的应用,通常是对已有软件解码器进行算法的优化,或者直接进行移植应用[5],本文的开发方案为相关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CONKLIN G J,GREENBAUM G S,LILLEVOLD K O,et al.Video coding for streaming media delivery on the Internet[J].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2001,11(3):269-281.
[2] Samsung Electronics.S3C6410X RISC microprocessor user′s Manual[Z].2008.
[3]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明波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未来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高性能同轴电缆接入技术(HINOC)研究与实现论文集[M].辽宁: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1.
[4] Mplayer.The online documentation of Mplayer[EB/OL].(2013-05-01)[2014-06-30].http://www.mplayerhq.hu/DOCS/HTML/zh_CN/intro.html.
[5] 慈文彦,何君,朱明祥.基于ARM处理器的流媒体播放器客户端的构建[J].信息技术,2012(1):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