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嵌入式技术 > 业界动态 > 穿戴式装置设计四大安全考量

穿戴式装置设计四大安全考量

2015-04-22

       穿戴装置与一般电子装置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穿戴装置是贴近着人体在进行运作的。UL电子科技产业部事业发展协理蔡昌益表示,一但其运作环境与人体的活动有密切关连,穿戴装置的安全性与可靠度就必须要密切考量,毕竟这将会相互影响,人体的动作或温度可能会影响到穿戴装置的运作,而穿戴装置也可能会对人体的安全造成影响。
                     ]~OJ0AM8N90C[MFOTKNHMG1.png
       穿戴式产品开发必须考量包括装置的运作温度、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与辐射强度等。
从这样的角度来观察,蔡昌益认为,穿戴式产品的开发就必须有以下几点考量,包括装置的运作温度、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与辐射强度等。
       结构
       穿戴式装置最重要的功用,就是贴紧使用者的肌肤,让装置上的感测器可以测得身体的讯号。也因为如此,装置与人体肌肤若能越贴服,感测器抓到的人体讯号将更为精准。另一个问题是,穿戴式装置会经常与人体一起进行活动,当较为激烈的跑跳或撞击发生时,就是考验着穿戴装置机械结构的时刻。
       事实上,许多穿戴式装置的主要应用都是针对使用者的移动甚至运动,因此在机械结构的设计上,将碰撞、挤压或摔落的状况考量进去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感测器必须要在这些碰撞或晃动的情况下,还依然能稳定精确地读取身理讯号。
       温度
       由于穿戴式装置的功能越来越多,效能也变得强大而复杂,未来散热设计将成为产品设计的一项重点。由于穿戴式装置会被使用者长时间配戴在身上,加上这种装置通常运作温度不至于太热,使得使用中一但温度高于体温,则可以透过人体来达到装置散热的目的。
       只不过,这样的温度尽管不高,但若人体长时间接触,也是会产生低温烫伤的危险。低温烫伤意思就是人体长时间接触略高于体温的物体所导致,最常见的情况如冬天时使用暖暖包、电毯、暖风机等产品时易造成的伤害。这种伤虽然也不至于导致严重的生命危害,但也会造成皮肤红肿、水泡、脱皮等状况,甚至可能导致皮下组织烫伤与组织坏死等。
       辐射
       所有的穿戴式装置在设计上,几乎都是透过无线传输方式来与其他装置进行连结以及资讯传递的作业,最普遍者包括蓝牙、WiFi、甚至是3G或新一代的LTE等。也由于穿戴装置与身体的距离过于接近,几乎是零距离的接触,尽管这些装置所发出的射频讯号强度并不高,然而这些讯号却也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一种射频加热效应,这种效应与电磁波的功率及频率有关,在测试上通常是以SAR来估算其穿透人体时的被吸收率。这使得穿戴式装置在设计上,也必须要能符合SAR的安全限值,确保人体不被过强的辐射所危害。
       材料
       穿戴式装置在使用上,会长时间与人体皮肤接触,这使得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必须更为谨慎。某些特定的皮革、金属、树脂等材料,可能导致人体皮肤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也必须经过进一步的选择与评估。
       此外,也由于穿戴装置经常与肌肤接触,人体的出汗、皮肤的脏污、体温的变化等,都可能让装置处于酸性、潮湿、高温的环境中,因而造成某种程度的侵蚀与损害,致使装置感应器失准等问题出现。而细菌脏污的滋长,也容易引起皮肤不适等问题。这样的因素,也成为装置材料选用时必须考量的重点。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