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业:迎来全速发展期
2015-04-28
来源:中国电子报
最近,国内面板厂商京东方、华星光电相继抛出 大动作。4月20日,京东方科技集团一口气抛出两条高世代面板线计划,其中合肥10.5代线的立项使其将拥有目前全球最高面板世代线。4月24日,国内液 晶面板业后起之秀华星光电也宣布其8.5代TFT-LCD生产线二期项目提前50天实现量产,一期项目和二期项目加起来,将构成目前全球最大的也是效率最 高的8.5代生产线。
到2015年年底,中国大陆将有8条8.5代 线投产,包括京东方在北京、合肥、重庆有3条线,华星光电在深圳有2条线,中电熊猫在南京有1条线,以及LGD在广州有1条线和三星在苏州有1条线。在即 将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液晶面板行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代表,也将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内面板业在经历了前几年的亏损后,将迎来全速发 展期。
高世代线频上马 国内面板商强势崛起
近期,京东方豪掷735亿元开启了产能跃进模式。
据悉,京东方拟投资400亿元在安徽合肥投资 建设10.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这将是全球第一条10.5代线,主要生产60英寸以上超大尺寸及超高分辨率的高端智能电视与数字信息显 示屏等产品,设计产能为每月9万片玻璃基板。项目拟于2016年第一季度前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年底前投产。
同时,京东方表示已与福州方面签署了框架协议,将投资300亿元建设8.5代线,生产55英寸及以下的液晶显示屏和模组等产品。此外,重庆8.5代线也将花费35亿元,增加每月3万片的产能。
至此,京东方已建成和规划建设的共有10条面板线,包括1条4.5代线、1条5代线、2条6代线、4条8.5代线、1条10.5代线以及1条5.5代AMOLED面板线。
在京东方公告发布后,4月24日,华星光电宣布其8.5代TFT-LCD生产线二期项目正式量产。二期项目建成后,华星光电8.5代线厂区60万平方米的土地将容纳两个工厂,每月共计26万片产能,这将是目前全球最大、效率最高的8.5代生产线。
而就在一个月之前,全球第一条8.5代金属氧化物工艺(IGZO)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也在南京中国电子熊猫集团建成投入运行,总投资达291.5亿元。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到2015年年底,中国大陆将陆续有8条8.5代线投产,仅上半年中国大陆面板厂可能就有6条8.5代线投产。
与产线规模扩大相伴的是国内面板企业赢利能力的提升,财报显示,2014年京东方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368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8.28亿元。而华星光电2014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实现净利润24.3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面板行业在经历了前几年的亏损局面后,开始迎来了全速发展期。在即将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液晶面板行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代表,也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表示:“国内厂商快速布局将对提升国内面板的自给率、解决平板产业的缺屏之痛有重要的意义。全球平板显示的出货量在逐年增长,中国市场在迅速成长,促使全球平板显示产业集中转向在中国投资,目前我国的液晶显示产业已达到赢利的拐点。”
大尺寸需求爆发 大陆出货量或将超台湾
京东方、华星光电以及中电熊猫等国内面板厂商纷纷加大布局的背后,是大尺寸面板市场需求量的稳步增长。
据IHS DisplaySearch预测,未来5年,全球平板显示需求将稳步增长。预计2015年中大尺寸超高清面板需求面积为3040万平方米,到2019年, 这一数字将达7770万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达26.4%。其中,预计2015年60英寸以上超高清面板需求面积为1040万平方米,到2019年,这一 数字将达1890万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达33.1%,市场需求大幅增多。
京东方副总裁张宇对记者表示,随着新互联网时 代的发展、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液晶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尺寸超高清产品行情看涨,2015年中国电视平均尺寸将达42.7英寸,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拥有更大尺 寸、更好显示效果屏幕的产品。此外,商用市场对大屏的需求量逐步上升,随着新技术应用的兴起,将会给面板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市场前景广阔。
在群智咨询副总经理李亚琴看来,京东方上马 10.5代线的前提正是显示大尺寸化的需求爆发。“60英寸以上市场需求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价格高和产能少。”李亚琴指出,因为现有产线的局限性,导致60 英寸以上超大尺寸经济切割效率低,产能不能有效投入。而10代线是对60英寸以上产品最具切割效率的生产线,京东方合肥10.5代线建成后,将有效填补巨 大产能缺口。
巨大的市场需求量,刺激着中国大陆面板企业纷纷重金投入产线建设和技术研发,也使得大陆面板行业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有望摆脱面板业多年来受日韩和我国台湾地区面板厂商垄断的格局。
多年来,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却一直处于“缺芯少 魂没面子”的尴尬局面,直到2011年我国大陆液晶显示面板还几乎依赖从日韩和我国台湾地区进口,进口液晶面板所花的外汇高达几百亿美元,仅次于石油、铁 矿石和芯片。面板过分依赖进口造成的后果就是,日本、韩国等对中国大陆市场形成了价格上的垄断和技术上的封锁。
面板研调机构Witsview资深研究协理邱宇彬认为,京东方转进10.5代线象征意义可能多于实质意义,藉以宣示中国面板业技术发展已可贴近韩国等面板先进技术国家。
“今年中国大陆地区(含国内的韩国工厂)电视面板、小尺寸面板的出货量可能将超过中国台湾地区;2017年中国、韩国产能大致持平,中国将稍微领先,两三年后中国极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显示基地。”TCL集团董事长兼华星光电董事长李东生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押注OLED 中韩厂商孰能掌控未来?
相比中国大陆厂商在液晶面板上全力出击,韩国面板巨头三星显示和LGD更多地在OLED技术上下赌注,但目前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2月26日,三星电子旗下液晶面板公司 Samsung Display宣布,将投资36亿美元在韩国建立一条新型OLED液晶面板生产线,用来生产中小尺寸OLED显示屏。3月份,三星又宣布,为了提高各部门 产业竞争力,三星显示从4月1日起拆分为LCD事业部和OLED事业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三星此番分拆意在大屏OLED,分拆后便于进行投资和规划。
目前全球硕果仅存的OLED电视制造商LG, 则因为OLED电视销售不畅而遭遇了业绩亏损。据韩国媒体报道,2015年1~3月,LG电子的电视业务部门可能从盈利转为亏损,预计今年第一季度营业亏 损达246亿韩元(约合1.4亿元人民币)。有消息指出,在2015年春节期间,LG 55英寸full HD-class OLED TV的销售量只有大约1200台,仅占中国高端电视机销售量的1%左右。
李亚琴分析称,OLED电视虽有色域上的优势,但稳定性还不够,而且价格比同规格的LED液晶电视贵两倍以上,所以LG电子去年推广一年来成效低于预期。
在被业内认为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OLED上, 中国面板厂商和彩电企业尚处于试探性阶段。目前国内面板企业鲜有厂商布局大屏OLED面板。而中国彩电厂商一方面有OLED电视产品推出,另一方面也寄希 望于液晶电视的改良上。去年以来,海信、创维、康佳相继推出了ULED、GLED、SLED电视等“升级版”液晶电视,更有对抗曲面OLED电视的曲面液 晶电视推出。
在创维集团彩电事业部总裁刘棠枝看来,OLED还在一个推广期,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目前OLED还没有到技术最终成熟的临界点,成本还没有降下来。
华星光电CEO薄连明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短期内依然是液晶电视面板的天下,华星光电目前的重点依然放在液晶面板上。不过在OLED技术上我们也在积极投入研发。”
“曲高和寡”的OLED技术注定将成为中韩面板厂商以及彩电企业角力的焦点。在市场说话之前,谁也没办法断定OLED电视最终能否走入大众市场。
如果三星、LG的OLED电视最终失败,那么 中国面板厂商和彩电企业将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相反,如果OLED技术能够顺利并迅速地打开市场,在OLED产业来临之际,中国面板企业以及彩电厂商将面 临着准备不足的局面。在OLED方面,目前中国企业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并不多,未来OLED显示产业的主动权可能仍然被韩国企业所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