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半导体接手上海贝岭 集成电路业务整合提速
2015-05-12
上周五,上海贝岭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电子)将持有的上市公司26.45%的股权无偿转让给全资子公司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半导体),此次权益变动后,华大半导体将成为上海贝岭的控股股东。
据了解,此次股权转让是配合中国电子抢抓国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推进落实中国电子与上海市的战略合作,整合集成电路板块资源,调整企业结构和业务布局,加快中国电子集成电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所实施的内部资产重组计划。
华大半导体表示,公司作为中国电子集成电路业务的统一运营平台,将加快推进产业整合,实现资源的集中和业务的协同发展,促进企业的专业化经营,提高盈利能力,推动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集成电路业务整合提速
华大半导体接手上海贝岭之后,同业竞争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据了解,华大半导体控制的南京微盟电子有限公司主营业务电源管理电路的设计开发与销售,与上海贝岭部分业务存在相似,不排除存在同业竞争或潜在同业竞争关系。
对此,华大半导体承诺将不在上海贝岭之外,直接或间接新增与上海贝岭主营业务相同、相似并构成竞争关系的业务,并且凡是华大半导体获得的与上海贝岭主营 业务相同、相似并构成竞争关系的商业机会或投资机会,该等商业机会均由上海贝岭优先享有。另外,华大半导体还承诺,将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在最短的合理时 间内 依据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消除同业竞争问题。
另一方面,上海贝岭的业务调整也是摆在新的控股股东面前的一项工作。上 海贝岭定位于芯片设计企业,但其2014年报显示,去年公司集成电路贸易实现营收1.5亿元,占当年总营收的33.9%,而该项业务毛利率仅4.92%, 远低于同期集成电路产品的毛利率水平,对公司业绩造成了较明显的拖累。
中航证券在一份调研纪要中指出,集成电路贸易业务占比较高与公司芯片设计型企业的定位不符,预计成为未来最先剥离的业务。记者注意到,2013年的数据显示,上海贝岭约45%的营收来自于集成电路贸易,毛利率仅 3.22%,这一情况在2014年已经有所好转。
事实上,即使在芯片业务中,上海贝岭也存在调整的空间,其智能电表芯片(计量和 PLC)业务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但是智能电表的出货量高峰期已经过去,并且相关芯片的集中度极其高,特别是 PLC 芯片领域)支撑公司高速发展的动力可能会不足。
中航证券认为,上海贝岭现有业务尚处于中低端领域,毛利率显著低于同类企业;其产品线向高端演进所依赖的方式除自身研发外还极有可能通过外部并购或内部的资产整合来完成。
H股资产或回归A股
上海贝岭的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主业包括集成电路与关键元器件、软件与服务、专用整机及核心零部件、新型平板显示、现代电子商贸与园区服务五大板块。目前来看,这五大业务板块中,除集成电路以外的其他业务板块均不同程度实现了实质性的整合。
中航证券此前指出,在国资集团如大唐科技和清华控股等频频于集成电路板块动作的当下,做为优先发展的主业板块集成电路的整合只是时间问题,特别是在其他业务板块已经基本梳理整合完毕的时点下,集成电路板块的动作将随之而来,深度和广度可能会超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此前上海贝岭将成为中国电子集成电路板块唯一资本整合平台的说法,中国电子总经理刘烈宏曾向媒体表示,“集成电路设计的核心资源是技 术人员,目前集成电路业务板块上市公司较多,其整合思路与生产资料占比较多的重型资产公司肯定有所区别,具体如何整合,目前集团层面还没有定论。”
正如刘烈宏所言,集成电路业务板块上市公司较多确实是横亘在集团业务整合面前的一座大山,而中国电子在集团内部消除同业竞争的行动并未停止,上海贝岭此前剥离RFID业务正是一个例子。根据中国电子的规划,资产证券化的方向是一个板块一个上市公司。
资料显示,中国电子集成电路板块的相关上市公司还包括国民技术、中电广通、中国电子和华虹半导体等。
对于集成电路业务的发展,刘烈宏曾表示,“力争在未来三年,在整个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既做强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本身,也做好产融结合壮大发展能力,使集成电路资产证券化率大幅增加。”目前,中国电子集成电路资产证券化水平仅20%左右。
记者注意到,中航证券在报告中还指出了另外一种可能性。报告称,集成电路企业在 A 股和H股市场上存在较大的估值差异,这一差异将导致H股资产的再融资能力削弱,特别是受半导体硅周期左右的估值逻辑和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环节重资本投入的双 重压力下,适当将H股资产转化成A股资产从中国电子集团层面会是有利而无害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