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电源技术 > 业界动态 > 中国核电领域重划版图

中国核电领域重划版图

2015-06-25
关键词: 广东 核电 电力 投资

       随着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在5月29日正式宣布合并,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浮出水面,这是1994年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成立之后,国内出现的第三家核电巨头。

  追溯历史,国内核电企业皆出自上世纪80年代的核工业部,其后不断分化发展为目前的产业格局。

  在我国核工业由军转民开始发展核电的初期,秦山一期核电站由原核工业部主导,大亚湾核电站起初由原水电部主导,1986年后也改为原核工业部主导。

  1988年,核工业部改组为核工业总公司,负责大亚湾与秦山的建设。至1994年初,大亚湾商运前夕,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大亚湾核电站产生的利润用作广东地区后续核电站的建设,并组建成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后更名为中国广核核电集团,下称“中广核”)。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家核电”)的成立则是原有核电版图的一个变数。2002年底,电力改革已经落下帷幕之后,原国家计委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适度发展核电,开展核电自主化工作的请示》。这份文件直接导致了后来三代技术引进工作的启动。

  2003年初,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关于加快核电建设的指示,其中提出“要采用世界先进技术,统一技术路线”。到2003年下半年,中国成立了国家核电自主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启动三代核电技术招标。其后,经过将近三年的谈判,选中了美国西屋设计的AP1000技术,并为此成立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负责AP1000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

  不同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由核工业总公司改组而成,下称“中核”)和中广核,国家核电相较而言是一个轻资产的技术公司。这样一个公司的定位,也为它以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三个重组方案竞争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下称“国家电投”)的出世,并不算一帆风顺。

  2012年前后,业内曾有消息称,国家核电将与中广核合并,不过这一方案最终无疾而终。

  这一轮合并方案发端于2014年初。据了解,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下称“中电投”)的合并设想是由原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首先提出来的。

  差不多在方案提出的同时,上述核电版图中的另外两家集团也向高层提出了自己的诉求。据熟悉情况的人士透露,当时提出的几种方案中,除开国家核电与中电投合并的方案之外,中广核提出的方案是希望与中国核电建设集团(下称“中核建”)合并。

  中核集团的方案则希望将中核、中广核、国家核电与中核建合并到一家公司,被业内俗称为“大一统”方案。由于这个方案对现有核电格局的影响过大,难度不小,中核希望至少将中核建重新收归己有。

  2014年4月,率先有媒体爆出中电投计划与国家核电合并。2014年5月,中电投与国家核电也各自对内确认了合并计划。6月中旬,双方企业高层均肯定了这一传言。此后,关于核电产业体制的争论开始热闹起来,其中最激烈的是中核“大一统”方案与国家核电与中电投重组方案之间的争论。

  中广核尽管也在起初提出了自己的合并方案,但是据了解,与中核建合并的方案并未获得上层青睐,被搁置一边。在后来关于产业体制的争论中,中广核也没有再发出呼声。

  中核则以俄罗斯的核电模式为榜样,希望中国参考俄罗斯模式,将所有核电的设计、建设、运营和投资力量集中起来成立一家公司。中核先后在自有媒体上发表《中国核体制改革亟须做好顶层设计》和《俄罗斯核工业缘何领先世界》的评论文章,呼吁中国的核工业体制改革应该参考俄罗斯模式进行。

  除开公开媒体上的争论,双方也都各自通过渠道向高层表达诉求。在6月底,曾有原核工业部老领导以署名上书方式,反对国家核电与中电投的合并,推荐大一统方案。

  这样的争论一度让合并进程受到影响,不过到了2014年底,形势逐渐明朗,高层领导首肯了国家核电与中电投的合并方案。2015年2月初,“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合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原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与原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共同担任领导小组双组长。合并工作开始实质推进。其后,在今年3月,原国家核电总经理顾军调任中核建任总经理,由合并而导致的人事变动已经开始布局。

  至今年5月29日,中组部宣布了即将新组建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的主要领导配备,王炳华担任国家电投董事长,原中电投副总经理孟振平担任国家电投总经理,而原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在超期服役将近一年之后退休。

  6月2日,在国家电投内部党组会议上,国资委宣布了国家电投其余领导班子成员,国家电投的主要领导层正式确定。包括王炳华、孟振平在内的10名领导班子成员中,国家核电、中电投出身的领导各占5名。

  目前,新公司尚未挂牌,预计将在7月中旬前后正式挂牌成立。而关于双方公司合并之后的具体架构,目前还需公司内党组会议之后决定。据了解,原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将在新公司中继续保留,继续负责原有的AP1000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但是其级别或将高于普通的二级公司。

国家核电八年收尾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成立于2007年5月22日,这个中国核电发展史上短暂存在的技术公司,将作为新公司国家电投的一部分而继续履行它原有的职责。某种程度上,国家核电的八年历史,折射出轻资产技术公司难以避免的命运。

  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国家核电与中电投的合并,“对两家企业都是好事”。

  在合并之前,国家核电的企业定位被简称为“两体一台”:是受让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实施相关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中国核电技术品牌的主体;是实现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引进、工程建设进而自主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研发平台;是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CAP1400/1700的牵头实施单位和重大专项示范工程的实施主体。

  如今八年过去,国家核电作为引进三代核电技术的主体,各项工作正逐渐收到成果。上述“两体一台”的公司定位,对应着国家核电工作的三条主线: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工程建设,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工作以及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

  在依托项目的建设上,作为该技术的首批开工机组,三门与海阳在建的四台AP1000机组并未如预计工期一般顺利。由于受到关键设备及设计未能固化的影响,依托项目工期出现了拖期。

  不过核电技术首堆项目工期拖期并不新鲜,国内首台百万千瓦机组大亚湾核电虽然采用了法国的已有技术,但是从开工到并网商运也历时大约七年。当初与AP1000同时引进的台山EPR机组目前也存在拖期现象。而国外首台EPR机组,芬兰奥吉洛托3号机组开工于2005年,至今仍未投产。

  AP1000的拖期也影响了后续项目的审批,国家能源局在去年曾经表态,AP1000在解决主泵、爆破阀和设计固化问题之前,不会批准后续AP1000技术机组。到目前,设计固化和爆破阀设备的问题已经先后解决,AP1000技术上新采用的屏蔽主泵一度是AP1000面临的最大挑战。

  由美国EMD公司承制的屏蔽主泵,不仅是AP1000技术的核心设备,也是该主泵技术首次应用于工程项目,制造难度比以往压水堆常用的轴封泵更大。EMD从2007年开始进行主泵的研制,到2012年完成了工程耐久试验,首批两台主泵曾于2013年1月运抵三门现场。不过后来先后由于制造质量管控和极端情况失水试验出现问题,而对主泵设备进行改进,导致主泵迟迟未能真正交货。

  今年2月25日,改进后的主泵开始进行第三次工程与耐久试验,到5月20日完成试验,6月12日,最终实验数据和拆检结果出炉,主泵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国家核电首席信息官郭宏波对《财经》记者表示,主泵问题的突破,意味着制约AP1000建设的关键设备问题都已经解决。

  在项目出现拖期而遭受质疑时,国家核电对外的表述一直是AP1000遇到的问题“不是颠覆性问题”。如今随着主泵的解决,基本验证了这一说法。

  据了解,在经过必要的准备工作之后,主泵将于8月发运,而三门1号机组的冷试工作,据推算将在今年底开始进行。据此推算,预计三门1号机组的并网时间将到2016年底左右。

  在主泵问题解决前后,三代设备的国产化也接连取得突破。6月13日,由上海第一机床厂承制的首台国产AP1000核电站堆内构件——三门2号机组堆内构件顺利发运,这意味着AP1000依托项目,4台机组的核岛关键设备国产化任务全部完成。在此之前,上海第一机床厂刚刚完成首台国产AP1000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制造。

  AP1000涉及的三代设备国产化,与AP1000技术的转让都是在相关的技转合同下进行的。据国核设备部相关人士介绍,参与技术转让的有六家公司,签署了五大技转合同:西屋转让包括核岛相关的系统设计、设备设计制造、核燃料、锆材和堆顶组件制造等技术,石伟国际公司转让包括核岛建筑工程、项目数据和工程管理等技术;SPX转让爆破阀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斗山重工转让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安萨尔多转让安全壳设计和制造技术;EMD公司转让反应堆主泵设计及制造技术。

  在设备领域,目前依托项目涉及的关键设备国产化任务已经全部完成。在核岛相关技术设计领域,国家核电旗下的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承担了AP1000的技转工作,在引进的基础上推出了CAP1000标准设计。

  重大专项CAP1400是国家核电的另一大工作主线。据接近核安全局的人士介绍,相关的安全审评工作已经完成,具备了发放建造许可证的条件,但还需要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审批通过。

  国家核电从去年就开始做好了开工重大专项的准备,但是该项目一直未能通过核准,迟迟未能开工。为了避免AP1000出现的主泵研发导致的工期受阻,国家核电对部分关键设备都安排了至少两家设备商进行研发。对CAP1400的主泵设备而言,有沈阳鼓风机集团与哈尔滨电气集团合作,在引进EMD屏蔽主泵的技术基础上进行CAP1400屏蔽主泵的研发,另外,也有上海电气与德国KSB联合研发的湿绕组主泵。在研发进度上,湿绕组主泵进展更快,目前正在进行工程样机试验。

  然而AP1000主泵此前的困境还是影响到了CAP1400审批过程。监管部门和国家核电相关人士都曾向《财经》记者透露,有相关高层主管领导表态,需要主泵设备有明确的解决方案之后,才能核准CAP1400重大专项。

  日前主泵的拆检试验结果出炉,意味着这一门槛已经打破。就在主泵过关之后,6月16日至17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前往海阳和石岛湾调研,在石岛湾CAP1400示范工程现场,努尔·白克力表示,国家能源局始终坚持“高度关注、全力支持、积极推进”的方针,继续努力,创造条件,促使CAP1400项目能够早日开工。尽管国家核电并不知晓重大专项何时能够获得核准,不过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年内获批是大概率事件。

  至此,可以看出,国家核电的三条工作主线,在八年之后都基本走到了收尾阶段:AP1000依托项目虽然有严重的拖期,不过随着主泵的解决,眼前并无难以克服的困难。技术引进与设备国产化方面,国家核电推出了标准化的CAP1000设计,将应用在未来国内采用AP1000技术方案的核电站上。通过与设备商的努力,依托项目的关键设备国产化任务也已经完成。而在CAP1400重大专项方面,目前万事俱备,只等核准。

  工作主线的收尾,也对国家核电的未来发展提出了问题,在依托项目之后,公司未来将如何发展?

  有接受采访的核电企业人士表示,对国家核电而言,如果不进行合并,做完依托项目四台机组之后,持续发展就比较困难了。

  相比中核、中广核,国家核电的资产规模较小,据《国家核电社会责任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国家核电的资产总额为395.2亿元。虽然此前同为核电三巨头,但资产规模远小于中核、中广核各超过3000亿元的水平。

  该接受采访的核电企业人士坦言,国家核电作为核电技术公司,需要有持续的资金来支持研发创新,而国家核电本身是一个轻资产公司,并不具备这样的支持能力。而中核与中广核则不同,本身资产规模能够支持公司持续进行技术研发。

  在未来发展中,依托项目之后,国家核电还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以中广核计划采用AP1000技术的陆丰项目为例,由于缺乏AP1000的技术力量,陆丰项目一期的核岛工程将交给国家核电工程公司总包,但是常规岛工程依然由广核旗下的工程公司总包。而随着后续AP1000项目的推进,国家核电在其他业主项目上拿到订单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小,在工程领域的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遭到挤压。

  与中电投的合并无疑解决了这个问题,国家核电将不必担心没有项目可以承包,同时中电投超过6000亿元的资产规模,也将支撑国家核电持续在核电技术上投入研发。同时,国家核电也不必为核电业主资质担忧。

  另一方面,对中电投而言,虽然通过海阳项目实现了控股核电的突破,但是中电投在核电设计、工程总承包乃至核电站运营领域,相比中核、中广核都有不小的差距,通过合并,国家核电在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积累将对中电投是补充力量。

多方受访人士都认为,随着国家电投的成立,未来不短的一段时间内,三寡头并立将成为国内核电的产业格局。这一方面意味着大一统模式将不会推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其他公司控股核电站的希望短期内将非常渺茫。

  目前,五大发电集团中,除开中电投之外的华能、国电、大唐、华电这四家电力公司都在努力进入核电领域,并且都已经有参股在运或者在建的核电项目。

  2014年底,国家能源局曾经就《核电管理条例》草案征求各方意见,据参与条例草案编写的专家介绍,条例中一条关键的内容就是对新的核电业主资质的界定。在该草案中,这一门槛被设定为在核电项目中参股不低于25%,参与核电项目开发十年以上。

  对几大发电集团而言,目前在运和在建的核电项目中,除了国电只在海阳项目中参股5%而未能达到要求外,其他发电集团都在参股比例上达到要求。不过国电在中核集团即将开发的漳州项目参股49%,也即将迈过这个门槛。而对参与核电项目开发十年以上究竟如何界定,还未有定论。

  不过这个给了发电集团控股核电希望的《核电管理条例》,在征求各方意见之后,至今没有下文。有发电集团人士对记者表示,对该条例短期内出台并不抱希望。

  有核法律专家向记者表示,条例中这一条款的拟定,意味着核电业主资质放开从长期来看是趋势,但是短期内不太可能有变化。

  几大发电集团中,华能集团是除中电投之外,唯一拥有控股开发核电案例的公司,华能控股的高温气冷堆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正在山东石岛湾进行建设。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华能也已经可以视作准核电业主。

  不过华能核电公司前总经理王迎苏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家电投的成立,华能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控股其他核电站,目前对华能来说,首要任务是把手里的高温气冷堆建好,锻炼核电开发能力。

  除开发电集团外,作为建设集团的中核建也在为做核电业主而努力。中核建参股了石岛湾高温气冷堆,该核电技术在清华大学设计的1万千瓦高温气冷实验堆的基础上研发而来。该项目控股方华能并未与其他参与方签订排他性协议,所有参与方都可以独自开发高温气冷堆技术。目前在江西瑞金,中核建已经进行选址,采用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了专家评审。但这一努力,业内并不认为短期内会有大的突破。

  有核电企业人士表示,在国家电投成立之前,包括国家核电在内的其他公司都会努力去争夺第四张核电牌照,不过随着国家电投成立,短期内其他公司再进入核电领域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市场有这三家公司来开发已经足够了”。

  技术路线变数

  三寡头局面的形成,还将对未来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带来新的变数。

  在AP1000拖期的过程中,中核、中广核研发的自主三代技术通过国家能源局牵头,融合成了统一的型号“华龙一号”,目前的方案中,二者采用相同的堆芯技术,但在安全系统的布置上有所差异。这一现状也已经获得了主管部门的认可。

  某种程度上,AP1000拖期为华龙一号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窗口期,目前华龙一号已走完融合、审批到开工的流程,首两台采用华龙一号的福清5号、6号机组已经于今年5月在福建开工。

  而对于华龙一号的定位,也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在2014年初,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中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AP1000与华龙一号的定位都表述为“一主一辅”,AP1000是国内未来核电技术的主线,华龙一号为辅。当时,华龙一号的融合还未完成,离开工也还遥遥无期,中核与中广核以出口核电需要先建示范堆为由,争取到华龙一号先在国内破局落地。

  而到了今年5月,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民在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发布会上对媒体表示“中核肯定准备继续华龙一号”,“在很多厂址将做包容性开发,前期工作既适合华龙一号,也适合其他三代核电技术”。

  显然,钱智民口中的其他三代核电技术,指的就是原本国内核电主线技术的AP1000。

  目前除了中核集团旗下福清三期已经开工采用华龙一号技术之外,中广核旗下的防城港二期项目也计划采用华龙一号技术,目前在等待国务院核准。除此之外,据《财经》记者了解,中广核还计划在宁德三期项目也采用华龙一号,开工两台机组。

  可以肯定的是,原来中电投旗下拥有的尚未开发的核电厂址,包括广西白龙、广东湛江、江西彭泽、吉林赤松、广西桂东、湖南小墨山、重庆涪陵将采用AP系列技术。

  在中国,目前形成的三大核电寡头都拥有自己的设计、施工队伍,同时拥有核电开发和运营资质,各大核电公司都不太可能将自己手中的核电项目交由其他核电公司来进行总包,采用其他核电公司的技术。中广核拥有的厂址,只可能上马中广核旗下的核电技术品牌,由中广核旗下的工程公司来总承包,对中核而言同样如此。

  国家核电的出现,本来打破了这一现状,上届政府作出的统一技术路线的决策,将推行统一技术路线的主体交给了国家核电,这才使得中核旗下的三门核电站,交由国家核电与西屋组成的联合体来进行总包。

  然而随着国家核电并入国家电投,国家核电失去了中立的技术公司地位。另一方面,高层领导也发生了变化,现政府是否会继续执行上届政府的决策,也存在一定的未知数。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短期内这一变化还不会发生。中广核后续计划开发的陆丰厂址、中核计划开发的漳州厂址,将依然按原计划采用AP1000技术。另一方面,华龙一号也刚刚开工,工程可行性还未得到完全的验证,现阶段也不存在大规模上马华龙一号的可能性。

  对于这种可能存在的变数,有国家核电受访者表示,中国未来发展核电的规模足够大,能够容得下三家公司来共同发展。

  根据2012年出台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在建与投运核电的总规模将达到8800万千瓦。截至目前,我国在建和在运核电装机总规模约为5000万千瓦,这也就意味着即便考虑今年新开工其余机组,在“十三五”期间,平均每年还将至少有6台机组开工建设。

  世界核协会中国区主任傅默然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曾强调,虽然中国核电企业一直在谈论“走出去”,但是中国就是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

  而在远至2030年的发展规模预测中,尚未有官方数据出台。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在全国“两会”期间的提案中表示,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测算,中国核电到2030年的装机容量将达到1.5亿至2亿千瓦。这将是目前中国核电在运与在建总规模的3倍到4倍。

  正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有来自中广核的受访者认为,未来核电企业的发展重心还将是在国内,目前三寡头局面已成定局,对开发国内市场也有好处;而在国际市场,三家各自为战虽然会有所损耗,但毕竟国际市场的容量有限,开发难度也更大。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