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心率感测成智能穿戴新宠 供应商抢出头
2015-07-03
智能手表搭载光学心率感测器渐成风潮,包括苹果(Apple)、加拿大Mio、TomTom、爱迪达(Adidas)、爱普生(Epson)及Garmin等均已推出产品,原本多数厂商都是采用飞利浦(Philips)的光学心率感测器,但随着供应商陆续加入战局,未来采用的方案将趋于多元。
智能穿戴业者表示,过去提供心率侦测功能的穿戴式产品,主要分为光学侦测及肤电侦测两种,一开始多数业者均采用肤电式技术的心跳带,其具备准确度高、省电等优点,但穿起来不舒服,市场接受度较低。
近两年愈来愈多厂商相继采用光学式心率侦测技术,透过绿光LED照射血管内的血红蛋白的吸光度变化来测量脉搏,免除心跳带的麻烦,使用起来更为方便舒适,随着测量的精准度大增。包括Mio、TomTom、爱普生、爱迪达都推出产品,Garmin则是在近期推出首款光学心率手表Forerunner 225。
目前除了苹果、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Fitbit、爱普生的光学心率感测器是采用自家技术外,其他智能穿戴业者多半采用飞利浦的光学心率感测技术。
不过,随着愈来愈多供应商加入战局,且技术也趋于成熟,智能穿戴业者的选择空间明显变多,未来市面上将会看到采用不同光学心率感测解决方案的智能手表及手环产品。
业者指出,目前飞利浦的光学心率感测器相对成熟,但其他像是美国Valencell、Salutron、ADI、日本村田(Murata)、爱普生、南非LifeQ、台湾的原相都已有解决方案,多数解决方案都是整合LED、感测器及光体积变化描记图(Photo Plethysmo Graphy;PPG)演算法于一身。
事实上,智能穿戴市场才刚起步,据IDC统计,2015年第1季销量成长200%之多;Juniper Research则预估,2018年整体市场规模可达190亿美元。
包括手机厂商、运动品牌、传统钟表业者都相继抢进,而光学心率感测可望成为智能穿戴装置的标准配备之一;各家供应商看好商机纷纷扩大布局,未来智能穿戴业者的谈判空间势必大幅提高,但是否引发价格战还要看台湾与大陆业者的成熟度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