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不如一年?2015年 ISSCC 大陆论文“鸭蛋”收场
2015-07-21
ISSCC是「IEEE 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的缩写,是世界学术界和企业界公认的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最高级别会议,被大陆媒体誉为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世界奥林匹克大会」,台湾媒体则称为IC领域的「奧斯卡」。而且由于有世界各地最顶尖的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参加,以及是各个时期国际上最尖端固态电路技术最先发表之地,极具最高水平的代表性。
以下图表出处(ISSCC 2013 Tokyo Press Conference 和 ISSCC 2014 Beijing Press Conference 的 slides):
[1]ISSCC论文采用数量大陆落后日韩台新加坡
[2]ISSCC 2014中国入选论文数创历史新高
大陆的集成电路设计起步较晚,2005年实现ISSCC上零的突破(来自业界模电大牛常仲元博士,当时的发表单位是杨崇和先生创办的新涛科技),2006年中科院半导体所有一篇(这里的描述与小图的统计有少许出入)。大陆最近几年开始有稳定的两三篇的收获。
2013年与2014年世界各国家及地区的论文统计比较:
可以看到大陆所占的比重极低,甚至对比一些大公司或研究机构都相形见绌。
各大洲的论文分布统计:
学界、业界论文分布统计:
一般在学界,每年有稳定的ISSCC paper发表可以很好地代表了一所学校、一个实验室或是一位教授在本领域所具有的世界级研究水平。目前大陆的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李宇根教授(韩)、王志华教授)开始每年有稳定的好消息可以听到。2011和2013年龙芯团队有中两篇ISSCC。不过同样是Processors 方面相关的研究,复旦大学的海归虞志益教授、曾晓洋教授group连续两年有中ISSCC,13年的一作更是一位硕班学生欧鹏(即使是美帝的TOP学校,也很少有硕班能发I)。复旦大学还有一些团队比如洪志良教授(中国第一位博后)、唐长文教授(大陆培养的本土博士)等等都有中过ISSCC。另外成电2012年中过一篇Student Research Preview,虽然校方的宣传是「除京沪以外第一次有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单位入选ISSCC」(电子科技大学新闻中心[V2006]——周雄同学论文入选国际著名集成电路会议ISSCC),但是一般Student这个版块并非正式的Session,一般不计入正式的ISSCC论文数统计。不过成电发展的很好,相信很快就会有真正的ISSCC论文发表。
港澳台地区中台湾和香港在世界上都是极具技术实力的,这里提一下澳门大学(因为研究生:复旦or 浙大 or 澳大?这个电子信息类研究生择校的提问里面很多人似乎对澳门大学并不太了解)。中国集成电路设计方向有唯二的两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大陆现有的学术环境下,TOP级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代表的就是无与伦比的研究经费和研究资源)。其一是复旦大学的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另一家就是澳门大学的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 ,在模电与混合讯号领域有相当的研究实力,从11年开始有很多的ISSCC发表。(路边社小道消息:澳门大学今年投的某篇paper审稿人评价很高,应该妥妥能中吧XD)
其实在每年发表的ISSCC paper中,留意一下会发现有许多作者都是在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比如有许多本科或研究生是上交、浙大、中科大等等学校毕业的同学。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芯片是与CPU划等号的,甚至知乎中的很多讨论或是提问的标签一提到芯片或集成电路就是中央处理器、CPU什么的,其实以ISSCC 2014为例,Processors只是27个Session中的其中之一而已。其他的各种类型芯片也是极为重要,比如高速高精度ADC一直是瓦森纳协定中的对华禁运项目,但它又是雷达等先进军工设备中的关键器件。
中国的集成电路芯片进口连续几年超过石油成为国内最大宗的进口商品,关键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厂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集成电路产业严重依赖进口)。
「中国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共勉!
清华王老师2014/10/14更新更新了他的微博:2015 ISSCC 大陆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