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LED照明企业凶猛“海外并购”背后利益点在哪?
2015-07-28
2015年,照明行业出现了多个中国照明企业收购海外知名企业的案例。包括金沙江创投牵头财团33亿美元跨国收购飞利浦照明旗下照明公司 Lumileds 80.1%的股份;开发晶1.3亿美元收购美国BridgeLux100%股权;飞乐音响拟收购德国欧司朗渠道业务。
这些媒体报道的大型收购/拟收购案例,在中国照明行业并不多见。行业人士不禁追问这些海外收购背后的利益点在哪里?
并非专利到期之故?
对于海外巨头为何放弃经营多年的业务,国内照明行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随着价格竞争日趋激烈,飞利浦、欧司朗等搁下利润点日趋低微的行业,转投毛利率更高的蓝海领域。
那么,中国企业捡起巨头不要的蛋糕,又有哪些趋利目标?
媒体一度认为“专利到期”是这些收购背后的重要原因。观点认为,LED行业专利保护20年,许多技术面临到期,这是影响中国企业家有关海外收购决策的重要原因。
也有业内专家反驳海外收购的“专利论”是伪命题。该专家原话是“专利是一个族。不是单一一个专利,这个专利到期但是技术发展之后又申请的专利那就没有到期。所以说,专利到期是一个伪命题,其实LED专利都是一个领域,现在企业拼的都是专利的数量,并没有在一个技术领域使用专利划一个圈。”
海外收购成王败寇,成败案例多
将照明行业的海外收购范围扩大开来,其实,中国的海外收购案例在近年来非常常见。
最知名的海外并购案例之一,莫过于联想收购IBM。资料显示,2005年5月1日,联想集团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合并后的新联想以13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新联想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在全球企业个人电脑市场上占领先地位。
海外收购中,往往牵涉大笔收购资本,收购成败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海外收购的失败案例之一是TCL收购汤姆逊。资料显示,2004年7月,TCL多媒体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双方合资成立TCL汤姆逊公司(TTE)。同一年,TCL集团还闪电般地并购了法国阿尔卡特的移动电话业务。结果前者持续亏损,后者在合资仅一年后就以失败告终。导致TCL集团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欧洲的运营成本高、尤其是员工成本很高,而彩电行业一直处于低利润时期;另外在欧洲,液晶电视的销售量增长快于其他任何地方,但是TCL集团却继续大量生产普通显像管电视机,欧洲市场已经为TCL集团带来了24亿港元的损失。
外媒评论海外收购的中国企业家:理性专注财务回报
中国企业家并非一夜之间进入全球资本市场。
外媒评论,中国私营企业家是精明的商人,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商界中生存下来的成功人士,拥有敏锐的嗅觉和良好的判断力。另外,他们普遍都专注于财务回报。
在照明行业,收购的背后往往深藏企业投资人对于外来前景的远大规划。金沙江创业投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伍伸俊曾在公布收购Lumileds后表示,此次并购对于推动中国传统产业战略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飞利浦模式的操作,通过跨境套利、技术套利发展新兴产业,有利于中国摆脱世界工厂的称号,助力中国产业新一轮崛起。”此外,金沙江创投还计划将Lumileds推至资本市场,伍伸俊表示,金沙江创投以及财团其他成员将对Lumileds持续投入,在人才、资金方面进行支持,通过在国内的发展,在国际市场进行IPO,希望能够打造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
外媒的报道也许刚好暗合当下包括照明行业在内的中国企业家的现状:“这些企业家对资本市场很感兴趣,很多人都上过MBA课程。现在,随着一系列收购交易的成功完成,中国买家在市场上的信誉得到提升,这将进一步增强企业家的信心,未来他们可能会进行更多的收购交易。中国企业家在海外市场的远征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