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信与网络 > 业界动态 > 精准医疗 中关村下一个未来产业

精准医疗 中关村下一个未来产业

2015-07-29

201507280035348cec8.jpg

  尽管大多数人对“精准医疗”一词还很陌生,但随着生物信息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的高速融合与应用,精准医疗离我们越来越近。

  通过基因测序找到关键病因,精准用药,为病人定制独特的医疗方案,这个构想将要成为现实。7月22日,在北京市卫计委和中关村管委会联合主办的“中关村生物健康高端产业发展系列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多位知名专家交流探讨,将精准医疗作为未来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突破肿瘤、癌症等疑难杂症。

  中关村则提出,将借助北京丰富的临床资源,搭建适宜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打造下一个未来产业。

  市场需求呼唤“精准医疗”

  来自研讨会的资料显示,当前我国面临着重大疾病的巨大挑战:每年310万癌症新增案例、220万癌症死亡案例,300万心血管疾病死亡案例;高血压患者达2.6亿、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糖尿病潜在人群1.5亿。

  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说,目前威胁人们健康的,肿瘤是第一位。对于癌症病人,通过基因测序,找到基因突变细胞,才能对症下药。

  传统的基因测序如同盲人摸象。据世和基因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开展的一项回顾性科学研究表明:在肺癌中,传统的基因检测未检、漏检达40%,而且只能检测一种突变类型。这让癌症难以实现药到病除,或者出现治愈后反复发作。

  而精准医疗是新兴的疾病治疗和预防方法。通过了解病人个体基因、生活环境以及方式,将个体化医疗和大数据有机结合起来,找到病根,并有深度地精准用药,从而达到对病人的“靶向性”治疗。

  随着新的基因测序设备的推出,原来耗时十年、花费30亿美元的人体基因测序现在只需要1周、花费在1000美元以内。方来英表示,生物信息大数据与移动互联技术融合应用,不仅将推动精准医疗快速发展,也将使医疗保障体系产生重大变革。

  据了解,目前北京多家医院、研发机构等已经开始着手推进精准医疗。其中,致力于打造肿瘤精准医疗产业平台的北陆药业,去年与世和基因合作,在密云打造创新基地,其研发的世和“1234”-1项基因测试,检测全面,能展现多种基因突变。特别是能更精准地检测癌细胞突变,杜绝误报,避免重复检测,节约费用,真正做到对症下药,为癌症病人解决了大难题。

  基因测序市场年增速将超20%

  今年3月11日,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到2030年前,我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3月27日,我国发布了第一批肿瘤诊断与治疗项目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名单。

  国家卫计委科技教育司司长秦怀金表示,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正在准备精准医学计划工作,有望将其列入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重大专项。

  政策的放开,对于精准医疗领域形成了重大利好。据介绍,目前,我国已有26家A股上市公司涉足该领域,市场以基因测序、细胞治疗、干细胞这三大方面为主。

  肿瘤基因测序的广阔前景,让国内多家基因公司纷纷积极抢夺这个市场大蛋糕。而国外,罗氏、辉瑞等药企都在积极开展细胞治疗研发。有研究报告称,2015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近600亿美元,今后五年年增速预计为15%,是医药行业整体增速的3-4倍,其中,基因测序行业增速将超过20%。

  中关村企业的机会在哪里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指出,精准医疗已进入黄金时代。北京市先后出台政策加快推进中关村生物医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作为全国高端医疗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中关村的一些企业也正在开展高科技医疗的探索。

  此前,中关村企业已与首都的医疗机构进行了合作,如博奥生物、泛生子等企业与同仁医院、协和医院、天坛医院等合作开展耳聋、唐氏等新生儿出生缺陷、肿瘤致病基因检测等的研究,并积极探索与商业保险合作的新模式,使科研成果快速用于临床,惠及了民生。

  但从一些企业反映出的问题看,精准医疗属于前沿技术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着医疗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动力不足,产业的技术成果还需要监管、社保等多部门的审批,短时间难以进入市场,同时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政策以及规范等问题。

  对此,郭洪表示,中关村将与北京市卫计委一起充分发挥中关村创新平台的作用,下一步在行业标准、互认体系、医疗监管、价格审批、准入方面加强与国家部委和北京市有关单位进行沟通,争取试点支持,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并加大对精准医疗的支持力度。


本站内容除特别声明的原创文章之外,转载内容只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权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联系电话:010-82306118;邮箱:aet@chinaaet.com。